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用PFI磨制备低游离度的杨木P-RCAPMP,并将其添加到高游离度杨木P—RCAPMP中获得混合浆,然后对混合浆成纸性能进行研究。首先研究了低游离度浆添加量对混合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低游离度浆添加量的增加,纸张松厚度变化率下降,内结合强度变化率上升,抗张指数变化率先增加后降低且在添加量超过25%时达到最大值。这表明在高游离度浆中添加一定量的低游离度浆能改善混合浆成纸的强度性能。与未添加低游离度浆的浆料相比,当低游离度浆添加量为20%时,混合浆成纸松厚度得到改善,且强度性能相当。光学显微镜分析表明,随低游离度浆添加量的增加,丝状细小纤维是混合浆成纸强度性能提高的一个原因;SEM图与孔径分布研究表明,添加低游离度浆后,细小纤维能有效留在纸张中,填充在粗纤维孔隙中,进而提高纸张强度。
简介:研究了沙柳P-RCAPMP进行酶处理后浆料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与空白样相比,聚木糖酶处理、漆酶/介体处理和漆酶/聚木糖酶处理对浆料光学性能的影响各不相同,浆料裂断长分别降低了9.5%、0.8%和6.7%,耐破指数分别降低了11.0%、4.1%和13.8%,撕裂指数分别提高了8.3%、8.0%和1.3%;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聚木糖酶处理后浆料纤维表面细纤维化程度变大,漆酶/介体处理后浆料纤维表面比较光滑,并出现部分表皮大块脱落的现象,与前述纤维相比,漆酶/聚木糖酶处理后的纤维分丝帚化程度最高;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酶处理后浆料纤维素的结晶度均下降,分别降低了6.0%、5.9%和2.4%。
简介:考察了新型天然复合纸基材料(CAP,定量36g/m2)的定量波动和滤棒压降的相关性,以确定CAP的定量标准;在相同工艺条件下,分别对CAP和纯木浆纸(CP,定量36g/m2)的压深比例和滤棒压降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并对CAP和CP滤棒压降的稳定性、滤材压深比例与滤棒压降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CAP定量波动在±1g/m2范围内时,CAP定量波动与滤棒压降之间无相关性;当CAP定量波动超过±1g/m2时,CAP定量波动对滤棒压降的影响较大;CAP和CP滤棒压降都随压深比例的增加而增大;当压深比例在20%~70%时,CAP的压深比例和滤棒压降的线性关系良好;与醋酸纤维滤棒复合后,CAP滤棒可设计成满足要求的复合滤棒。
简介:研究了叶黄素酯CWS(ColdWaterSoluble)微囊粉的理化性质以及在不同环境下,包括光照、温度、pH和氧气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叶黄素酯CWS微囊粉表面含油率为0.84%,含水率为0.91%,堆密度为0.50g/cm^3,色价为58.05,平均粒径为302.63nm,溶解速度为32s;通过实验比较光照、温度、pH和氧气对叶黄素酯CWS微囊粉和叶黄素酯晶体的稳定性影响,结果显示叶黄素酯经过微囊化处理后,理化性质得到改良。微囊化技术的使用可以明显提高叶黄素酯的光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并能降低pH和氧气对叶黄素酯含量的影响。同时为叶黄素酯开拓了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简介:以丙烯酰胺(AM)为分子骨架,丙烯酸(AA)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分别为阴、阳离子单体,采用过硫酸钾(KPS)与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AIBA.2HCl)组成的复合引发体系,在水相中共聚合成了一种具有两性特征的水溶性高聚物P(AM-DMDAAC-AA)。通过考察单体质量分数、引发剂用量、单体配比等因素对产物特性黏数和Ca2+吸附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反应的最佳合成条件:单体摩尔比n(AM)∶n(DMDAAC)∶n(AA)=1∶0.3∶0.8,单体质量分数22.5%(单体总质量对反应体系总质量),引发剂用量0.2%(相对于单体总质量),其中KPS与AIBA.2HCl的质量比为3∶1,反应温度70~75℃,反应时间10h。合成的聚合物特性黏数为231.48mL/g,Ca2+吸附量最高能达到2.028mmol/g。运用FT-IR和1H-NMR对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