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959年至1961年间,湖北省两次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调整,纠正“左”的错误,在全国起了带头作用.当年的调整虽属旧事,但考其因由,察其演变,品味经验教训,对于今天加快改革、深化改革仍不无裨益.(一)1959年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主要是由于人民公社这种体制所规定的生产关系脱离了生产力的状况,而工作中的一哄而起和形式主义又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这种脱离所造成的危害.毛泽东后来说:1958年9月发表关于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几个月内公社的架子就搭起来了,但是乱子出得不少,与秋冬大办钢铁同时并举,乱子就更多了.”
简介:1953-1959年,上海承担了培训大批朝鲜实习生的“政治任务”。摆在上海面前的挑战颇多。特别是中国工人不友好言行和厂方过分迁就实习生两种极端倾向使圆满完成这项任务变得难上加难。经过各方努力,朝鲜实习生工作终于在许多方面取得明显进步,政府有意识的国际主义教育以及民间自然生发的关怀和感恩之情共同缔造了实习生与中国工人间的友好关系。从中朝两党、两国关系的角度观察1950年代在沪朝鲜实习生问题,可以发现:中朝两党“兄弟”相称时。中方愿意容忍朝方选派实习生工作中出现的违约行为和疏漏之处,国家间关系隐匿于党际关系之后;一旦两党反目,中国则反过来追究朝鲜派遣实习生过程中不当之举的法律责任,党际关系依旧支配着国家间关系。此间,技术培训更多地只是从一个侧面扮演着中朝两党关系晴雨表的角色,而并未在很大程度上真正成为两国关系的推动力。
简介:在吸收和借鉴学术界有关外交决策认知心理分析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引入心理学理论中的“受害者心理”,并以1959—1962年中印领土争端中的印度对华决策为例,阐释外交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在“受害者心理”支配下的信息解读、形势评估以及方案选择。当中印领土争端凸显后,印度决策者的信息解读无视中国方面的善意信号与和解姿态,甚至一味夸大其敌意和威胁;与此同时,印度决策者高估己方立场和主张的合理性,并据此选择行动方案。印度决策者的主观认知与客观现实之间出现的重大偏差,是“受害者心理”影响外交决策的消极后果,是中印边界纠纷升级为边境战争的症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