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现已基本探明固原北川地下水可开采总量4457.74万m3/年,矿化度小于3克地下水开采量2978.36万m3/年。目前开采利用总量3320万n13/年,灌地16.6万亩,已处于超采状态,且部分地区布局不合理,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建议今后应全面规划、统筹安排、调整布局,地下水开采利用总量控制在3000万m3/年以内,其中:500万m3/年优先解决城市供水及人畜饮水,2500万m3/年解决农田灌溉用水。农田灌溉机井数量应控制在800-900眼,灌地12.5万亩左右。在己形成的中河~彭堡井灌区、银平公路以东清水河河床两侧头营’四营井灌区、沈家河’头营井库结合灌区、银平公路以西头营~七营井渠结合灌区四大灌区,农田灌溉应大力推广设施农业及节水灌溉技术,以低压管灌、微灌、喷灌为主,小畦灌溉为辅,杜绝大田漫灌。
简介:利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和分析了河池市2004年-2010年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水资源生态盈亏、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及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以明确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结果显示:(1)河池市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平均值为0.7420hm2/人,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平均值为7.4286hm2/人,人均水资源生态盈余平均值为6.6867hm2/人,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平均值为0.1077,表明该地区近年来水资源利用处于可持续状态,水资源安全程度高;(2)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年均降幅为7.80%,表明河池市近年来水资源利用效率有了显著提高。最后指出应从水资源均衡因子取值、核算水污染足迹等方面完善水资源生态足迹研究。
简介:通过分析滹沱河全流域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情况,将流域划分为3个水资源区:小觉以上区域(I区-成水和用水环境)、小觉至黄壁庄之间区域(II区-成水环境)、黄壁庄以下区域(III区-用水环境)。利用20世纪50年代以来水文、气象数据,结合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整理,探讨了半世纪以来滹沱河流域分区水资源的演变规律,并剖析了流域水资源变化的机理。结果表明:近50年来,全流域水资源总量呈现出减少趋势,不同区域减少幅度各不相同;I区和II区的水资源变化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但影响机理和程度有所差异;而III区的水资源变化则完全由人类活动控制,自然因素几乎可以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