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我们似乎正处于一个大规模“评分社会”的初始阶段,本文试图为这一趋势的发生和演进给出一种法律社会学解释,即低成本的信息搜集和评价工具使经济和政治权力主体均有不同的动力和理由对大众日常行为进行评分:对商业力量而言,平台企业需要评分机制塑造私人化的市场基础设施,从而约束管理平台上发生的各类劳动和交易活动;对政府而言,需要依托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既有官僚机制下的行政权力转化成能进一步适应更大流动性社会的平台。本文认为,尽管算法可能加剧了现有法律和其他规则的转变,但从商业和公共管理的逻辑出发,广泛采用评分机制是更好的策略,不仅可以帮助将更多细节行为纳入管理,还可以为进一步优化法律和平台成文规则提供数据支撑,为算法权力提供更多可应用的场景。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安全是铁路永恒的主题,“安全是生命线、安全是政治责任、安全是‘饭碗’工程”.作为铁路企业的基层党支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服务铁路改革发展,就必须把安全作为重中之重,主动融入安全生产,积极服务安全生产,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骨干优势,把党支部建成安全生产中的坚强战斗堡垒.
简介:自起源于汉语的'生产'被日本借用,赋予其经济含义,用来表示'财富的创造',以'生产'为第一词素的系列派生词逐步出现,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力'概念。'生产力'概念经由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到马克思那里,成为一个表示经济基础的经济哲学概念,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动力的历史唯物主义概念。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传入中国,经历了从非马克思主义到马克思主义的转变,在译词形式上表现为由'生产力'和'生产诸力'同时对译英文productiveforces,德文Produktivekraft,最后确定'生产力'为统一定译词。这一定译词超越了'生产诸力'等译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概念不仅是一个经济哲学概念,同时也是一个历史唯物主义概念。这一过程就是马克思productiveforces/Produktivekraft概念中国化的过程。
简介:社区换届选举是基层民主的直接体现,是社区权力再生产的关键环节。然而,社区的移民效应性则会形成移民社区权力再生产的困境。本文以一个丹江口移民社区的换届选举为例,提出“移民效应”的概念,而移民效应在社区层面则体现为社区成员“过滤性”、社区关系陌生性、社区居民混合性、社区秩序混乱性、社区记忆微弱性等多个方面。在再现移民社区选举的准备、实施与结果的过程的基础上,解析了移民社区权力再生产的困境:多元主体利益的分歧;内部制衡力量的式微;外部监督组织的缺位,权力网络结构的形成。规范移民社区选举需要突破移民社区再生产的困境,通过唤醒移民社区内部的制衡力量,组建移民社区外部的监督力量并实现二者之间的链接,方能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
简介:本文基于2001-2016年间投入产出相关数据,采用GML生产率指数对环渤海区域各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进行了测算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对环渤海区域新旧动能转换程度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显示:环渤海区域整体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各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技术进步是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技术效率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除北京和天津外,其余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低于劳动、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的贡献份额,表明大部分地区经济增长的主导动能依然是依赖传统生产要素投入所形成的旧动能,尚未实现向依靠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形成的新动能转换。最后,本文基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视角为环渤海区域新旧动能转换提出了政策建议。
简介:文章基于2002—2015年30省省域面板数据,建立了以农村人力资本为门槛变量的门槛模型,研究贸易开放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农产品进口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存在显著的双重门槛效应。当人力资本水平低于第一门槛值时,农产品进口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当人力资本水平高于第一门槛值且低于第二门槛值时,农产品进口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影响不显著;当人力资本水平跨越第二门槛值时,农产品进口显著提升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第二,农产品出口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当人力资本水平低于门槛值时,农产品出口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无显著影响;但随着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农产品出口最终会促进各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