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任何文化都存在于一定的时间中,文化安全在时间驱动下发生变化,时间因素对文化安全产生何种影响,它是否会侵蚀、威胁文化安全,文章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了递进的分析。首先,时间通过对社会结构的改变而对文化安全产生了显性的影响。时间结构和时间维度的变革,为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和后果:文化的商品化和碎片化;人文主义衰微,文化的自主性受到威胁;时间问题带来了价值秩序的重构,短期性和即刻满足受到偏爱;文化失去批判能力,成为娱乐。其次,时间自身及其围绕它的变化对文化安全产生了的隐性但却是根本性的影响。在多变且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主体对时间的感知和与之的关系都是疏离的,这种脱位意味着文化被从其扎根的环境中抽取出来,文化根基被削弱、文化空间减少,从而使文化失去发展自身的权利和能力,高度的变化性和不确定性过度磨损文化的再生产能力。最后,关于文化的能动性问题,即是否存在着文化对时间的反作用力。其结论是,文化是时间背后的“沉默的规范力量”。这样的认识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应对文化安全议题的自觉性,从文化之中寻求文化安全问题的解决办法。透过时间的视角,可以看到一定的文化的稳定性是文化安全的重要保障。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中,文化安全议题尤显重要。
简介:碎片时间以其不可避免性、个体差异性、随机零散性等特征获得越来越多的重视,对碎片时间的运用也开始逐渐从商业向各个方向扩展.大学生碎片时间的使用成为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可持续发展培养的重要突破口,合理引导大学生使用碎片时间的问题亟需解决.本文以山东省五所高等院校学生为调查对象,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心理学理论制定调查问卷,获取了关于大学生时间管理意识与行动、碎片时间认知程度和使用方式等第一手资料,总结了大学生碎片时间的类型,并根据各类型的特点分别提出了引导方案,最后结合心理学研究成果和高校学生培养目标提出了引导大学生碎片时间使用时的方式和载体等的建议,以促进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简介:指印是物证鉴定的重要证据材料之一,其物质组分因遗留者、遗留客体等的不同而产生差异。随着指印的存留条件不同,其物质组分的种类和含量等也随之不同。潜在指印随时间变化和不同的环境因素影响,其物质组分在客体上的保留时间也不相同。因而利用指印中的物质组分分析指印在客体上的遗留时间的研究难度一直很大,制约因素也很多。但随着高灵敏度和低检测限仪器的应用,指印中痕量物质组分分析手段的不断进步,通过指印的物质组分判定其遗留时间的研究也在向前发展,从而使得指印已不仅仅可用作人身鉴定,而且还可在判断作案时间方面提供参考或依据。已有研究指出,可根据指印中的目标组分与特定化合物的比值来分析指印的遗留时间。曾有利用质谱成像技术研究指印组分中的饱和脂肪酸的扩散,从而成功判定遗留4天之内的指印的报道。因此,本文尝试对目前国际上通过指印物质组分判断其遗留时间的研究及进展情况作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