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蔡英文当局拒不接受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变本加厉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全方位地推行“实质台独”路线,蚕食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制造两岸敌意和对抗。两岸关系虽总体保持基本稳定,但面临的形势严峻复杂。这不仅表现为两岸关系面临“台独”分裂势力制造“台独”冒险的现实威胁,也面临美国等国际势力深度介入台海事务的干扰。蔡英文当局尽管不断挑战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但不能撼动两岸关系发展的基本格局,也不能改变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趋势。两岸关系格局也出现了一些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并最终实现和平统一的重大趋势性变化。从两岸关系发展的规律来看,决定未来两岸关系基本格局和趋势的根本因素是大陆经济社会的发展。大陆一方面要冷静客观地看待蔡英文主政两年多来两岸关系的现状,更应以此为基础科学地判断未来两岸关系面临的风险和发展趋势,以更好地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
简介:7月18日两岸企业家峰会第二届会员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审议通过了峰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第二届常务理事会及领导机构,郭金龙担任理事长,张平担任副理事长。峰会两届理事会领导、各产业合作推进小组召集人、副召集人,有关地区与部门负责人及第二届峰会会员共300余人出席会议。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刘结一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充分肯定峰会五年来的工作成就及为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团结两岸企业界共同反“独”促统、维护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发挥的重要作用,表示将一如既往支持峰会开展各项工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简介:两岸产业关系密切与否,取决于两岸产业分工及分工型态。两岸产业分工围绕着具体是垂直分工还是水平分工这一议题,在一定时期内颇有争议。本文借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方法,依据台湾“关务署”公布的2004—2015年两岸800个行业的HS四位码数据,从产业链视角分析两岸产业分工的具体型态。研究发现:两岸产业内贸易有了一定发展,但两岸贸易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另外,两岸产业链的分工型态既有产业内贸易垂直分工又有水平分工,但台湾占优势的垂直分工特征明显,从而可以得出两岸产业融合发展并不理想。基于此,本文从两岸产业交流与合作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分阶段探讨和分析影响两岸产业分工型态的因素。
简介:1939年2月,顾颉刚发表名文《中华民族是一个》。此文既非应景的时务策,也非完全成熟的理论体系,而是一篇承前启后的理论提纲。事实上,关于中华民族的理论思考,贯穿顾颉刚的整个学术生涯。20世纪20年代,顾颉刚中华民族理论的基本逻辑是旧“一”向新“一”的进步。30年代,其理论逻辑转向“多”与“一”的协调。40年代后,顾颉刚试图将上述两个逻辑调和起来,以进步观念阐明中华民族斗争融合的历史过程,并赋予此历史过程以一种共同生活结构,在打破陈腐的华夷之辩同时,防止政治体量的减损。尽管顾颉刚最终没能建构出体系完备的中华民族理论,但他对中华民族理论的历史逻辑和政治属性皆有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