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4 个结果
  • 简介: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无法解决所有国际海洋法律争端。作为1982年《联合国海洋公约》缔约国,我国在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过程中,势必面临沿海国扩张海洋权益而公约却不足以应对的难题,此时,各国的政治意愿就成为我们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

  • 标签: 海上丝绸之路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海洋自由
  • 简介:法律是一门典型的文字学科。身在法学院时,从课后作业到毕业论文,我一头扎进图书馆翻翻各家著作,一篇头头是道的大作就可以摆上案头。文字的力量将世间种种人事抽象成各色法律原则,却也将法律人抽离出世间的人情冷暖,变成了飞天的鸟儿,穿行于寒冷云层之中,下方鲜活的人在眼中只是一个个无所差别的小点。

  • 标签: 空中 法律原则 毕业论文 课后作业 法学院 图书馆
  • 简介:海洋权益是国家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海洋权益符合“海洋强国战略”。海事国际公约国内化是我国海事管理立法的重要手段,由于我国海事管理部门和海洋管理部门存在职责交叉,海事管理立法本身存在国际公约国内化程度不高以及进度缓慢等问题。理论上,应采取间接适用方式将国际公约转化为国内法,特别是《海上交通安全法》修订,借鉴国际公约规定,完善无害通过、登临检查和紧追权等制度,以实现我国海洋权益的有效维护。

  • 标签: 国际公约国内化 海洋权益 海事维权
  • 简介:从海洋法公约、民事责任公约和救助公约三个角度切入,阐述了海洋环境保护及存在的问题。结论是:在海洋环境保护问题上,海洋法公约的作用堪比宪法,民事责任公约和救助公约的相关规定可以提供解决问题的依据。但上述公约提供的举措既非完美亦不充分,仍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以便找到综合的解决方案。

  • 标签: 海洋环境 海洋法公约 民事责任公约 救助公约
  • 简介:2015年11月27-28日,由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复旦发展研究院主办,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协办的"中国—东盟关系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国际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来自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印度尼西亚外交部联合国事务政策分析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印度尼西亚大学、泰国朱拉隆功大学、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柬埔寨皇家学院、缅甸仰光大学.

  • 标签: 中国外交部 海上丝绸之路 国际研讨会 东盟关系 研讨会综述 复旦大学
  • 简介:国际商事合同通则》(PICC)具有解释补充《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ISG)的功能。其法理依据是PICC可以作为辅助性法源,帮助进一步阐释CISG的一般法律原则。以有关损害赔偿制度的理论和实践为例,这一做法符合CISG第7条统一法方法义务,并相较于其他解释补充方法具有保障CISG的国际性和统一性的优势。但前提条件是其并不违反CISG的一般法律原则,且未超出CISG的调整范围。

  • 标签: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国际商事合同通则 解释补充 损害赔偿
  • 简介:本文介绍了1949年日内瓦四公约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指出了军事需要原则和人道原则在这个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简要分析了四公约的主要内容,并且回顾了我国与日内瓦公约的关系,最后介绍了我国政府落实日内瓦公约的努力。

  • 标签: 日内瓦公约 海牙公约 战争法 武装冲突法 国际人道法
  • 简介:文章中的解释性、释义性及引用的内容或观点都必须注明出处,并以脚注①②⑧……的形式标…;脚注每页另起编号。所有注释请勿转引,须核查原文,标注原始出处。

  • 标签: 注释体例 国际安全研究 解释性 出处 脚注
  • 简介: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核心的国际海洋法律秩序,在历史性权利、岛屿与岩礁制度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中国参与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变革提供了重大的战略机遇。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变革将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充分的国际法律保障,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变革是实施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现实需要。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召开审议《公约》会议或订立专门的补充协定以及主导区域内海洋管理合作法律制度的构建等方式推动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变革。

  • 标签: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国际海洋法律秩序《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 简介:国际安全研究》杂志由国际关系学院主办,是中国第一本以安全研究为特色的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国际关系、国际安全领域的一流学术研究成果,在中国国际关系学界享有一定声誉。本刊提倡安全研究的中国视角、中国话语、中国议题,力争体现中国特色,将国际化和中国化结合起来,主要设有安全理论、安全战略和安全议题等栏目。安全理论涉及安全的基本概念、

  • 标签: 国际安全 安全研究 征订启事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必须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这需要我们准确地判断国际安全形势,以自身的和平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推动和完善国际和地区的安全机制,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 标签: 国际安全 国家安全 依托 筑牢
  • 简介: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国内改革、谋求外部和平发展的大战略,迅速引起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印度和东盟的深切关注。对此,印度小心谨慎终未加入,东盟在支持之下亦存担忧。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压力下,印度和东盟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认知显得尤为重要。积极处理好中国与印度、东盟各国的关系,增强互信,是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 标签: 中国 印度 东盟 海上丝绸之路
  • 简介:《华盛顿公约》第25条规定,关于"中心"接受管辖需要争端双方的"书面同意",但是对于"书面同意"的规定过于模糊,"书面同意"的形式、性质等都没有规定,而"中心"为了扩大管辖权,对此规定的解释也过于宽泛。对于"书面同意"的形式既可以规定在双边投资协议中,也可以规定在双边投资条约中,还可以规定在东道国的投资立法中,这些都视为东道国对接受"中心"管辖的"书面同意",只要投资者将争端提交到"中心",即达成仲裁的合意。现行趋势下,关于"书面同意"的问题使东道国处于弱势,中国在大力推动自贸区建设以及"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如何规范此问题,成为维护我国利益以及保护投资者权益的关键。

  • 标签: 书面同意 华盛顿公约 投资协议
  • 简介:2016年7月7日,中国政府纪念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以下简称公约)通过十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这是中国政府为联合国人权公约举办的首次纪念大会,也是公约通过十周年之际,165个缔约国中首个在国家层面举办的纪念活动。这是联合国通过的第一部旨在保障残疾人权益、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公约,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同。

  • 标签: 残疾人事业 人权公约 中国政府 联合国 权利 纪念活动
  • 简介:现代化国际投资争端解决的主体已经由传统的国家本位转向个人本位,并伴生了专门针对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的仲裁程序。与传统的商事仲裁不同,以ICSID为基础的投资条约仲裁不要求严格意义的仲裁条款,而是以"书面同意提交"为前提,这为东道国与外国投资者的合意解释留出了可裁量的空间。近年来,我国在向外缔结的双边投资协定中将可提交国际仲裁的事项由原本的征收与国有化补偿问题开放到所有投资事项,因而有必要充分理解ICSID仲裁的管辖权要件。此外,对投资协定中的关键条款进行把握也关系到投资仲裁管辖权的正当性基础,如公正公平待遇条款、最惠国待遇条款、保护伞条款。

  • 标签: 国际投资仲裁 《华盛顿公约》 书面同意提交 最惠国待遇条款
  • 简介:随着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维护印度洋海上通道安全对中国海洋强国建设的支撑作用凸显.然而,印度洋并不平静,“中国威胁论”的嗓音,美国和印度的印度洋战略部署以及两国在印度洋地区联合牵制中国的势头,印度洋沿岸地区局势动荡以及愈演愈烈的非传统安全威胁等因素的叠加使我国印度洋海上通道安全面临多重压力.压力当头,我们要主动探索相应的安全路径,从主动发出中国声音入手,以构建中美印良性互动关系、组建维护印度洋海上通道的多边安全机制为重点,抓住“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战略机遇,同时加强远洋海军建设,让安全畅通的印度洋海上通道服务于实现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大局.

  • 标签: 印度洋海上通道安全 中美印关系 多边安全机制 海洋强国战略
  • 简介:酷刑的非法化是人类文明进化的重要展示,也是人权保障不断提升的重要体现。1984年联合国通过的《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是第一个针对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待遇或处罚的预防和惩治作出具体规定的专门性国际公约。本文介绍了该公约的起草背景、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并结合我国提交的缔约国报告以及委员会结论性意见,考察中国履行义务的情况。

  • 标签: 《禁止酷刑公约》 酷刑 执行报告 结论性意见
  • 简介:中国在加入《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后,需要建立符合《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2014年修正案要求的财政担保体系,来避免中国籍国际航线船舶在港口国被滞留。在《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国内履约立法体系和《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修正案的研究基础上,为《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修正案在中国的适用提供参考建议。在中国的财政担保体系里,可以以社会保障为主,船东互保协会为辅,商业保险作为补充。

  • 标签: 《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修正案 国内法适用 海员权利
  • 简介:2015年12月18日,《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2016年选题研讨会在国际关系学院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外交学院、小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尉际关系研究院、国防大学、南京大学、上海政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全体成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 标签: 国际安全研究 选题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外交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
  • 简介:维护南海海事安全需要有效的国际合作,现行南海海事安全保障机制存在局限性,世界强权在海事安全国际合作旗号下介入南海问题,形成对中国南海主权的压制和威胁,超越了海事安全国际合作的边界,加剧了南海海事安全国际合作有效实施的困难。作为解决南海海事安全国际合作困境的出路,可以借助国际海事组织这一专门性海事安全管理组织的威望和海事履约体制,以履行国际海事组织现有的技术规范为根据,在南海断续线内设置安全地带制度、分航道航行制、海上避航区等制度,就此开展海事执法国际合作,并把发挥国际海事组织的作用作为中国南海战略的一个支撑策略。

  • 标签: 海事安全 航行自由 国际组织 海事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