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收费公路使交通变得快捷,但对农产品来说,交易成本很高,阻碍了了农产品的流通。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产品的流通速度。2005年,国务院七部委联合下发《全国高效率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在高速公路建设绿色通道给予运送鲜活农产品车辆给予加快检查和减免收费的优惠政策。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9】1号)中明确指出“长期实行并逐步完善鲜活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政策,推进在全国范围内免收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车辆的通行费”,“绿色通道”政策作为一项长期政策在我国确立。“绿色通道”政策实施后,农民的负担减轻了,农产品的流通也加快了。以广东省为例,2012年运送绿通产品的车辆减免的高速收费达9.5亿元,2013年为11.6亿元,2014年是13.4亿元,大大提升了农民收入。但与此同时,假冒鲜活农产品的逃避通行费用的情况也出现了,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简介:为了解决边坡定期检测传统手写纸记、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基于云服务开发一套边坡智能检测系统,涵盖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检测评价、报告报表、检测分析等几大功能,以提高边坡检测自动化、规范化、数据管理信息化程度。系统由PAD端、云端、WEB端3个主要部分组成,分别实现数据的电子化采集、实时安全存储及智能化管理,用于边坡定期检测及专项检测,支持检测参数包括坡面防护、挡土墙、抗滑桩、锚固工程、坡体、截排水系统等。该系统可实现检测数据输入无纸化、数据处理自动化、报告生成一键化、检测信息数字化,检测数据采集、传输、存储、计算、评价、报告一体化完成,从而大大节约人力资源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有助于边坡技术状况大数据的积累。
简介:全自动运行(FAO)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的最高等级,其关键技术包括适用于全自动运行的土建和设备系统,其中全自动运行设备系统包括车辆、信号、通信、综合监控、站台门等关键技术。从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铁路应用—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与控制系统》(IEC62290)对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的功能需求出发,描述全自动运行系统功能需求及运营场景下的运营流程,针对完成此功能需求及运营流程的条件下,对适用于全自动运行系统的地铁车辆关键技术进行逐一论述。从监控轨道出发,列车需具备障碍物和脱轨检测功能,并具备将此信息上传至调度中心的功能;从监控乘客出发,列车需具备车门、站台门故障对位隔离功能,具备远程车辆广播、车门状态上报等功能;从监控列车出发,列车需增加自动唤醒、自动休眠装置。此外,列车关键子系统设备应采用多重冗余,以提升列车的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
简介:船舶建造中,外板标志等钢板割字的排板套料工作,其最费时间的是文字的缩放、排列及过桥,而此工作一般是由手工完成,耗时耗力。本文介绍了一个利用二次开发技术设计的AutoCAD插件,可以将繁复的手工操作改为通过计算机自动处理直接得到结果,且此插件可适用于几乎所有的船舶及海工项目甚至部分陆用产品,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简介:2018年11月1日至3日,首届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国际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行。2018年11月2日,由中国公路学会主办的“首届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国际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开幕。此次会议以“自动驾驶与智慧公路”为主题,得到了东南大学、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联合国环境开发署(UNEnvironment)、世界银行(WorldBank)、国际道路联合会(IRF)的大力支持。来自国内外交通运输、汽车工程、通信工程和互联网产业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美国、韩国、乌兹别克斯坦、尼泊尔、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的官员等400余人出席会议。
简介:自动售检票系统终端设备在引入多元化支付后,终端设备功能较传统设备有了调整,售票机、取票机的功能主要呈现"购票"、"取票"2种功能及"网络购票、现场取票"、"现场购票、现金支付"、"现场购票、网络支付"3种支付方式,依据上述2种功能、3种方式对售票机、取票机的配置比例进行研究;在多元化支付方式全方位引入自动检票机后,自动检票机则是功能需求的汇聚点,因此弱化售票机、取票机的使用率;乘客自助终端的配置应满足乘客便捷处理票卡的需求。研究表明引入多元化支付后,终端设备间相互制约,不同工况影响其他设备的配置,因此需要从一体化的理念整体考虑不同工况下各类设备的配置比例。
简介: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已广泛应用于船舶航运,但在水利滩涂圈围工程中引进与应用该系统尚属首次。上海横沙东滩圈围(七期)工程引进了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作为安全管理技术人员,须全面掌握和熟练运用各项技术及管理措施。根据中国海事局的相关规范标准,该工程监理从过程管理的角度,制定了施工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的监理流程及措施,较大提升了船舶航行安全的管控水平和船舶航行安全控制的技术水平。
简介:为了解决我国旧路升级改造问题,采用就地冷再生技术充分利用旧路材料及路面结构强度,并简化施工工序,可一次性实现对旧沥青路面的再生改造,是一项绿色节约的公路维修改造技术。根据黄河堤顶道路的路面实际情况确定就地冷再生基层路面结构方案,优化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通过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击实试验及7d无侧限抗压强度检测,研究不同水泥剂量下混合料的最大含水率、最大干密度及冷再生混合料的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与水泥剂量成正比关系,当水泥剂量为6.0%时,各项数据均有较为明显的提高,此时最佳含水率为9.6%、最大干密度为1.865g/cm3。提出了施工前后的控制点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及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