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设计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照明设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可以用光改变设计效果,烘托设计氛围。照明设计,虽然在国内高校的开设才刚刚开始,但它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越来越需要照明设计人才来打造良好的空间,使绿色能源得到合理运用。作为开设不久的潮流学科,照明设计课程的开设是为了解决目前市场对专业照明人才的强烈需求以及该方面人才匮乏的矛盾。当然,对照明设计课程的教学尚处于不断探索调整的时期。这就给各高校既提供了扩大本校专业的机会,又给它们带来了如何开展人才培养的难题。关键词照明设计课程;应用型;教学改革引言作为以个新开设的课程。在教学中,老师应该避免教学内容的僵化呆板,结合学生的现有基础进行知识导入,通过现场的实践学习提升教学效果。此外,要不断提高一线老师的专业水平,经常组织老师进行培训,学习行业最新动态,把握行业前沿趋势。同时,还要拓展和社会企业的合作关系,与社会企业保持良好的稳定关系,让学生都有机会来到企业参加实际锻炼,且可以邀请企业高水平人才进校开展专题讲座或沙龙。一、照明设计课程教学现状高校从事该专业教学的老师大多存在着理论知识充足,而实践能力欠缺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大部分老师并没有进入过企业或工厂,都是毕业留校继而担任照明设计课程的老师。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他们只能凭借在教材中学到的知识将其原原本本地教给学生,导致教学往往不接地气且与现实应用脱节。课堂上,学生对所学内容并不能完全理解消化,毕业后参加工作一定会遇到不少阻碍。如果不改变教师队伍的现状,会使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日益严重。照明设计课程的教材种类繁多,大多与目前教学目标相适应。然而,教材内部并没有构成一个有机的体系,造成了书目内容有的部分重复交叉,有的部分却没有涉及。现行的教材中,一些教材编排的并不科学合理,无法在教学中使用;一些教材偏重某个部分如物理等,完全成为了纯理论课本;一些教材没有严谨的知识系统作为基础,只追求平面的照片展示;更有甚者,教材内容根本是从别处拼凑而来,纵观全书无法找到内在逻辑。没有良好的专业教材就不能实现有效的教学目标,课程的开展必须要有好的教材作为支撑。开设照明设计课程的院校应该大力寻找及研发适合该课程的教材,并给其配备相适应的教师用书,促进照明设计课程的顺利开展。目前,照明设计课程的进行还都是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和老师的讲解开展的。所以,学生学到的全是基础的理论知识,对案例分析并没有实践的机会。老师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只能在课后利用小部分时间组织学生对学校附近的建材市场和灯饰城开展实地调研,通过有限的调研结果开展相关的课题设计1。这往往并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因为实地调研方式并不适用于大多数院校,各种时间、地点等客观因素导致不能开展。因此,学生的专业技能还有一定欠缺,应该加大实践能力培养。二、照明设计课程应用型教学改革探析针对教材选择问题,负责相关专业的老师,可在预定教材之前,对多种出版社相关教材进行翻阅、讨论。针对本校,本专业的方向和特色进行慎重选择。如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应偏向灯光灯具的选择与空间之间、开关之间的关系等。多借鉴国外设计强国的照明设计书籍等作为教学参考。在具体教学中,大多数开设课程时间比较短。以张家界学院为例,从24课时改为现在的36课时,教学时间依然只是从原来的2周改为3周,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教学的重点就要放在如何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在学习中,让学生成为主角,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去查阅、更新学习资料,上台讲解ppt。并将理论运用到实际的设计中去。处在照明设计课程一线教学的老师,其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层次。那么,相关院校一定要严格把关,将能力强业务精的老师纳入到教学中。老师除了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体系外,还要具有很强的实践应用能力。一线老师在本身具有的水平上应该加强继续教育,如参加国家承认的学历深造或社会上举办的专业技能培训,学习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前沿趋势。此外,照明设计课程的老师要持续学习照明技术以及各种新上市的照明产品,这样才可以在给学生授课时,将最前沿的代表性产品和信息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也能跟上市场的发展,不与现实发展脱节。同时,相关院校之间也可以开展交流活动,举办沙龙讲座,使有经验的老师分享各自的教学心得,通过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照明设计课程只有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要求的,必须要从实践方面紧抓人才的培养。照明设计课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如果没有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是空洞的。老师要鼓励学生多在课后参加一些实际项目,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项目相结合,将平面的图纸设计搬到具体的三维空间中来,深刻理解设计的真谛2。在实际的设计活动中,要求学生结合个人的观察,灵活运用所学,尽量让设计的灯具新颖独特。学生还可通过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专业竞赛,使自己与同龄人竞争交流中的专业能力获得进步。学校应该提供条件,加大照明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学生的理论知识才能得到进一步深化。学校与有关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让本专业学生都有机会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老师在实践中予以学生指导。因此,就能满足照明设计课程的实践要求,培养出的人才也能经受住市场的考验。三、结束语照明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应该侧重教学实践,增加学生在现场的学习机会。只有理论的学习远远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通过创造各种实践机会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参考文献1吕琴琴.照明设计课程应用型教学改革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4)203-204.2李锐.艺术设计类专业照明设计课程教学的改革探讨J.灯与照明,2017,41(1)21-23.
简介: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与旅游业紧密相关的酒店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外国游客的大量涌入,酒店对相关服务人员的英语交际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酒店业涉外服务的增强对具有更高英语服务技能和管理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酒店管理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谢小莉等研究表明,酒店英语课程存在设置不够合理、偏离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在指向性、操作性、灵活性等方面严重滞后于快速发展的职业需要是当前高职酒店英语教学的现状。任务型教学法作为交际法的新发展,已广泛用于我国的基础英语教学,通过完成各种任务来学习语言,在做中掌握语言运用能力。本文以高职院校酒店英语课程中前厅部“办理客房登记入住服务”为例,对高职院校酒店英语课程教学过程进行重构,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以期让任务型教学法能在高职酒店英语教学中广泛运用起来,以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模拟真实的场景中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解决问题,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掌握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简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素质表现为职业技能、职场应变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三个方面,我们根据市场调查人才需求的特点,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依托并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实训,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育,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现毕业生“零距离就业”。关键词高校;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实践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素质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职业技能,这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二是职场应变能力,它是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灵活、适时应对职场要求变化的能力;三是专业创新能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样需要具备创新能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动态过程,专业建设就是应着重解决毕业生还只是一个“半成品”的问题,通过顶岗实习、订单培养、校内外实训、模拟生产性和生产性实训将“半成品”培训成为成品,实现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与使用的零距离。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是高技能型,标准是高素质,其培养工作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一、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突出能力培养(一)优化课程体系根据岗位设置以及每个岗位对能力与素质要求来优化课体系,同时考虑教育内在规律,正确设置相应的课程、课程模块、教学内容。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哪些课程先开,哪些课程后开,各门课程核心内容是什么,理论与实践学时如何安排以及本专业核心课程的确定等。(二)改革教学内容大胆整合课程重复内容,按照方向来整合三年中开设的课程及内容,选用高职精品教材,教育部高职院校规划教材。选定的教材内容必须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同时能体现和有利实施〝教、学、做〞一体化这个教学方法和手段。(三)突出能力培养高职院校毕业生动手能力差的问题与高职院校教学中实践教学薄弱是分不开的,我院一定要改善和加强实践教学,切实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二、明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一)明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作为省内知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上一定要要符合高职教育自身的规律和要求,符合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在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和分析研究基础上,结合我省对人才的需求,我院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掌握基本理论、具有较强业务操作能力、服务企业一线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二)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总体计划的实施方案,是组织专业教育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是对专业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的基础性文件。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实验实训设备的选购、师资的引进和培养、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等都必须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应该依照以下几个基本步骤进行。1.在充分进行专业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确定本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范围和就业岗位群。2.根据专业就业岗位群,确定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这些能力包括政治素质、职业素质、基本专业技能等。3.针对专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将职业能力分解为基本专业技能和专项技能等构成要素,确定分项专业能力要求,从而确定相应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要求。4.根据专业知识结构和要求,形成课程体系。课程体系首先选择专业课和实训课,根据专业课程对知识的需求选择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5.根据课程体系的衔接关系和学校资源情况(如实训设施、实训室等),编写专业教学计划表,从而形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三、教学实践具体措施1.课堂实践。教师要调整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比例的安排,尽量每门课程都做到对半分或更过倾向于实践教学的学时安排。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增加学生课堂上的动手机会,改善课堂实践教学效果,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2.整周实训。正确确定本专业整周实训内容和要求。课堂实训与整周实训内容不能相矛盾,也不能相重复,提高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和热情,提高实训效果。3.顶岗实习。加强顶岗实习。可采用灵活多样的顶岗实习方式。4、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千方百计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从调查反馈中,在引进和使用人才时,对职业道德与素养的要求有时超出了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而企业对员工在职业道德与素养方面的不满也超过了对员工在专业技能方面的不满。在教学与管理中应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育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念、吃苦耐劳和良好的敬业精神。5、加强英语教学增加教学计划中外语课程的门类与比重,增强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从二年级开始重点冲击四六级。组织学生开设早读、晚读课、英语角,派得力教师指导,举办英语听力、演讲比赛。增加英语专业课程的比重,切实加强英语学习,提高英语水平,开展多种形式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改善外语学习的环境。6、加强校企合作注重订单特色培养订单培养是高职教育的一大特点和突破,与知名企业建立培养计划、签订就业协议。同时,行业和企业的专家来校指导教学、参与教学,建立合理的专兼结合、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按学校培养学生、企业培养员工的两种模式并行培养订单班的学生,实现学生、学校、企业的“三赢”模式,真正实现校企深度合作与学生“零距离就业”。参考文献1张策,徐晓飞.利用MOOC优势重塑人才培养教学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新模式J.高等教育专业教研.2018(05)2李贵安,刘洋,王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高校教师角色定位与课堂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2018(05)3高江勇,周统建.大学课程改革针对人才培养中的具体措施J.大学教学.2018(05)4李建军,吕勇斌.互联网金融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高校研究.2018(05)5张光进,卓成刚.大学生评价课堂教学内容能力的实证研究J.职业教育教学.2017(11)6张秀芹.产学研教学培养方向的分认定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61所高校的调研报告J.中国高校教学.2017(01)7邱文教,赵光.高校学生对慕课认知情况与满意度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7(08)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中心基金项目课题编号2017JB012课题名称以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培养高技能型人才
简介:大数据时代,以第一课堂为主的统计学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对统计学人才的多样性需求。积极拓展第二课堂阵地,构建立体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统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所必需的转变。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以“明德数据”厚重人才成长支持计划为试点,探索利用第二课堂构建统计学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平台,形成“12345+X”的培养模式,通过“三个结合”的创新点实现“五种素质”的培养,并通过思想、组织和制度三方面保障第二课堂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