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国际关系理论是学科的思想积淀和知识根基,其研究状况直接反映出中国国际关系学科的整体发展面貌和水平。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国家实力和地位显著提升等外部力量推动下,中国国际关系学科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对理论创新的需求和呼声愈发强烈。最近几年,中国学者构建原创性国际关系理论的努力已经产生了一些初步成果,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和讨论。那么,在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理论研究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出现过哪些重大理论争鸣?当前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取得了哪些新进展?存在着哪些缺陷和不足?如何看待有关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学派的主张?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发展前景如何?为此,本刊特约记者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马骦专访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刘丰教授,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安全和东亚国际关系,专著《制衡的逻辑:结构压力、霸权正当性与大国行为》,译著《现实主义与国际政治》《没有应答的威胁》《新古典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等。
简介:当重病在床的九三学社社员、著名学者陆侃如听到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消息时,他用颤抖的手奋笔写下“落实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精神”、“迎接五届人大的胜利召开”以及“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等话语。1978年12月1日,陆侃如逝世,享年75岁。“以言教讼,以身教从;得经师易,得人师难。”这是陆氏门生对陆侃如先生最深切的怀念。“我忍不住要来尝试一尝试”“胡先生以为《天问》是后人杂凑的,因为‘文理不通,见解鄙陋’。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天问》里有许多很深刻的疑问,如‘登立为帝,孰道尚之’之类,决不是后代腐儒所能伪造的……”(《陆侃如和冯沅君》,许志杰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第36页)这是1922年,年仅20岁的北京大学一年级学生陆侃如,对时任北京大学教务长胡适的观点的批评。胡适先生看到后,觉得陆侃如说的很有道理,但未曾想到这样的“挑战”竟出自一位只有20岁的大一新生,陆侃如的名字给胡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简介:安徽省霍邱县花园镇是个半岗半湾、易涝易旱、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贫困镇。全镇现有人口4.3万,贫困人口占10%。其中,全镇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中有700名在校学生。2017年,在镇委、镇政府的支持下,镇关工委成立关心下一代爱心协会,向社会募集资金142万元,已向贫困学生开展6次捐赠活动,捐赠额约20万元,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