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常规的炸药爆破是爆破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爆破方法,本文通过笔者参与的广州珠江新城某工程土方开挖施工,给大家介绍一种和炸药爆破完全不同的新型爆破方法──静态破碎法,重点探讨静态破碎施工技术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这在实际工程拆除和岩石、矿石开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很强的可操作性。
简介:摘要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变压器差动保护在现场应用中对电流互感器的极性要求、保护校验与带负荷检验涉及的平衡系数、相位补偿等技术问题进行了阐述,旨在加强现场实际工作者对变压器差动保护的理解与认识,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来避免变压器差动保护的误动。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真空断路器的发展趋势和技术优势,提出了灭弧室真空度的保持、合理选择断路器的电气寿命、机械参数的调整、温升以及如何提高动作的可靠性等问题的探讨。关键词:高压真空断路器技术探讨中图分类号:TM835引言在我国,12KV真空断路器占绝对优势,所占市场份额越来越大。根据高压开关行业协会的统计资料,1998年达到66228台,2002年真空断路器产量已达133519台,由此可见,我国已进入真空断路器大国行列,真空断路器发展迅猛。真空断路器不仅产量已占绝对优势,而且真空断路器技术有了巨大的进步,特变是研制出具有技术创新的VSI型真空断路器,还有最新研发的12KVVSm型配永磁操动机构和极柱固封的真空断路器,使之真空断路器迈向免维护、高可靠、智能化。一、真空断路器技术的进步大容量化。真空断路器的容量已有很大的提高,完全能满足电力发展的需要。目前,真空断路器的额定电流已达4000A,额定短路开断电流已高达12KV下63~80KA。真空断路器迈向大容量化,首先是由于触头结构的改进。触头结构的改进经历了平板触头——横磁场触头——纵磁场触头。平板触头的开断电流在8KA以下,横磁场触头将开断电流提高到40KA,而纵磁场触头又将开断电流大大提高,达到63~80KA,与横磁场触头相比,灭弧室体积减至1/3。纵磁场触头有两种结构型式:1用装在灭弧室外围的线圈产生纵磁场,2触头本身的特殊结构产生纵磁场。纵磁场时,电弧呈扩散形态分成许多细弧,均匀分布在整个触头表面,有利于提高开断电流和延长触头寿命。
简介:高性能混凝土是近期混凝土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高性能混凝土是具有某些性能要求的匀质混凝土,必须采用严格的施工工艺,采用优质材料配制,便于浇捣、不离析、力学性能稳定、早期强度高、具有韧性和体积稳定性等性能的耐久的混凝土,特别适用于高层建筑、桥梁以及暴露在严酷环境中的建筑结构。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建筑工程应用设计一、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常规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选用优质原材料,在妥善的质量控制下制成的。除采用优质水泥、集料和水外,配制高性能混凝土还必须采用低水胶比和掺加足量的矿物细掺料与高效外加剂。高性能混凝土以耐久性设计优先而不以强度设计优先。片面强调混凝土的高强度有可能影响混凝土耐久性能的提高。采用低水胶比和掺加足量的矿物细掺料与高效外加剂等等技术措施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的重要手段。要求混凝土具有全面的高性能是不科学的。高性能混凝土的基本性能首先是硬化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和塑性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其次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特殊需要的某个或某些特殊性能。如用于水下浇注的混凝土需要的免振捣自密实不分散性能,用于地下车库的混凝土需要的表面耐磨性能等等。二、高性能混凝土在现代工程中的应用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正在世界各地成功地用于很多离岸结构物和长大跨桥梁的建造,Langley等人叙述了几种加拿大一长大跨桥梁所用的拌合物。它们用于主梁、墩部和墩基,硅粉混合水泥用量为450Kg/m3,水153L/m3,引气剂160mL/m3和高效减水剂3L/m3。其坍落度大约在200mm;含气量6.1%;1d、3d、28d抗压强度分别为35、52和82MPa;基础和其他大块混凝土的混合水泥用量为307Kg/m3,粉煤灰133Kg/m3,用水量接近,但引气剂和高效减水剂掺量大幅度减小,坍落度约在185mm;含气量7%;1d、3d、28d和90d抗压强度分别为10、20、50和76MPa。根据加拿大和美国的透水性与氯离子快速渗透标准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两部分混凝土都呈现非常低的渗透性。对高性能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需要非常强调加强现场实验室试验和质量验收。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的另一领域是高性能轻混凝土,相对于钢材,普通混凝土的强度/自重比很低,掺有高效减水剂的高强混凝土则大大提高了该比例;用有大量微孔的轻骨料代替部分普通骨料,就能进一步提高这个比例。由于骨料的质量不同,密度为2000Kg/m3、抗压强度在70~80MPa的高性能轻混凝土在一些国家已经商品化并用于构件生产。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挪威和美国,高性能轻混凝土已用于固定式和漂浮式钻井平台;因为水泥浆和骨料之间的界面粘结强度高,它可以不透水,所以在侵蚀环境中能够很耐久。采用掺10~15%硅粉甚至更高的混合水泥配制的超塑化混凝土,具有优良的粘附力,因此适用于湿喷的喷射混凝土进行结构修补,这也是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领域之一.1、高性能混凝土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高性能混凝土(>40MPa)首先用于30层以上高层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因为这种建筑物下部三分之一的柱子,在用普通混凝土时断面很大。除节省材料费用外,与钢结构相比,加快施工速度也是采用混凝土结构的重要特点。应用实例a高性能混凝土应用C80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在沈阳方园大厦、大西电业园等多项高层建筑钢管混凝土柱中应用。b上海高性能混凝土研究领域中取得一大批可喜的成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有中华第一高楼——88层金茂大厦的C40一次泵送到382.5m;明天广场矿渣微粉C80泵送混凝土;在上海教育电视台综合楼大体积基础混凝土,水泥用量只占胶凝材料总量的46%,配制的混凝土浆量饱满,混凝土工作性、粘聚性和抗离析性能都十分优异,强度达到C40的高性能混凝土。c图表2、高性能道面混凝土随着对交通运输要求的日益提高,发展“长寿命低维护路面”,采用高性能道面混凝土,提高混凝土的抗折强度与耐久性是当前道面混凝土的发展趋势。1997年召开的第十六届国际混凝土路面会议,提出路面设计不仅要提出平均强度要求,还应提出耐久性要求。在未来发展方向中提出抗拉强度达17MPa的超高强混凝土,用于铺筑连续的混凝土路面。提高混凝土道面表面的致密性、抗渗性都是很重要的,而这是需要通过高性能混凝土来实现的。高性能道面混凝土的重要特征是具有高抗折强度。使用高性能道面混凝土可以显著提高道面的承载能力,延长使用寿命或减薄道面的厚度以降低工程造价。高性能道面混凝土的主要特征是具有足够的耐久性,能够抵抗气候和环境的长期破坏作用,保证在道面的设计使用期限内,混凝土能够正常工作。三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设计要点分析1、应该根据工程的使用功能与混凝土结构周围环境的具体情况设计混凝土的目标性能。要求混凝土具有全面的高性能是不科学的。这不仅在技术上难以达到,而且也要造成资源上的极大浪费。2、采用低水胶比,控制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其目的是为了降低混凝土的温升,增强硬化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能,减少硬化混凝土的收缩裂缝。水胶比较大时,混凝土中会留下较多的毛细孔,增加硬化混凝土的收缩。3、掺加足量的矿物细掺料。使用矿物细掺料是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一个重要手段。其目的是为了抑制混凝土中碱骨料反应的危害。吴中伟教授认为,矿物细掺料是高性能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材料之一,它起着根本改变常规混凝土性能的作用。在配制高性能混凝土时,掺入部分活性矿物细掺料可以促进水泥水化生成物的进一步转化。改善硬化混凝土的孔结构,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能。应该注意,矿物细掺料的使用不是简单的对水泥的代替。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矿物细掺料的品种与掺量。研究表明,将两种以上的矿物细掺料复合使用时,其综合效果优于其分别单独使用的总和,这就是所谓的超叠加效应。4、掺加高效外加剂。高效外加剂是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必备材料。正是由于高效外加剂的发展才使高性能混凝土的制造成为可能。现在已经有了制造各种高性能混凝土的系列外加剂,虽然他们的性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超叠加效应也存在于外加剂与外加剂的复合使用以及外加剂与矿物细掺料的复合使用中。将两种奈系高效减水剂按照一定的比例复合使用,可以使复合后的产品的各组分间的作用相互调节,从而达到发挥其各自的优势的目的,其综合效果超过两种外加剂单独使用的效果的总和,应该通过试验,找出最佳匹配材料与最佳匹配比例。5、除非混凝土的设计强度较高,否则不要使用高标号水泥;除非有特殊的需要,否则应该避免使用早强水泥。6、在连续浇注的混凝土结构中,必须保证混凝土具有相同的塌落度。当混凝土的塌落度不同时,混凝土在硬化过程这产生的收缩也不同,两种不同塌落度的混凝土之间容易产生较大的收缩裂缝。7、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结构形式以赋予混凝土最佳的性能。例如钢纤维增强混凝土、杜拉纤维增强混凝土、钢管混凝土等。对混凝土中碱骨料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引起混凝土中碱骨料反应的三个主要条件是使用了碱活性骨料、使用了高含碱量的水泥和混凝土结构所在处的环境中有水存在。其中结构使用环境中有水存在是发生碱骨料反应的必要条件。碱骨料反应除了可以应用复合使用矿物细掺料的方法加以抑制外,也可以破坏其产生的条件来加以避免。例如,用于室内的不接触水的结构,可以不考虑碱骨料反应的危害;对于用于室外的混凝土结构,我们也可以将使用碱活性骨料配制成钢管混凝土,由于环境中的水很难渗透进钢管里,因此碱骨料反应就难以发生。含有碱活性成分的骨料也是可以使用的。这就为我们找到了合理利用高碱活性骨料的新途径。
简介:摘要电子产品的设计环境在当代科学技术飞速进步的背景下得到了优化与完善,由原先的单机设计演变成为如今的网络化联机设计,在此基础上还采用了由上向下的设计方法,更好的维持了系统的性能、设计周期及成本之间的平衡。通过对电子产品的自动化设计系统运行环境中的电路仿真、网络管理与CIMS中的设计方法进行联合应用,使企业的产品设计速度、质量及创新都得到大幅度提升,促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及效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