简介:现代教学论指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现代社会和现代生产而来的教学论,它是对古代教学论、近代教学论的继承、批判与发展。现代教学论的基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现代教学论的学科史基础,教学论史的经验为现代教学论发展提供了发展的根基;二是现代教学论的相关学科基础,主要包括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现代科学技术等,现代教学论在与相关学科的深刻互动当中获得发展的养料;三是现代教学论的实践基础,主要包括教学实验、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教学实践是现代教学论发展的源头活水。现代教学论就是在这三大基础之上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空间。深入探讨现代教学论的基础,是教学论学科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简介: 摘 要 我国是农业大国,处于这样的国情,加强农业的推广是非常重要的。农业是保障我们基本生活的关键,农业发展与国家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存有非常重要的联系。因此,重视我国的农业发展是非常必要的。现阶段,由于部分农民的文化水平不高,不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耕种,造成部分土地资源浪费。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要采用各种农业推广方法,让农民掌握有利的种植方法,提高种植的产量,提高我国的粮食产量。 关键词 农业推广;现代化;新时期 1 新时期农业推广的现状 现如今我国处于由工业化时代迈向信息化时代的过程中,然而工业化仍占很大的比例,并且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农业的发展,我国农业发展在随着时间慢慢下滑。另外,现如今青壮年劳动力宁愿出去打工,也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这项活动,造成我国农业人员的年龄增大,使我国的农业发展止步不前。 然而实际上,我国农业推广服务现状很不好,农业科技成果使用率较低。我国目前的农业推广项目起步晚,直到 20 世纪末,才逐步展开对农业推广的工作。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努力,我国的农业推广项目也得到了提高和完善。 2 现阶段农业推广存在的问题 2.1 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各地的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备,农业基础设施未能满足农民群众在农业农作中的需求。农业政策不能跟着时代的步伐,政府工作人员无法展开工作,致使农户推广的人员积极性严重缺乏,而且没有详细的方案针对工作人员的培训,相关工作人员的知识要求不能达到新时期农业发展的需求,也使农民群众无法得到较好的资源。 2.2 农户缺乏专业的知识培训 在农业推广的过程中,农民群众才是农业推广工作的主体,然而农户的专业知识满足不了新时期农业发展的要求,没有进行系统地培训工作这就造成了农业推广的效果并不能使人满意。 2.3 农民思想落后,认识不到位 农业生产的主要生产者是农民,他们会进行许多繁杂的农业工作,但是他们的经济水平远远与自身的劳动不能相匹配,大量的农业工作者每年只能换来很少的收入,农村的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也导致了农民无法了解到外面的世界,难以了解到一些新的农业知识的与市场的需求。农民长期生活在农村,对于农村以外的世界并不能了解很多,这样也就造成了农民也知识也技能落后,使农业发展也非常缓慢。 3 农业推广的有效措施 3.1 大众传播法 媒体手段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通过电视,网络等资源来使农民认识到外面的新世界,认识到农业现代化的好处,首先需要改变农民的认知多了解国际农业推广的发展方向,学习通俗易懂的方法告诉给农民,让农民们了解到新时期的农业发展前景,使我国的农业发展更好。同时我国当前也加快了广大农村地区的信息化资源的建设工作,一些农业站的工作人员会向当地农民普及互联网上的农业资源,并通过相关资料来增长农民的知识水平。可以说我国当前的农业推广技术是根据我国国情摸索出来的农业推广方式,即将农民们和现代农业推广方式进行有效融合,在加快我国农业发展速度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新型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工作。通过运用科技手段进行农业工作,在各种情况下采取具体防范措施,宣传有关农村相关惠民政策,使农民了解到农业的信息化发展,从思想认识到信息化带来的优势,促使我国农业不断进步。 3.2 集体指导法 每一个团队中的力量都是无穷的,在农业推广中,团队进入农村指导农民的农业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推广人员的作用。团队工作需要的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需要的是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运用团队的力量来促使农业推广的进一步发展,在新时期的农业工作中,需要的就是团队合作。在集体指导工作中,各工作人员可以相互沟通,分工完成对农业推广项目的工作。在推广工作中,农民群众需要和工作人员共同努力,做好推广工作的进行。农业推广的主要对象是农民,我们应该根据农民的特色进行不断创新,是农民们了解到农业推广带来的巨大效益。农业推广活动是通过工作人员运用各种有效方式向农民群众普及农业知识和提高技术的教育活动,这种活动需要推广人员与农民群众共同参与,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的。当然,这对农业推广人员也需要具有较强的能力。 3.3 个别指导法 在推广农业的工作中,应因地制宜地进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按照各地的不同来指导工作,满足不同地区的发展需求。因此,在推广农业技术时要切身实地为农民着想,保证所推广的农业技术切实符合当地的农业需求,才能够真正推动当地农业的发展。对农业推广内涵的研究是基于我国国情进行研究的,通过对当前我国各地农业推广形式相关资料的研究,可以说我国当前的农业推广形式无法按照上文中的内容进行有效定义,从农业推广形式上来看,我国当前的农业推广形式为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对农业技术的开发,来开展農业推广的发展。在农业推广的过程中对这些技术进行讲解,加快对农民的知识教育,保证这些农业技术能够被更好地应用与实践当中。 4 结语 农业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国的特殊国情更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摸索农业如何更好地发展。在新时期农业发展中,农业推广工作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来寻求更好的突破,积极借鉴成功地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在以前的基础上进行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孔继林,刘昌勇 .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讨 [J]. 基层农技推广, 2017 ( 01 ) [2] 张文胜 . 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主要形式以及方法研究 [J]. 农业与技术, 2017 , 37 ( 18 ): 171.
简介:虽然在本体论和认识论上实现统整以后的建构主义科学观,能够内在地符合科学教育的发展需要,但是,仍然需要在学生主体形成过程、主体身份确认、科学知识主观性来源以及科学探究的可能性等问题上进行深切的哲学关照。其实,学生的主体身份应该从过程中考察,不存在学生“已经具备主体身份”的时间点,亦不能据此确定开展科学教育的恰当年龄,相反,科学教育本身实际上成为学生主体身份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由此,雅克·拉康给定的主体形成过程的起点可以作为开展科学教育活动起点的重要参考。科学知识的主观性源自学生日常生活世界的浓郁人文属性以及学生获取“经验”和认知能力(先天认知系统及其后天发展)的差异。科学探究的本质是学生作为研究者所进行的伟大的科学探险,而非为了验证已有科学知识的合理性,这种科学探究活动在科学教育中,是必要的,更是可能的,但绝不是万能的,应该谨慎而恰当地使用。只有在建构主义哲学科学观的指引下,科学教育才能够走出当下的困境,真正实现“每个人都具备科学素养”这一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