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赶考”本是中国科举制传统文化中一个通俗用语,1949年3月毛泽东把“进京执政”形象地比喻为“赶考”,“赶考”遂成为中国共产党政治语言中一个概念,具有了独特的政治内涵及功能;1980年代末,“赶考”轶事重现,旨在强化人们的政治认同,反对西方和平演变;21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赶考”课题,将其政治意涵升华为“赶考”精神,强化其凝聚民族力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动员作用。中国共产党借用耳熟能详的“赶考”一词表达执政理念,既承续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又与时俱进,充分发挥了其政治动员和政治认同功能。“赶考”也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简介:(一)她,寡言少语,外表柔弱温顺。你很难把她和女强人联系起来,你更多的会想到她是一位贤淑温柔的家庭主妇。然而,当你了解了她的人生,她的事业后,你会情不自禁地说:她是一位女强人,准确地说,是一位温柔的女强人。这位温柔的女强人,就是广东省政协委员,广州铁路工程总公司高级工程师刘芷君。40年代初,刘芷君出生于湖南湘潭,家里兄妹较多,虽然她是女孩,但由于家里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父母也开通,她还是读上了书,而且,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成绩拔尖,体育成绩也不错,1956年,还代表湖南参加过全国第一届少年体操运动会。1958年,刘芷君考上了当时的广东交通学院,学铁路建筑专业。
简介:向党和国家反映社情民意,是每一个政协委员的政治责任。作为中医药行业的全国政协委员,我自然十分关心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医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独具自主创新的学科和产业,近年来,在我国医疗保健和医药产业中显示出越来越大的作用。如何加速中医药事业发展,使中医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既是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政协委员非常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从事中医教研的工作者,更是我一直反复思考的问题。在参加十届四次全国政协会议之前,我很早就走访了从事中医药教育、医疗、科研及其产业的有关专家、领导、部门工作人员和河南中医学院的广大教师与学生,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并认真研究整理。在大会上,当听到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时,我感到非常振奋。这充分说明党和国家对我国中医药事业更加重视。在接受中央电视台和河南电视台等媒体采访时,我万分激动。我说,这既是对我们中医药从业人员的激励,又是对我们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鞭策。在会议讨论时,我首先向与会的领导和委员们介绍了中医药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和医药产业以...
简介:十九世纪法国象征派诗人波德莱尔曾经说过:“……把你的情感、欲望和哀愁一起假借给树。他的荡漾摇曳,也就变成了你的荡漾摇曳。你自己就变成了一颗树。同理,看到在蔚蓝天空回旋的飞鸟.你觉得它表现‘超凡脱俗’一个终古不磨的希望,你自己就变成了一个飞鸟。”(《朱光潜美学文集》)这时的大树,这时的飞鸟,已不是现实中的飞鸟。它们被作者赋予一定的主观情感。就成为了一种艺术形象,这种艺术形象被称为意象。“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优秀的文学家总是善于创造意象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思.先秦文学家庄子堪称善于创造意象的大师。在他二百来首寓言中,真可谓意象纷呈,蔚为奇观.,一棵大树,一阵海风,一根小草,一条小虫,一只蝴蝶。一具骷髅…….无论是灰暗的,还是亮丽的,无论是有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