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副流感病毒(PIV)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以2016年8月至2019年11月入住中日友好医院呼吸科或重症监护病房(ICU)的PIV核酸阳性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鼻咽拭子、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查,且符合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根据是否合并免疫功能低下,分为免疫功能正常组(44例)和免疫功能低下组(26例),根据是否合并混合感染,分为单纯PIV感染组和混合感染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症状、疾病严重程度、影像学表现、病原学特征、是否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是否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抗菌药物应用情况、30 d病死率等情况等进行比较分析,并应用Cox回归分析探讨PIV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4月份、7~8月份和12月份是PIV发病高峰,占所有患者的58.6%(41/70)。70例患者包括肺炎43例(61.4%),间质性肺疾病合并感染16例(22.9%),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7例(1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4例(5.7%)。8例(11.4%)患者没有任何基础疾病,21例(30.0%)合并呼吸衰竭,18例(25.7%)给予机械通气治疗,15例(21.4%)30 d内死亡。免疫功能低下组患者肺炎严重指数评分,CT合并磨玻璃影和网格、蜂窝影的比例,机械通气、呼吸衰竭、住ICU的比例及30 d病死率均显著高于免疫功能正常组[(91.5分比84.0分)、(60.0%比34.1%)、(44.0%比11.4%)、(42.3%比15.9%)、(50.0%比18.2%)、(38.5%比22.7%)、(34.6%比13.6%)](均P<0.05);PIV下呼吸道感染中合并混合感染27例(38.6%),其中病毒检出17株(24.3%),细菌19株(27.1%),真菌(曲霉)14株(20.0%),胞内分枝杆菌1株(1.4%)。混合感染组中16例(59.3%)患者合并免疫功能低下,21例(77.8%)患者合并基础肺疾病。Cox回归分析发现机械通气和间质性肺疾病为PIV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机械通气为单纯PIV感染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成人PIV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多合并基础疾病,且易合并混合感染,30 d病死率高,若合并间质性肺疾病或机械通气提示预后不佳。
简介:摘要:端粒是存在于真核细胞线状染色体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质复合体,端粒、着丝粒和复制原点是染色体保持完整和稳定的三大要素。其中端粒短重复序列与端粒结合蛋白一起构成了特殊的“帽子”结构,作用是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和控制细胞分裂周期。端粒失调所致的染色体不稳定与人类肿瘤的发生与发展直接相关。端粒及端粒酶状态在肿瘤细胞及正常细胞中的差异,使其可能成为天然有效的抗肿瘤治疗靶标。GV1001是由16个氨基酸组成的肽,来源于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催化亚基的611-626个氨基酸对的肽段。由于超过90%的恶性肿瘤通过端粒酶来维持永生,因此GV1001在多种肿瘤细胞中是高表达的。本文结合近年来对GV1001的研究,对其研究的重要进展与前景等内容进行回顾和展望。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季节性流感疫苗免疫血清对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的交叉反应。方法9株人感染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株来自江苏、河北、山东、云南、湖南、福建和天津等省份的国家级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通过深度测序分析其血凝素特性。于2019年10月在云南省安宁市接种2019-2020年度季节性流感疫苗的儿童(2~5岁)、成人(24~57岁)和老年人(60~84岁)中各招募30名志愿者,采集其接种疫苗前和接种1个月后血清。通过血凝抑制试验评估免疫前后血清对2015年以来分离的4株人感染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的交叉反应。结果9株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基因同源性较一致,但与甲型流感病毒[A(H1N1)pdm09](以下简称“疫苗株”)的血凝素重链和轻链氨基酸基因的差异分别为90~101个和24~30个氨基酸。疫苗株抗血清对疫苗株的抗体滴度为2 560,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以及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抗血清对疫苗株的抗体滴度均为640。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的儿童、成人和老年组人群针对疫苗株的抗体滴度≥40者占比分别为90.0%、70.0%和73.3%;而对4株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仅为46.7%、36.7%和33.3%~43.3%。结论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不能对欧亚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产生有效的交叉保护作用。
简介:摘要流感是由正黏病毒科中的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季节流行性和极强的传染性。在目前已知的四种类型的流感病毒中,甲型流感病毒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影响最大,也给全球公共卫生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迄今为止,已有多种小分子抗流感病毒药物陆续投入临床,为人类对抗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提供了有力的武器。然而,流感病毒快速突变的特点使其逐渐对传统的抗病毒药物耐药,使得现有抗流感病毒药物的有效性降低。因此,开发更多针对流感病毒感染的治疗药物仍然迫在眉睫。本文综述近年来新提出的小分子抗流感病毒药物,包括长效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拉尼米韦,新型病毒聚合酶抑制剂巴洛沙韦、法匹拉韦、匹莫迪韦以及病毒核蛋白抑制剂、血凝素抑制剂等,简要介绍药物药理作用并总结最新临床试验结果,对未来流感治疗的研究进行展望,为今后抗流感病毒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对接受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和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流感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进行比较。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ICU)接受ECMO治疗的24例流感肺炎患者和2020年2月1日至3月31日于北京、河北等5家定点医院接受ECMO治疗的12例新冠肺炎患者纳入研究。收集两组患者基本情况、临床表现和ECMO治疗相关情况等资料并进行描述和比较,所有连续变量均以M(P25,P75)描述。结果新冠肺炎患者年龄为77(66,79)岁,高于流感肺炎患者[46(32,62)岁],P<0.05;急性肺损伤评分和建立ECMO前的呼吸ECMO存活预测量表评分分别为3.3(3.0,3.5)和1(0,2)分,均低于流感肺炎患者[分别为3.8(3.5,4.0)分和4(2,6)分](P值均<0.05)。接受ECMO治疗的新冠肺炎患者血栓并发症、出血并发症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例数分别为4、10和5例,发生率均高于流感肺炎患者[分别为1、9和2例],P值均<0.05。新冠肺炎患者ICU住院时间M(P25,P75)为31(28,75) d,长于流感肺炎患者[27(18,39) d],P<0.05。新冠肺炎和流感肺炎患者ECMO成功撤离例数分别为6和14例,ICU病死例数分别为8和11例,撤离及病死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与流感肺炎患者相比,接受ECMO支持治疗的新冠肺炎患者ECMO相关并发症较多且ICU住院时间较长。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住院乙型肝炎病毒携带产妇健康教育需求,为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住院乙型肝炎病毒携带产妇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产妇对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和健康教育方式的选择。结果此类产妇对健康教育内容需求前三位的是预防婴儿感染隔离知识,婴儿乙肝免疫预防接种知识对健康教育方式需求前三位的是宣教人员与孕妇面对面交谈,电话咨询,病区设立宣传栏。结论通过采取针对性强的健康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有效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产妇的满意度。
简介: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理结果与抗病毒疗效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4年8月到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肝活检的结果分为重、中、轻3组,3组患者均给予口服拉米夫定100mg/d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48周。结果重度组的HBV-DNA转阴率在各时间段均高于轻度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在24周、48周时的HbeAg血清转换率与重度组和中度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在24周、48周时的ALT复常率分别与重度组和中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炎症程度与抗病毒疗效有密切联系,肝炎分级在中度以上时抗病毒疗效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