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为厦门经济特区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政策基础。1980年,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厦门经济特区,厦门在全国率先拉开了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的序幕。1984年,邓小平同志亲临厦门视察,并亲笔题写了“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的题词,在他的直接推动下,厦门经济特区从湖里2.5平方公里扩大到厦门全岛131平方公里。此后,厦门经济特区获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时,习近平同志盛赞厦门是“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厦门经济特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取得的这些成就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所走过历程的一个缩影。
简介:本文根据所提出的国际比较的思路与方法,选择20世纪50年代中期(1955年)、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全面实现第一步战略目标时(1990年)和即将进入小康社会时(1997或1998年)这四个时间坐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进行了国际比较。通过比较可以看到,在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时,中国大体上属于当时世界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从那时起到1978年,我国在世界上的位置提升幅度比较小,大体上略高于世界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而到目前,我国开始步入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这是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历史性进步。
简介:在对待理性与社会发展秩序的关系问题上,西方哲学史上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唯理主义的建构论理性主义,另一种是进化论理性主义或渐进理性主义.前者认为,理性是一种绝对之物,理性能够成为其自身的主宰,可以控制自身和社会发展进程;理性是社会秩序生成的根源,社会秩序即规范、制度和社会组织,是人的理性设计的结果.而后者认为,理性不是万能的,理性不能超越经验理解自身,理性具有一种不及性,理性发挥作用的程度和范围有限,社会秩序不是人的理性设计和审慎思考的结果,而是人的行为的结果,是累积性进化的结果,是人在不断的试错中形成的,自生自发的而不是理性设计的社会秩序才是最好的秩序.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能够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超越建构论理性主义与渐进理性主义的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