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关于1965年那场兰亭论辨,笔者自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给予关注,并写出数篇述评文字。这几篇拙稿,虽对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有所涉及,但总体认识上,还是把它视为一场纯粹的学术论争。直到后来发现一些新的有关兰亭论辨之史料,笔者才重新认识到:兰亭论辨并不是一场纯粹的学术论
简介:话语是语言的动态体现,公安机关政策的制定、传达、执行与话语紧密相关。当前,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公安政策话语发生了悄然转变,反映了公安机关对治理价值和治理方式的重新定位。在新形势下,不断探索构建新型的公安政策话语,对于优化公安决策、解决公安问题、提升公安机关形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简介:每个文明国家都有自己蕴含独特而又外向发散的话语体系,中国也一样。话语体系不仅是话语权的展现载体,也是国家软实力的外化象征,还是文明传承、文化积淀的集合与总汇,更是国家形象、实力和发展道路的折射与缩影。话语体系不仅是生存与发展之道的形象注脚,还是指明方向、凝聚力量的得力武器。实力强大的国家背后,无不矗立着折服人心、风行四海的话语体系,高踞舆论巅峰,引领一时风潮。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呼唤更为阔大宏远而又与时俱进的话语体系。各个领域、各条战线的改革实践,需要持久不断的理论滋养,更需要坚固扎实的体
简介:今天研讨的主题是增强理论自觉自信自强,副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构。这个议题设置富于创见,专家们的发言充满洞见,洋溢智慧。在这场精神盛宴、理论大餐、探索享受中,我体会到,建构话语体系需要至少包括以下三大要素。
简介:谁能拥有国际话语权,最终要看谁的意识形态特别是价值观能够正确回答当今的世界f生时代课题、有力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简介:在全球化传播时代,中国的声音已经遍布世界,而如何让世界不仅仅听到我们的声音,并且理解和认同中国的见解,是当下需要我们每个人思考和解决的当务之急.内知国情,外知世界,向世界说明中国.
简介:话语体系既是理论思维的工具性构架,又是理论思维能力的实体表征。构建当代中国话语体系所要达到的核心目标,首先必须体现当代中国话语体系深刻的时代内涵,适应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其次要体现鲜明的中国特色,必须适应中国的国情、国势;最后要体现旺盛的思想活力,必须适应当前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发展的紧迫需要。
简介:针对中国国际话语权形成的五千年未有之情势、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五十年未有之困境,实现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大复兴、实现中西方的大和解、实现国内外社会的大包容,是中国国际话语权形成之道。树立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观,以可持续发展视野,从理论上阐明中国发展道路(中国模式)及其作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和'中国对世界的历史性贡献',成为中国国际话语权建设的突破口。
简介: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是提升中国在国际学术领域的话语权、主导权的前提,是当代中国学术界的重大责任。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学术工作,也是学术界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中国学术界必须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自觉承担起这一历史责任,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了解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与方法。
简介: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重大成果,中国道路举世瞩目,但是中国话语体系构建却没有相应跟上。因此,打造中国话语体系成为一项紧迫的课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流话语。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处理好中、西、马的关系并打造中国话语体系;中国话语体系要具有国际视野,立足时代前沿,强化问题意识,突出中国视角,体现学术话语;实现国际视野、中国视角、学术视阈的统一。
简介:通过对性别平等纳入村民自治政策议程的分析可以发现,中国非政府妇女组织对公共政策议程的形成有所参与并形成了影响,它们在将社会性别平等纳入政策话语中发挥了独特作用,这展现了转型期中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多元视角和非政府组织的动态参与。
简介:1949年至今,我国农村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当然也还存在很多发展中的问题。无论成就还是问题,都是我国农村政策的直接或间接结果。学术界对于我国1949年以来的农村政策进行了很多分析,但尚未有从政策话语视角进行的分析。本文对1949年以来的四项主要农村政策(土地改革、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新农村建设)从话语视角进行分析,探讨我国农村政策话语变迁的特性及其与农村发展的关系,发现我国1949年以来的农村政策话语表现出革命性话语一建设性话语、指令性话语一指导性话语、国家利益话语~农民利益话语等变迁特性。
简介:政治认同是政治稳定的基础,政治认同程度与政治稳定呈正相关关系,政治认同的内容制约着政治稳定发展走向,政治认同的形式决定着政治稳定的质量,政治认同与政治稳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政治认同与政治稳定之间是双向互动的关系,政治稳定能够进一步增进公民的政治认同。政治认同与政治稳定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政治认同与政治稳定之间的关系表现出相当的复杂性。
简介: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研究流行的理论框架。同时,互联网的兴起使得本土"互联网政治"的研究方兴未艾。在对现实中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研究已蔚为大观的情况下,有必要对网上的二者关系进行合乎时代发展的跟踪考察。可以尝试以话语权这一视角对互联网上的国家—社会关系进行探讨,我们看到网上社会话语的兴起是大势所趋,在政治舆论场域中暂居优势地位,而政府也正积极地进入网络空间,进行话语权争夺。未来可能由二者的互动形成一个竞争性的话语市场,并实现话语和解
简介:青年知识分子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话语权的强弱,直接影响了其在社会阶层结构中的地位及社会作用的发挥。然而,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青年知识分子的身份角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并渐渐丧失了公共性。本文将围绕青年知识分子的话语权,沿着话语实质、话语表达、话语生产的逻辑展开。首先从历史的视野考察青年知识分子话语权的实质与内涵,进而分析现代青年知识分子的话语表达及其困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现代青年知识分子的话语生产及其公共性的重建。
简介:在微观的层面上看,传统典制中的经济要素主要型塑其核心结构,道德要素主要型塑其边缘结构。民国民法接纳了经济要素从而保持传统典制的核心结构,而对于道德要素则通过精英话语对其加以重述,从而变革了边缘结构,这使近代化的典权制度在形式上与传统典制类似但在实质上却相去甚远。而当视点从"传统典制"转换到"精英话语"时又会引致不同的理解和评价,这就使结论保持一定的开放性。
简介:改革开放30年以来,"依法治税"在我国税法学以及税收实务界获得了广泛认同。通过法律话语分析可知,"依法治税"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在我国形成的独特话语现象,其理论言说的话语主体为政府官员,其言说的内容是使用法律(包括政策)"治"理税收。这样一种自上而下加以推行的"依法治税"模式在改革开放之初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是随着"税收法治"的发展,"依法治税"理论言说开始式微,并且成为阻碍进一步推动税收法治的话语障碍。
简介:民生是事关公安机关科学发展,事关建设和谐公安机关,影响公安机关战斗力及作用发挥的重要问题。对基层考核过多、过滥,考核标准、方式、方法欠合理、欠科学,是当前影响公安基层民生状况的重要因素。因此,高度重视基层公安民生问题,切实建立高效精干的公安机关,完善基层考核机制,是改善基层公安民生状况的重要措施。
简介:两岸的政治分歧是客观事实,政治文化因素是导致两岸政治分歧的一个重要变量。本文从政治文化的视角,剖析两岸政治分歧的政治文化因素,以及它们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影响,进而寻求弥合两岸政治分歧的和解之道。
简介: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底层研究"学派作为一种后殖民地历史研究学派,主张摒弃在传统史学中编纂的精英主义话语,力图从底层即人民的角度重写殖民地和后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史。作为印度底层研究的主将,帕萨·查特杰教授以其敏锐的洞察力为我们展示了印度底层社会运作的政治图景,即呈现出"被治理者的政治"或者是作为被作为的"政治社会"的逻辑。但是与谋求权力的上层精英阶层对政治的运作相比,底层关注的是谋求自身的利益,是基于非政治的理由来参与政治。
兰亭论辨:学术背后的政治话语
刍议公安政策话语
话语体系的中国之问
话语体系建构三题议
怎样才能拥有国际话语权
构造中国国际话语体系的途径
话语体系构建之首要:明确核心目标
中国外交如何争取国际话语权
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构建思路
打造与中国道路相适应的话语体系
妇女组织对村民自治政策话语的影响分析
1949年以来我国农村政策话语变迁特性分析
政治认同与政治稳定
互联网上的国家与社会:话语权视角
青年知识分子的话语表达与公共性的重建
传统典制在民国民法中的重述:结构、要素与话语
我国近30年“依法治税”的理论言说——基于法律话语的分析
论公安考核中的基层话语权——以公安民生为视角
浅析两岸政治分歧的政治文化因素
没有“政治”的底层政治——评帕萨·查特杰的《被治理者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