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白河为黄河源区典型弯曲河流,2016年和2017年对白河9处典型河湾进行了考察采样。分析表明,白河河湾凸岸植被呈环形条带状分布,一般有2~3个植被群落;湾顶从前至后的树木尺寸显示出明显的由低矮到高大的梯度变化。对凸岸树芯和圆盘样本进行年轮分析,获取了树木的分布和树龄数据,提出了通过树木年轮和距离计算河湾迁移速率的方法。通过绘制树龄分布云图找出关键样本,测算白河河湾迁移速率为0.38~6.1m/a,与遥感影像估算得出的迁移速率基本一致。对白河河湾迁移速率与水流流速、河宽、滩高等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水流流速和比降是白河河湾迁移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迁移速率与流速和比降均成正比。

  • 标签: 白河 植被演替 迁移速率 年轮 回归分析
  • 简介:利用2015-2016年地下水埋深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选取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的及不同行政区域的6个地下水浅层井,从地质因素、降水因素、人为因素及年际变化因素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衡水市浅层地下水主要受到降水及人为因素影响,地质因素及年际变化因素影响不明显。提出了利于衡水现状下的几点措施,衡水市应该加强水资源保护,提高节水意识,改善农业种植及节水灌溉方法,才能有效地利用浅层地下水。

  • 标签: 浅层地下水 动态变化 影响因素
  • 简介:为了解寒区湿地实际蒸散发(ETa)过程,有效利用水资源,基于哈尔滨金河湾湿地2015年8月-2016年7月涡度相关系统通量观测数据,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下ETa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期间年ETa为660mm,日最高值达8.1mm/d,夏季(3.4mm/d)最高,春季(2.3mm/d)、秋季(1.4mm/d)次之,冬季(0.1mm/d)偏低且变化平稳.5月生长期作物系数(Kc)由0.95增加到1.18左右,6月-8月中旬稳定期犓犮在1.05-1.18之间,8月下旬-9月枯萎期Kc由1.05减小到0.85左右.影响ETa的主要气象因素为净辐射和饱和水汽压差.不同时间尺度下ETa与气象因子相关性略有不同:净辐射和水汽压差与ETa的相关性在两个尺度上均很显著,但30min尺度净辐射与ETa的相关性更高.温度与ETa的相关性在两个尺度上基本一致,高温促进ETa蒸散发而低温抑制ETa蒸散发.日尺度上空气湿度与ETa在秋、冬季相关性明显,30min尺度上春、冬季相关性明显.风速与ETa仅在30min尺度上夏、秋季有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涡动相关仪 实际蒸散发量 作物系数 气象因子
  • 简介:利用饶河流域1952-2014年3个水文站的实测流量、输沙量资料,分析了饶河流域年径流量、年输沙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饶河流域从径流和输沙地区组成来看,昌江、乐安河、信江东大河占比在20%~35%之间,输沙量和径流量成正比;(2)饶河流域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大,20世纪90年代水量异常偏多(+20%),径流、输沙序列存在20年的周期,但未来径流量表现为明显的随机性;(3)输沙量在1998年后显著减少,导致水沙双累积曲线发生转折,未来输沙量可能继续减少;(4)2000年后径流量偏少(-10%)是输沙量减小的原因之一,1998-2007年间建成的大中型水利工程拦截泥沙,是饶河2000年后输沙量异常偏少的另一个主要因素。由于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水利工程建设等,预计今后饶河干支流输沙量仍将进一步减少。研究结果可为饶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和水生态保护提供参考。

  • 标签: 饶河流域 水沙特征 突变分析 趋势分析
  • 简介: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设计中需首要考虑围护结构表面的防露问题。本文以某湿热工业厂房的围护结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基于自然对流和热传导的传热计算,研究了不同工况条件下厂房围护外墙的内壁面温度,并结合露机理分析了围护外墙露与室内环境温度、湿度以及室外环境温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夏季环境条件下,厂房围护外墙内壁面不会产生露问题;冬季环境条件下,当室内环境相对湿度高于相对湿度上限值时,围护外墙内壁表面会产生露现象。为了防止冬季环境条件下发生墙体露的现象,可采用限制室内环境相对湿度、或在墙体外侧增设保温层结构等预防措施。本研究方法及结果可为厂房工程的防露设计提供参考。

  • 标签: 自然对流 热传导 露点温度 墙体结露
  • 简介:在我国城市大部分河道已演变为黑臭河道的背景下,进行黑臭水体整治、改善城市水环境成为一项重要任务。将公众满意程度和长效机制建设情况作为评判黑臭水体整治效果好坏的依据,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以南京市鼓楼区6条黑臭河道整治的公众满意度测评数据为基础,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筛选出7个对公众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因素,利用解释结构模型(ISM)梳理7个因素间的内在关联,建立多层递阶结构模型,为政府进行黑臭水体整治提供参考依据。分析结果表明,水体的异味、异常颜色、洁净程度和公众对整治工程的了解程度是影响黑臭水体整治公众满意度的直接因素,受访者人员性质是其间接因素,沿河污水直排、沿岸垃圾堆放现象是其根本因素

  • 标签: 黑臭水体整治 公众满意度 影响因素 方差分析 解释结构模型(ISM)
  • 简介:本文在调研宁夏水利行业和生产经营管理单位基础上,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等要求,对宁夏水利行业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治重点进行了分析,识别出宁夏水利行业主要有涉及粉尘、化学因素、物理因素、辐射因素合计4类31项职业危害因素,共涉及8大类职业病.研究认为水利工程各参建单位和水利生产经营管理单位应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和工程运行中职业危害因素的辨识,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水利干部职工的职业健康.

  • 标签: 水利行业 职业危害 研究
  • 简介:通过水槽实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水动力条件对水体自净作用的影响,发现水流流速是影响水体自净作用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断面及水深条件下水体自净作用的差别不是特别明显。分别采用生化需氧量-溶解氧耦合模型和化学一级反应拟合并预测了水质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水流流速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水体复氧能力,增强了水体的自净作用。当流速超过一个临界值使得底泥再悬浮发生时,水体自净作用在短时间内急剧降低。在引水工程中,合理控制和设计水力参数(流速流量、取水周期及间隔、增加消能水工建筑物)是控制水体水质的有效措施。

  • 标签: 水动力 自净作用 流速 底泥再悬浮 引水工程
  • 简介:广州市大塘地铁站因施工需要,需在堤防两岸进行管桩施工,架设临时便桥以缓解交通压力。管桩施工时产生的振动会对堤身土体产生扰动,使得堤防稳定性下降。如采用三维有限元动态模拟施工过程进行求解,工作耗时大,任务繁重。现将动态施工过程简化,用静力代替动态施工过程,对堤防进行稳定计算,分析管桩施工时堤防稳定性的变化情况。

  • 标签: 管桩施工 堤防 抗滑稳定
  • 简介:在铁路隧道施工中,速凝剂是不可或缺的材料,速凝剂能使混凝土快速的凝固,达到施工效果。但是速凝剂掺量的大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是巨大的。本文通过不同速凝剂掺量对水泥凝结时间及水泥胶砂强度的影响来间接推定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 标签: 速凝剂 喷射混凝土 凝结时间 强度
  • 简介:为了研究人工海岛地区低影响开发(LID)方案设计对削减径流污染的效果和通过设置不同的LID设施增大雨水下渗从而降低土壤盐分的影响,利用暴雨径流管理模型SWMM,设计不同目标导向的LID方案。通过SWMM模型中的水质模块分析研究径流污染削减效果,通过建立SWMM模型模拟后的雨水下渗量与地下水潜水层下层水位之间的函数关系对模型中的压盐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应根据LID设施的适建范围充分利用各类用地。绿色屋顶对屋面径流污染具有较好的削减作用,生态草沟对道路径流污染有较好削减作用,透水铺装增加雨水下渗以及压盐效果最优,另外设置具有错峰排水功能的雨水罐可取得较好的下渗效果,旨在为人工海岛雨水资源利用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 标签: 人工海岛 低影响开发 径流污染 压盐 雨水资源利用
  • 简介:人工砂含水率的变化对混凝土配合比的影响很大,也将直接影响设计配合比在施工中的应用,本文主要对不同人工砂含水率对配合比拌合物工作性及强度影响总结,为今后更好地开展人工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人工砂 含水率 混凝土 配合比
  • 简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因为施工图设计不合理、不及时等因素,对工程质量、进度及效益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不仅拖延了工期,而且增加了造价.本文以黄草湖泵站工程为例,分析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图设计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对施工造成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的个人建议.

  • 标签: 水利工程 泵站 施工图设计 影响分析
  • 简介:为了研究土石介质中碎石性质对土壤入渗和产流过程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室内土柱试验,分析了两种不同岩性碎石(片麻岩和石灰岩)分别在碎石质量比例(土石介质比例)为15%、45%、65%和90%的条件下,对土壤入渗和产流的影响,并用Philip模型和Horton模型进行了拟合分析。其结果如下:(1)在同一种岩石,相同时间内,土壤累积入渗量随碎石含量的增多而减小,产流量随碎石含量的增多而增加;(2)在相同碎石比例条件下,相同时间内,片麻岩的累计入渗量大于石灰岩,而产流量小于石灰岩;(3)Philip模型、Horton模型均可拟合土石介质土壤累计入渗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稳定入渗率A(if)随碎石含量呈减小趋势,土壤吸渗率S随碎石含量呈减小趋势,而初始入渗率ii呈增加趋势。

  • 标签: 土石混合介质 石灰岩 片麻岩 土壤累计入渗量 径流强度
  • 简介:文章对目前黄土体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物理及微观性质的变化进行了全面综述,分析并介绍了黄土冻融试验中不同试验材料及不同试验条件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详细讨论了冻融循环对其密度、含水率、孔隙率、渗透性影响以及研究黄土微结构的意义、目前黄土电镜图像的分析处理方法以及冻融对黄土微结构带来的具体影响

  • 标签: 黄土 冻融循环 物理性质 微观性质
  • 简介:通过分析潘家口水库上游区域6个控制站点的气候变化,了解气候变化对水库运行调度受区域雨日强度、暴雨日数以及极端降水概率的影响。建议在水库的运行调度中,充分考虑极端降水情况,进行科学调度,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水资源的最优配置。

  • 标签: 潘家口水库 气候变化 极端降水
  • 简介:植被参数是分布式水文模型的重要输入参量,对径流、土壤水分等水循环参数的模拟具有显著的影响。论文以西藏那曲为研究区,对比分析了MODIS遥感数据估算的叶面积指数(LeafAreaIndex,LAI)、植被覆盖指数(Fractionalvegetationcover,FVC)两种动态植被参数对VIC水文模型模拟表层土壤含水量(0-15cm)的精度影响。结果表明,与使用静态植被参数相比,基于MODIS的动态LAI及FVC驱动的VIC模型模拟的表层土壤含水量的精度显著提高,且冰冻期的改善尤为明显,偏差Bias从0.101cm^3·cm^-3下降至0.032cm^3·cm^-3,均方根误差RMSE从0.135cm^3·cm^-3下降至0.071cm^3·cm^-3,相关系数R从0.483上升至0.836。进一步分析表明,两种植被参数对VIC模型的表层土壤含水量模拟精度都有一定的影响,但FVC的影响更显著。

  • 标签: VIC模型 土壤含水量 植被数据 分布式水文模型
  • 简介:溶解态污染物是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揭示其在降雨径流阶段的传输过程对于城市污水治理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人工模拟降雨实验研究了不透水表面不同坡度(0.5°、1°、2°、3°、4°、5°)情况下降雨径流及溶解态污染物传输过程。结果表明:坡度越大,坡面产汇流时间越短,径流量越快达到稳定;污染物浓度随降雨径流深度增加呈逐渐减小趋势,坡度越大,初始浓度越高,衰减越快;污染物传输速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坡度越大,污染物传输速率峰值越大,峰值出现在径流深度为0.3~0.5mm之间;溶解态污染物传输过程符合指数冲刷模型,随着坡度的增大,冲刷系数k先线性增加,坡度大于3°基本保持稳定。相对于颗粒态污染物,溶解态污染物冲刷系数大,易被冲刷,冲刷集中发生在径流初期。

  • 标签: 不透水表面 降雨径流 污染物传输 溶解态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