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移动互联网新业态的发展对大学生生活、服务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重塑学生生活方式和文化心理。网络外卖等O2O本地生活服务、校园贷、网络直播、共享单车等新经济模式对校园治理和传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带来冲击,高校学工队伍在知识储备、观念更新、组织建设、规范回应和校园治理能力方面需要同步发展,时滞现象较为明显。鉴于此,为了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学习促进,应不断优化学工队伍知识结构和快速迭代,构建基于学生需求识别与分类引导的回应体系,探索学工队伍建设组织进化,实现基于前馈控制的"互联网+"思政教育,推动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大学生思政教育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科学应对日常思政教育内部和外部时滞,不断提高思政教育质量。
简介:人才是强国之本,创新是国家进步的根本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要途径。面对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我们更应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在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为大学生成长和发展服务的思政教育,提供了必要的、强有力的思想支持,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把创新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是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政工作的必然步骤。创新创业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是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路径改革,按照课程的有效性,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切实提升思政适应社会发展和新时代的需求。本文探讨了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相结合的途径,希望能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些建议。
简介:“互联网+”实现信息技术和人类生产生活的深度融合,引导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对教育界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方面“互联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全时空性、全员性、针对性等都带来了新的机遇,加速了教育的自我进化能力;另一方面又挑战了教学双方的定力、削弱了学习者的学习深度、影响了教师的自我定位。新形势下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达成更好教学体验、更高教学效率的目标,推进线上与线下、知识与情感、理论与实践的三项融合,综合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四项技术,完成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及教育情景的四大转变。
简介: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教育理论界就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开展了一系列研讨活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性问题再次凸显.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性,固然涉及多个方面,但最主要的还是要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定位、科学界定教育内容、客观地分析教育效果、全面地看待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