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众多的巴蜀文学作家中,苏辙是性格最丰富,也最为多才多艺的一个。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队。与其父苏询、弟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在中国文学史上,父子、兄弟、叔侄并称的著名例子不少;如汉末三国时期的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王曹”,三国后期的阮籍与其便阮成并称“大小阮”,西晋的陆机与其弟陆云并称“二陆”,潘岳与其侄潘尼并称“两潘”,明代公安派的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会称“三袁”,等等。就整体水平和社会影响而言,三苏父子无疑是最高的。在名垂青史的"唐宋八大家"自为散文作家冲,他们一家就占了三位,实在是令人惊叹的奇迹。其中,苏辙
简介:<正>青藏高原的玛尼石上刻藏经或六字真言,古西南缴外贩运丝绸、茶盐的马帮或背伕在石板路上留有深深的蹄印或杵窝儿;从中原秦皇兵马俑威风战阵的旁边掠过,又从嘉陵江源独立成纪的麦积山穿越秦岭山脉驰入四川盆地,由此可以细细地搜寻并抚摸历史留在石头上的湮云与皱折.广元古称利州,是蜀道入川的门户.名扬中外的千佛崖就建造在离城五公里嘉陵江东岸的石柜阁,此是自秦入蜀的金牛古道所必经之地.石柜阁之名不知何由来,但极富丽.石柜阁是先有栈道,后造千佛.清乾隆年修《广元县志》载千佛崖“峭壁千仞,遍临大江”,“先是悬岩架木,作栈而行,唐韦抗凿石为路,并凿千佛,遂成通衢”韦抗是唐代益州刺史,他在唐开元盛世始在此开龛造佛,后继者陵绩增造,直到唐未,造像窟区长达417米,高约40米,密密层层,佛有1万7千余尊,但后因民国年间修筑川陕公路,炸毁大量佛龛,现仅有9百余窟造像7千余尊.蜀道经此延伸,自古及今,不知多少人要在这嘉陵江边千佛崖侧驻足,览景、拜佛、祈佑,或发思古之幽情,感人生之荣辱,或叹自然之恒久,慨国家之兴亡,哪怕是一点忏悔,一点颂扬,对曾有的业绩,或是将来的前程,由此不也可予你一点启示:进退自如,出入随意吗?即使没有文人之叹,向上仰观万千庄严佛像,转过来向下俯视湮波浩渺水天,亦令人心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