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高校统战工作历来在统战工作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当代中国社会的利益格局和价值观念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这其中留学归国教师的日益增多,根据归国留学人员的特征,有针对性地做好留学归国教师的统战工作,对于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关键词高校留学归国统一战线高校历来是政治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阵地之一,高校统战工作是我党统一战线工作的特殊领域,是巩固党与党外人士联盟的重要途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的发展阶段”,当代中国社会的利益格局和价值观念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社会利益关系日趋多元化,社会各类矛盾日趋错综复杂,人们思想活动的自主性、选择性、差异性明显增强,随着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结构多样化发展进一步深化李胜沪,王者琦,刘江雁.高校统战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浅析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3)32-34.。在这种大背景下,高校统战工作也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一、新时期高校统战对象的新特征高校作为统战工作主要阵地之一,是党外知识分子较为聚集的区域,即是党外人才成长和培育的摇篮,更是党外代表的主要来源地。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改革开放至2017年底,我国累计已有519.49万人出国留学,其中374.08万人已完成学业,313.2万人选择在完成学业后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83.73%。仅2017年度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60.84万人,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48.09万人,创历史新高。以2016年为例,我国留学回国就业人员中,81.45%的留学回国就业人员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11.09%为博士研究生学历,7.46%具有本科和专科学历。和上一年度相比,博士研究生学历人数比例有所上升。在所有留学回国人员中,理学、管理学、经济学和工学为人数比例较高的学科方向佚名.“海归”报国路越来越通畅J.科学家,2017,5(10).。调查显示,对于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及以上学历的留学归国的高层次人才大多数选择进入,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国家级事业单位。许多进入高校的留学归国人员已经成为中青年骨干、学科带头人,成为活跃在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的生力军,为高校的建设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根据教育部的统计,77.7%的部属高等学校校长、84%的中国科学院院士、75%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和62%的博士生导师都有留学经历彭万.新时期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的现状、特点与管理J.教育与职业,2016,1(10).。参与留学回国意向调查的人员中,35.15%的留学回国人员选择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市作为首选工作地点,其中选择在上海就业的比例最高,达到11.96%,其次是广州(8.74%)、北京(7.88%)和深圳(6.57%)。这使得上海高校海归教师比例在全国高校中一直名列前茅佚名.中国迎来第三次“归国浪潮”J.时代金融,2017(31)64-65.。以上海某高校为例,在全部教师总数3892人中海归教师有672人,占比17.2%,海归教师博士学位大多获自国/境外高校,比例高达88.2%,以80后和90后海归为主。据统计,在上海39所高等教育机构中,80%的校长、院长、系主任和学术带头人都是归国留学人员,并且这一趋势仍在扩大万立明,李蕾.高校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思考——基于同济大学的调研分析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3)46-50.。留学归国青年教师日益成为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的中坚力量,是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作为重要师资组成的海归青年教师群体的思想政治形态建设尤为重要,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对象。大部分海归青年教师在政治认同上表现出边缘化的态度。由于长期生活工作在国外,特别是出国比较早的青年教师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政治意识薄弱。在调查中只有31.9%的党员,其中大部分是国内硕士研究生期间入党的人员。而对于其他受访者来说,“有入党意愿的”所占比例较低,有17.2%的受访者倾向加入民主党派,政治认同偏低。90%以上的青年海归教师认为学历和科研成果是影响高校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职位升迁和待遇增加的主要因素,因此,普遍存在重视业务能力,重视教学科研能力,轻政治的现象,对政治表现出边缘化的态度。二、加强高校统战工作的思考和建议面对上述高校教师特别是留学归国教师所表现的问题,高校的统一战线工作要有针对性地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营造良好环境,积极帮助留学归国人员熟悉和适应国内学术政治环境。随着“支持留学、鼓励归国、出入自由、来去方便”方针政策的逐步贯彻,高校留学归国的队伍呈逐年上升趋势,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使高校教师拥有更加开阔的知识视野和政治视野,思维更加活跃,思想更加开放,价值诉求日趋多元。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向往“学术自由”,思考问题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要以包容、理解、平等、民主的态度来看待留学归国人员在适应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由化现象。(二)建立参政议政平台,建立有效的政治意愿表达渠道。建立健全留学归国人员参政议政平台,设立民主监督和广泛听证制度,允许他们充分表达个人意见,体现组织上对于该群体合理利益诉求的尊重与保护。(三)创新载体,通过各种方式开展工作。除了传统的基础党组织和学校统战部门,调查显示,留学归国人员更愿意参加留学生联合会、海外联谊会等群众性组织活动。利用这一特点,可以通过此类组织开展工作,例如,上海市已经成立了欧美同学会,该会之下还设有各种分会,上海高校留学归国人员大部分是该同学会会员。支持他们开展各种学术、研讨活动等,为政府的政策制定提供咨询服务。总之,针对高校统战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高校统战工作应该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实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方法创新,丰富统战工作内容,拓宽统战工作领域、更新统战工作载体,为新时期高校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政治基础。李胜沪,王者琦,刘江雁.高校统战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浅析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3)32-34.佚名.“海归”报国路越来越通畅J.科学家,2017,5(10).彭万.新时期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的现状、特点与管理J.教育与职业,2016,1(10).佚名.中国迎来第三次“归国浪潮”J.时代金融,2017(31)64-65.万立明,李蕾.高校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思考——基于同济大学的调研分析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3)46-50.
简介:学宫文化,是梅州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学宫文化作为一种无意识传播的文化载体,会给梅州的校园文化带来极大的积极影响。当代梅州校园文化建设,有意识地吸收了学宫文化中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优秀传统精神,推动了梅州地区的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关键词学宫文化;校园建设;影响;梅州(一)梅州的学宫文化及其特点学宫,是唐代之后的官办教育机构1,学宫是儒家文化的载体,对当代的校园文化建设也有着重大的影响,岭南地区也早早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在宋代建立起了大大小小的学宫,其中,梅州地区的学宫办学特色鲜明、制度完善,极具研究价值。梅州地区学宫有六个,保存完好学宫有三个,分别是梅州学宫、兴宁学宫和长乐学宫。梅州学宫又称孔庙,坐落在广东梅州梅城江北,位于梅州市梅江区凌风西路南门考院前,梅州学宫历史悠久,始建于北宋年间,知州滕元发初建州学于梅城西区。兴宁学宫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兴民中学内,建于明成化年间。长乐学宫位于五华县,为古代传统风格的宫殿式建筑,是嘉应五属中规模最大的学宫。首先,梅州的学宫都有着鲜明的办学特色,体制上建设完备、功能齐全。清朝时,设有大成殿、明伦堂,供讲学之用。明伦堂设有东西两斋房,供人居住以及存放祭器和书籍。大成殿右有尊经阁,作藏书用,甚至还有馔堂提供伙食。西庑西北边有射圃和箭亭,供武举之用。明清时期,学宫的直接负责人为教谕,是县学的最高长官,负责掌管学宫中的文庙祭祀和教育所属生员的任务;训导则是辅助教谕的助手,负责具体的学宫教育事务。其中,兴宁学宫设教谕和训导各一名,教谕一般是举人出身,训导出身或为举人或为贡生。2其次,梅州学宫的历史悠久、学风纯正。梅州的学宫虽然历史久远,但是作为早期有影响力的“大学”,文化建设鲜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师生,大力创造了优秀的传统儒家精神。学宫作为儒家文化的代表,其中对当地影响最深的就是“科举”,儒家要求积极的入世精神,致使当地学子纷纷为民请命、分忧,源源不断地到学宫求学,梅州男性受教育程度较高,与当地一直以来的“耕读”传统息息相关。学宫教官的俸薪及生员的日常花销,也有部分来自于学田收入。3(二)学宫文化对当地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梅州的学宫虽然在当代社会失去了“学庙”的性质和教育功能,但其中蕴含的文化信息以及学宫内的营造的儒家思想文化氛围对当地的校园文化建设仍旧保存着极大的积极影响。4例如处于高等教育阶段的嘉应学院,长期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社会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示范教育,打造师范教育品牌。其次是随着孔孟等儒家思想在中国教育体系比例不断扩大,国学教育逐渐成为热门,学宫文化作为儒学文化的代表和载体,更加扩大了国学教育在当地文化的影响面。此外,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行为模仿能力非常强,老师需要言传身教和从国学的魅力方面进行灌输和引导,提升国学课堂的趣味性。学宫文化的熏陶感染作用可以作为教育的催化剂,使得语文学科的建设更加全面化、多元化,使学生内心深处爱上语文,具有一定的人文内涵。第三是梅州的学宫文化促进了当地教育的不断改革。学宫文化历久弥新,虽然在战火中遭到破坏,但是得到了各界人士捐资捐款修复和革新。受到学宫文化的影响,当地教育部门为了提升教育实力,一直在加大对教育的支出和扶持力度。当代社会的生活背景下,经济飞速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刻不容缓,很多学校的教育观念创新性比较低,会出现跟风现象,一个地方的教育风格是“衡水模式”,那么其他学校也会纷纷效仿。而在学宫文化的影响下,创新是当地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梅州客家山歌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内外的研究中都有许多成果,特别是对音调、艺术特征、唱腔和传统传承方式等方面。梅州市积极开展“客家山歌进校园”活动,该活动是由梅州市教育局、梅州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和梅州市文广新局联合各试点学校举行的一次客家山歌走进梅州市中小学传承行为。5此外,梅州市加强了对校园足球活动的组织领导,各顶点学校成立了足球领导小组,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班主任是第二责任人,组织多种多样的足球娱乐,在公共体育方面也给予了足球项目大力支持,让“足球走进校园”依托足联开展梅州市展翅计划,培养一批自身素质过硬的足球教练。(三)总结总之,梅州的学宫文化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上突出了积极的影响,丰富了当地校园文化建设,培养了学生的国学兴趣,树立了朴实的学风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了建筑审美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操。我们要把优秀的传统继承下去,就更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学宫内各种设施、综合开发,要发挥学宫的真正价值,加浓学宫文化传承。参考文献1刘正刚,钟玉平.明清时期兴宁学宫研究J.嘉应学院学报,2016,34(10)15-21.2刘正刚,钟玉平.明清时期兴宁学宫研究J.嘉应学院学报,2016,34(10)15-21.3刘正刚,钟玉平.明清时期兴宁学宫研究J.嘉应学院学报,2016,34(10)15-21.4王志远.孔庙遗存及其当代价值研究A.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7年山东社科论坛--首届“传统建筑与非遗传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山东《中国儒学年鉴》社,20174.5杨嘉骏.继承弘扬发展D.贵州师范大学,2017.
简介: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在饮食文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绩,烹饪规模越来越大,厨艺水平也显著提升,可以说是我国封建社会饮食文化的集大成时期。自清入关以来,以满汉为主,其他民族为辅,在各民族互相影响的推动下,饮食文化呈现出自然的交流状态,最终影响了当今北京城的饮食文化。关键词满族饮食;北京菜系;满汉全席;满汉融合本文讨论的是自1616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以后的饮食文化对北京饮食文化的影响。后金建立到清入关以前,这一时期的满族社会经历不同社会阶层和等级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一、入关前的满族饮食文化首先,表现为饮食来源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食物品质与数量上的不同,当时满族的食物来源相对匮乏,大多是打猎得到的食物,还有少数是通过交易完成。而贵族阶级食物,则主要是通过渔场或者猎场以及贡赋得到。其次,表现为饮食内容的差异。统治阶级虽然颁布了对饮食内容的规定,但从相关资料及史实中不难发现,这项规定仅仅是针对民间而非贵族阶层,贵族阶层的饮食内容并未受到影响和限制。比如,清朝天聪元年,皇太极颁布诏书,昭告后金广大民众,要求上至大汗贝勒,下至平民百姓,凡是用以祭祀或者殡葬等不能够使用大型的牲畜,比如马、牛、驴和骡等。《满文老档天聪汗下令不得任意宰杀牛马骡驴》M,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867页。最后,还表现为饮食器具的差异性。民间器具大多为铁质、铜质或者陶制炊具。盛具,却仍以木器为主,虽有少量的瓷器和金属器,但并非是普遍现象。而贵族们的饮食器具则涵盖了金、银、铜、锡、瓷等制品。二、入关后的满汉饮食文化的融合及其特点清政府正式成为华夏民族的统治者之后,满族饮食文化开始逐渐在华夏大地承担着核心的角色。而北京作为清朝首都,受的影响更为深远。首先表现在饮食文化的汉化。清朝在以北京为都城之后,满汉以及其他民族的交流会变得日益频繁,不同民族之间的饮食文化不以人意志为转移,就实现了自我的交流。尤其是满族的“皇亲国戚”,在和汉族官员来往时,往往会吸收汉族的一些习惯模式,然后再进行一定的创新和改善,于是“满汉全席”的概念开始出现。由此又进一步衍生成五族共和宴,后来又进一步发展成联盟宴。满汉饮食文化的融合有以下特点首先,官府以及贵族阶层的的家宴,是市井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之一,其地位不容忽视。官府菜与官府文化关系之密切,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官宦家族的几代兴衰与记忆。其次,宫廷饮食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相对特殊的一部分。清代宫廷饮食的演变更为完善,达到其无法超越的水平。统治阶层对于饮食口味的完美追求,以及当时的物产富饶,社会稳定的宏观环境,这为宫廷的饮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最后,市井饮食文化开始成型,那些可以体现北京市井饮食习俗的各种烹调技艺,以及饮食特性都基本明确。那些特色小吃等,开始得到各层民众的广泛认可。北京当时作为清政府的都城,其中的民众贫富差距极为显著,官家菜、宫廷菜和民间菜具有典型的差异。三、满族饮食文化对北京的影响满族入主中原之后,无论是从政治上,还是从文化上,满族都是当仁不让的主角,而在饮食文化方面,同样起到了主导作用。满族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为避免被同化,必然要保持其独具特色的民族性,所以那些传统的习俗依然得到传承。而我国传统的华夏饮食文化,就自然而然的引入满族的一些饮食习俗。其影响表现在丰富了北京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内容。第一是食材的多元化。随着满族入关之后,长白山、东北三省的那些大量美食开始从盛京源源不断的运送至北京、乃至整个中原地区。满族人极为喜爱糕点类食品,因此这种习惯开始逐渐流传到整个华夏大地。例如知名的满族食品,那就是萨其马,现在依然在社会上广泛流行。第二,随着清政府的统治日益深化,满族饮食文化中的一些饮食礼仪也开始影响到汉族民众。其中最为典型是在满汉全席中上菜需要使用两至三天的时间,而且在上菜之后,还需要做到三撤席。这种模式,实际上就是满族贵族当时的待客之道,并被汉族的贵族阶层所接受且遵循。第三,在满族饮食文化的深刻影响之下,一些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也开始满族化,蒙古贵族阶层在宫廷饮食方面满化较小,但是日常习俗方面竟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满化。如,“立春吃萝卜,立秋吃大白菜包”林洪《中国食疗大全》C,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第99页。等等。四、结语长期以来,北京虽然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是汉族聚居地,其饮食文化被打下了浓重的汉族饮食文化烙印。然而北京在古代,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四战之地,因此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都或多或少的有所留存,所以北京饮食文化中,包容着北杂狄虏的属性,构成了极具特色的京菜系。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上)》,M北京光明日报社,1989年。2《清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七》M,台湾华文书局。3《满文老档》M,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4吴正格《满族食俗与清宫御膳》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1998年。5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档案史料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90。6鄂尔泰等修《八旗通志初集》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7李民寞《建州闻见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8孙进己,张璇等《女真史》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年。9刘小萌《满族的部落与国家》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年。10郎秀萍《满族家庭常用食谱》A,《广东满族研究资料汇集》C,广州广州天成印刷厂,1995年。11万建中、詹娜《满族饮食习俗的生态意蕴与生存智慧——以辽宁满族春节饮食为例》,《党政干部学刊》2014年第12期。12吴正格《满族饮食的改良与创新(二)》,《烹饪论坛》总第101期2010年第27期。13郝德利《入关前满族社会风俗变迁研究》,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4李自然《试论满族入关前饮食文化特点》,《黑龙江民族丛刊(季刊)》2002年第4期(总第71期)。15万建中《北京建都以来饮食文化的时代特征》,《文化广角》2012年第5期。16李学成《试论满族饮食文化的发展》,《辽宁广播电视学报》2001年第2期。17刘威《近代开原满族的衣食住行变化》,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8何雨《东北满族饮食中的面食文化研究》,《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第2期(总第138期)。
简介:一枝一叶总关情,教师,一个神圣的职业,在三尺讲台上发散神圣的光;教师,是一个艰辛的职业,在家庭和事业中间来回转换。教师更是一个充满奉献精神的职业,他们具有高尚的灵魂,过硬的素质,他们深受学生的喜爱,他们可以是学生的好老师,从学生的角度去关爱学生;他们也可以获得同事们的认可,懂得互帮互助,彼此进步。通过实践学习,教学反思,以及合作交流,使得教师行业不断的进步和完善,让教师数量和质量都更上一层楼。
简介:“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带动了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留学生运用汉语进行学习。汉语文化的传播,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的对外交流,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我国语言文化带向了全世界。因此,本文对“一带一路”给汉语国际教育带来的影响进行探讨。
简介:平均单一依赖估计算法(averagedone-dependenceestimators,AODE)是通过放松朴素贝叶斯算法的假设条件得到的一种更加高效的分类算法,但AODE算法将所有父属性对分类的贡献程度看成是一样的,这使得AODE算法的分类效果受到限制。针对这个问题,利用相关系数Tau-y和Lambda-y分别计算各个特征属性对分类的贡献程度,并用计算结果对父属性加权,得到了两个改进的AODE算法:T-AODE和L-AODE算法。然后,利用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埃文斯(UniversityofCaliforniaIrvine,UCI)标准数据集在Eclipse上对这两个算法进行分类实验,结果显示两个改进的AODE算法的精确度要优于原始AODE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