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80年代起,纳日碧力戈教授就致力于族群与民族方面的研究,颇有成就。之后,他在英美国家访学、游学并教学长达八年,在美国卡尔顿学院担任过伯恩斯坦人类学与亚洲研究讲座教授。2009年他回到中国,受聘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和贵州大学长江学者。访谈追溯纳日碧力戈教授的学术历程,他追随前辈,在“语言和文化之间搭桥”,从指号三元映射族群三元,以“地天通”隐喻万物共生、万象和睦的愿景。他认为,学者不仅要穷究学理,还要关怀公平正义和伦理美德。中国的各个民族、各个族群和人群,需要在“千灯照,光光交彻”中守尊严,在爱家、爱族、爱人的层层递进中取得重叠共识。

  • 标签: 语言与文化 指号三元 公平正义 互守尊严 重叠共识
  • 简介:社会组织已经成为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主体之一,充分发挥社会组织职能,使其有效地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本文以社会治理相关理论为基础,以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为目标,从秦皇岛地区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的现状出发,旨在塑造以秦皇岛为代表的港口城市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 标签: 社会组织 社会治理 协同治理
  • 简介:民族问题是多民族国家始终要认真对待的重大问题。前苏联、前南斯拉夫和中国代表了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中处理民族问题的三种不同类型。考察这三个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民族问题的理论与实践和经验教训,对于我们坚持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具有重大的意义。

  • 标签: 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 民族问题 前苏联 前南斯拉夫 中国
  • 简介:正值全球对基础课程进行大规模的改革之时,人们的视角已慢慢转移到对课程的分析和研究上.只有正确的理论指导,课程的改革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本文从三方面简述了西方课程社会学发展过程.

  • 标签: 西方课程社会学 工艺学模式 教育社会学现状 未来
  • 简介:时代呼唤英才,希望在于青年.青少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培育青少年社会责任感,既是青少年自身健康成长成才的需要,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培育青少年社会责任感,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树立正确的法纪观.

  • 标签: 核心价值体系 青少年 社会责任感
  • 简介:健全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推行农业保险制度,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农业的战略地位,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统筹制度是非常必要的。这些都需要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统计体系。一、加强宣传动员,增强社会保障统计意识统一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的社会保障意识,是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前提条件。

  • 标签: 统计体系 农业保险制度 保障意识 国家财政拨款 医疗保险制度 最低生活保障
  • 简介:社会保险参保人数显著增加。2014年,全省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90.45万人,比2011年增加37.15万人,增长24.23%,其中女性79.7万人,比2011年增加18.8万人,增长30.87%;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94.56万人,比2011年增加13.05万人,增长16.01%,其中女性43.05万人,比2011年增加11.33万人,增长35.72%;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224.62万人,比2012增加18.41万人,增长8.93%,其中,女性为110.31万人,比2012年增加9.04万人,增长8.93%;城镇女性职工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18.25万人,比2011年增加15.15万人,增长了近5倍;城镇女性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5.3万人,比2011年增长5.01%。

  • 标签: 社会保障水平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参保人数 女性职工 基本医疗保险 城乡居民
  • 简介:以费孝通先生"全球社会"理念为基点,立足中国在"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传统与当下,指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心是"丝绸",是物,是经济,但整体上看,尤其是站在历史的维度上来看,核心是文化的交流、互通与理解。这就需要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体系中的"天下大同"的理念推向东南亚社会甚至全球,共同创造一个和而不同的全球社会

  • 标签: 海上丝绸之路 全球社会 费孝通 环南中国海
  • 简介: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人口最多的汉族外,广袤的中国大地上繁衍生息着55个少数民族,而在少数民族中,一些民族人口数量更少,有的只有几万人或寥寥几千人。其中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人口10万以下的就有22个,即西藏的门巴、珞巴族,福建和台湾的高山族,

  • 标签: 民族发展理论 人口数量 政策实践 实践研究 中国 评介
  • 简介: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坚持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积极探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新载体、新路径和新方法。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 校园文化建设
  • 简介:社保统计数据是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晴雨表”,数据的真实性是社会保障事业的“生命线”.是指运用统计原理,依据真实的统计数据来反映社保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情况.通过对社保工作中的各种现象、状态等进行量的描述与分析研究,为社保决策提供坚实可靠的数据支持.搞好社保统计工作,对详细了解社会保障工作基本情况、提高社保工作效率和改进社保工作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 标签: 社会保障事业 社保工作 统计数据 功能服务 社会保障工作 “生命线”
  • 简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依托各种载体进行宣传、教育、传承。青年大学生群体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祖国的未来,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至关重要。创新和发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是改善大学生价值观现状、提升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效果的需要;进一步发展、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载体需要统一思想,拓宽领域,营造适应无形载体发展的良好氛围,完善对有形载体的指导和管理。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大学生 载体
  • 简介:以北京市西城区的"老字号"企业为例,梳理"老字号"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历史,指出中华"老字号"企业的社会责任走了一条与西方不同的发展路径,并非西方的追随者,但两者都以规范自身为起点,并扩展到为社会服务。

  • 标签: 企业社会责任 “老字号” 发展路径
  • 简介:印度尼西亚马鲁古群岛的二元社会结构与聚落模式是荷兰结构主义以及欧美文化生态人类学的研究重点。然而,本质主义以及忽视历史过程的研究视角使得马鲁古二元社会结构与聚落模式的形成过程没有被妥善地梳理。在综合前人调查的民族志与口述历史之后,认为北方和中央-东南方马鲁古群岛的二元社会结构分别有不同的形成过程与文化含义,北方的二元结构是当地社会复杂化的结果,而中央-东南方的二元结构是移民与土著的冲突所造成的。这两个地区不同的历史过程会导致相异的聚落模式,从北方以及中央-东南方的考古调查分析来看,其结果显示两个地区的聚落模式确实不同,符合各自的历史发展过程。

  • 标签: 二元结构 结构主义 聚落模式 民族考古 香料群岛
  • 简介:创刊于1978年的《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下文简称“学报”)1995年起全面改版开辟“人类学”栏目,至今已走过了20年历程。经过20年坚持不懈的探索与追求,学报先后获得“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03年)、“中国百强报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3年、2015年)等荣誉称号;人选“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优秀期刊”(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2014年),教育部名栏、名刊建设工程期刊(2004、2006年);系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 标签: 哲学社会科学版 大学学报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民族 广西
  • 简介:社会资本在劳动者工资决定上的作用一直很受关注。本文基于辽宁省农民工抽样数据,对社会网络及其通过求职方式在新生代农民工工资决定上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作了分析,研究发现:(1)社会网络规模与新生代农民工工资问是显著负相关,但在通过关系找到工作的群体里,社会网络规模与他们的工资问是显著正相关;(2)社会网络质量提升有助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提高,但通过关系找到工作的新生代农民工并不能从优质的关系资源中受益而得到更高工资。(3)基于关系获得工作的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显著低于通过市场方式获得工作者。(4)社会网络在农民工工资决定上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代际差异,这种差异表明市场发育会弱化社会资本在农民工工资决定上的作用。

  • 标签: 社会网络 求职方式 工资 新生代农民工 代际比较
  • 简介:四川幅员辽阔,有48.6万平方公里,8140.2万常住人口,是全国公认的文物大省,其文物资源在全国处于中等以上水平。据四川文物局的数据显示,截止到目前,四川拥有五处世界遗产,位居全国前列;国家级、省级、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有230处、969处、6307处,登记在册的文物点65231处;现有博物馆164个,馆藏文物340.3万件(套)。那么,四川作为文物大省,文物事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哪些贡献?

  • 标签: 经济社会发展 文物事业 四川 文物保护单位 常住人口 文物资源
  • 简介:迁移人群的社会适应是移民社会研究中经常面对的问题,青海哈萨克人的反复迁移情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对当地社会的适应程度。通过对1984年迁居新疆奇台县的五马场乡青海哈萨克村及2001年迁居新疆奎屯市开干齐镇开干齐村的青海哈萨克人的田野调查表明,规制其社会适应的因素主要是出生地及故乡认同、现居住地的生存环境及经济条件、迁入时间的长短。最终认为,迁移人群的故乡认同情况可以反观其对现居住地的社会适应程度,即"何时成故乡"的背后是迁移人群的适应问题。

  • 标签: 故乡认同 青海哈萨克族 社会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