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文章主要针对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网络行为的现况及影响因素,以及二者相互影响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抽取2所农村中学的2745例初一和高一学生,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自尊量表(SES)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分别评估其心理健康状况、自尊和社会支持程度,问卷调查其社会人口学特征和网络行为情况,通过非递归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各因素对心理健康和网络行为的效应及二者相互关系。结果心理健康量表平均得分为(2.1±0.7)分,其中学习压力感(2.4±0.9)分、情绪不稳定(2.4±0.8)分、焦虑(2.4±1.0)分三个维度得分较高。长时间上网行为率为32.8%(899/2745)。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女性、年龄越大的青少年MMHI得分越高(β=0.058、0.058,P<0.001),男性、年龄越大的青少年长时间上网行为越多(β=-0.171、0.149,P<0.001)。SES得分和SSRS得分与MMHI得分负向关联(β=-0.300、-0.263,P<0.001),并通过心理健康的中介作用间接负向影响网络行为(βi=-0.074、-0.065,P<0.010)。MMHI得分正向影响长时间上网行为(β=0.246,P<0.001);长时间上网行为也正向影响MMHI得分(β=0.008,P<0.001),但影响力较弱。结论农村青少年总体上心理健康问题较轻,网络行为较普遍,心理健康低水平与长时间上网行为互为危险因素。
简介:“空巢青年”现象近来受到热议,关于“空巢青年”健康状况与生活状态的观点不一.文章基于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多元回归估计与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检验了“空巢青年”与普通青年的健康状况与生活状态的差异.研究发现,“空巢青年”与普通青年的躯体健康状况并无明显不同,但在精神健康与生活状态方面,“空巢青年”的抑郁程度更高,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感更低;群组比较结果表明,男性、低学历和低收入的“空巢青年”与普通青年的精神健康和生活状态的差距更大;此外,文章还发现,除“空巢青年”在一定程度上比普通青年的孤独情绪略高外,个人预期与现状间的落差以及个人追求与父母期望间的矛盾也是“空巢青年”精神健康与生活状态低于普通青年的重要原因.
简介:随着国家经济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不断的创新和应用,现如今国家已经进入网络时代,网络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融合日趋密切,“互联网+”则成为时代发展底色,各行各业必须与互联网紧密融合起来,才能实现发展与新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然也是如此。构建以“互联网+”为中心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不仅能够创新教育路径与教育平台,对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文章从此出发,探讨了“互联网+”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简介:基于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推动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崛起,并且在社会各个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成功的实现了资源上的共享,以及远程功能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测控技术的质的演变。因此,在测控技术的发展过程当中,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势,将二者作出完美结合,进而促进测控技术的蓬勃发展。本文主要从网络化对于测控技术发展的意义、测控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测控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三个方面对文章作出综合论述。
简介:积极心理学,它既关注人性的弱点,同时也更关注和发现的人性的优点和美德。心理学家重视研究能促进人类潜能的心理因素。中学生正处于心智成熟的关键时期,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心理问题,而我国传统的心理健康教学课程以负面心理调节和疏导为主。为了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学习工作中能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教师应该在传统心理学课程教学基础上融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实现人的发展与改变。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