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坐落于上海市武康路113号的巴金故居,是一座风格简朴的花园住宅,包括一座主楼、南北两侧配楼和一个花园。灰色细鹅卵石的外墙,在绿树掩映中显出一派静谧的古典韵味。而当人们步入巴金故居,就不能不为这里浩瀚的文学收藏、史料和连每一个细节都力图真实复原的生活场景而感到震撼。

  • 标签: 故居 巴金 花园住宅 古典韵味 生活场景 上海市
  • 简介:20世纪80年代,巴金在他以说真话著称的《随想录》里说他上小学的外孙女"每天还是带了不少的课外作业回家,到家后休息不过半小时,就埋头用功,常常坐到晚上八九点钟。"转眼已跨入2000年了,从我上小学的儿子的情况看来,状况依然没有什么值得庆幸的改变。巴金说他不止一次地问自己:"有这样的必要吗?"

  • 标签: 重复巴金
  • 简介:一座新颖别致的现代化、园林化及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中国现代文学新馆拔地而起!它雄伟地竖立在首都北郊新建芍药居小区.这座占地面积46亩,建筑面积3万平米--一期工程1.4万平方米,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文学档案馆,系亚洲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大型文学博物馆和学术研究机构、文学交流中心.

  • 标签: 巴金梦
  • 简介:上面的这首七律条幅,出自我国著名戏剧家、中国地方戏曲改革的开拓者、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诗人田汉之手。

  • 标签: 七律 词作 诗人 田汉 自我 作者
  • 简介:在有别于哀乐的中,巴金渐渐地远去.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有些人活着,他却死了.

  • 标签: 巴金精神 精神激流
  • 简介:给予幼年巴金最初影响的是他的母亲陈淑芬。这是一个贤惠慈爱的女性。巴金称她是自己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先生”。“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春天的一天,母亲陈淑芬双手捧着五六张皮纸,一脸笑容地来到了家里。那时巴金才五六岁,随着在四川广元县做县官的父亲生活在衙门里。巴金一看,那些皮纸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犹如芝麻大小之类的东西,顿时仰着小脸,睁大一双眼睛,好奇地问母亲:“这上面都是些什么?”她抚摸着巴金的小脑袋,和气地说:“蚕卵。

  • 标签: 陈淑芬 巴金 母亲 人生道路
  • 简介:彭新琪在5月28日《新民晚报》上撰文说,最近,从媒体又听到了关于巴金笔名是从旧俄无政府主义理论家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名字中各取一字而成。这实在是讹传。四十多年前我曾为此问过巴金先生,他非常坦然地告诉我不是这样的。

  • 标签: 巴金 《新民晚报》 无政府主义 理论家
  • 简介:周恩来研究界的人都知道,周恩来有3幅青少年时期留下的手迹,它们分别是“同心努力.万里前程指日登”“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和“志在四方”。现有的大量资料证明,这3幅题词是目前人们所知道的存世最早的周恩来手迹.都是周恩来为他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的同班同学郭思宁所题。这3幅手迹笔法有力,一笔一画之间体现了颜体加魏碑的书法风格。

  • 标签: 周恩来研究 手迹 青少年时期 书法风格
  • 简介:1952年3月,巴金带领的一个创作组,到朝鲜战场采访.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会见了他们.会见结束,创作组的同志们在讨论彭德怀的谈话时,都希望巴金能写一篇"会见记"来记录这次有意义的会面.

  • 标签: 巴金改 彭德怀巴金 改文章
  • 简介:1991年岁尾,在香港有一次两本书的首发式颇为轰动.这两本书是《张学良文集》和《张学良将军手迹》.原因是两册文、墨均为传奇将军所作、所写,首次集中起来,弥足珍贵,异常光彩.作为后一本书的编纂者之一,似有一种如释重负的喜悦.1986年初,我有幸参加了《东北军史》一书的编写工作.由于需要,查阅和搜集了有关张作霖父子的大量档案资料.我对张家父子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在诸多的

  • 标签: 张学良将军 张作霖 张将军 编写工作 档案资料 聪颖过人
  • 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20—1923年在成都外语专门学校攻读英语,1923年到上海,1927年赴法勤工俭学。1928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翌年发表后引起轰动,被视为其创作生涯的开始。1928年冬回国后,巴金先后完成被称为“爱情三部曲”的《雾》、《雨》、《电》,“激流三部曲”的《家》、《春》、《秋》,以及《憩园》、《寒夜》等小说。抗战胜利后,巴金主要在上海从事翻译、编辑和出版工作。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

  • 标签: 巴金 讲真话 真心 真情 中篇小说 抗战胜利后
  • 简介:《憩园》是巴金后期所写的一篇中篇小说。它不似《激流三部曲》像一条澎湃的河流,曾裹挟了那个时代众多的青年,勇敢地走出家门,表现出强烈的反封建的勇气。它就像贵阳郊外的花溪一样缓缓地流淌着,向读者讲述了两个家庭从兴盛到衰败的历史。这部充满感伤气息的牧歌式作品,让人感到生命的沉重,像壶陈年老酒,愈品愈觉醇厚,回味无穷。

  • 标签: 巴金 《憩园》 艺术成就 双层结构
  • 简介:从清烟综绕,香客如云的文殊院任自往东去,穿过杂沓喧闹的北东街菜币场,便到了成都北门上一条僻静的小街——正通顺街。沿街面门牌数到98号,即是著名的巴金故居了。在小说《家》中这里是高家的府院,而现在的主人则是成都军区战旗歌舞团。已在故居院中度过整整二十个春秋的我,对这个“家”过去和现在所发生的一些事情记忆犹新,每每不能释怀。夜阑人静,逡巡于故居院中,俯视着脚下这块曾演出过一幕幕交织着爱与恨一生与死、新与旧的人生悲喜剧的土地,一种“旧时王谢堂前拜,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沧桑之感油然而生。“家”的坍毁“把《激流》里的住房同《憩园》里的花园挤在一起,就是我的家。”(巴金《我的老家》)。在现代文学史上;可以说

  • 标签: 巴金 故居 小说《家》 歌舞团 《红楼梦》 “家”
  • 简介:巴金先生在今年10月17日晚上七时零六分逝世。在这以前一周,我曾不断接到不少友人和不相识的读者电话,问巴老病情,因为那时许多人已听到了巴金病危的消息。就在他去世的那天上午,我还接到香港作家联合会创会会长曾敏之电话,说他由香港到北京后听到他的老友巴金病危消息,问我究竟情况怎样,我也只能根据巴金胞弟李济生告诉我的话,转告他:巴老心脏衰竭,左腹肿瘤破裂,确在病危中,现正在会诊抢救……哪知就在这一天傍晚,巴老离开我们走了!"巴金先生活着是一种力量,走了也还是我们的一个榜样。"《解放日报》把巴金逝世当天在电话中向我采访时我说的这句话发表在第二天报纸上。

  • 标签: 巴金 五十年 读者来信 心脏衰竭 文汇报 访问记
  • 简介:"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鲁迅先生这样称赞的巴金,告别我们去了。"2005年10月17日19时06分,一代文学巨匠巴金永远离开了我们。"这一天的凌晨,"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可以想象在今后,每一年的"历史上的今天"都会铭记晨昏的这两件大事。

  • 标签: 巴金 进步思想 载人飞船 中国作家 文学遗产 返回舱
  • 简介:<正>一、概况现代文坛的伟大作家巴金在他的代表作《家》中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家》在30万字的篇幅中,提到和涉及到的人物总数约470多位。其中,有名、姓的100位,没有名、姓的约370多位。总人数中,按经济地位分类,作家写了主人或富人434位,仆、佣或穷人40位①;按年龄分类,作家既描写了高老太爷、冯乐山等一类的老年人,又反映了克明、克安等一辈中年人,还表现了以觉新、觉慧为代表的青年人;按性别分类,作家成功地描绘出如梅、珏、鸣凤等年轻女子的阿娜妩媚及其悲惨的命运,又缜密地刻画了觉新、觉慧等一批青年男子的种种气质与特色;按性格分类,作家主要塑造了四类形象:一是以高觉慧为代表的封建家庭的叛逆者;二是封建家庭的继承人、受害者也是害人者的高觉新;三是封建礼教、封建家庭的牺牲者,包括主人中的年轻女子瑞珏、梅,也包括女仆、丫头中的鸣凤、婉儿等;

  • 标签: 人物塑造 人物形象 封建家庭 作家 觉慧 封建礼教
  • 简介:本文通过梳理中巴金融合作的主要领域和最新进展,概述中巴金融合作现状;运用协整和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探讨金融对巴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促进作用;结合中巴友好关系的新进展,展望中巴金融合作走向。

  • 标签: 中巴 金融合作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