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因基础不均匀沉降会导致建筑产生变形,从而对建筑的稳定性及安全性产生影响,因此建筑使用过程中的变形观测尤为重要。对某项目11号楼在使用过程的变形进行观测,通过变形观测结果对变形原因进行分析,并为后续处理提供合理依据和建议。
简介:摘要:DF11Z型机车是为满足铁路专运及特殊客运列车牵引任务的需要而研发的准高速内燃机车,而6A系统对于DF11Z机车来说是机车性能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机车的制动系统、防火系统、走行部系统等实时监测并报警,保证了机车的运行安全。
简介:摘要:出口尼日利亚DF11GN型内燃机车的车底架三位风道外形似箱型圆弧直角过渡接头,但由于风道壁厚薄,组焊操作空间受限,并且一端焊接在污油槽底壳上,因此对三位风道的密封性及清洁度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采用合理的装配焊接顺序,焊接方式、检验手段等保证焊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台站观测资料、地面观测资料、卫星云图资料等对2020年8月10-11日出现在甘南高原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甘南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的潮湿不稳定环境中,西北侧不断有下滑的冷空气出现,位于青海中部与甘肃中部交界处的切变线不断向东转移,且在甘肃南部不断有冷暖空气交绥,促进了暴雨天气的出现;高原东部的对流云团是这次降水的主要云系,随着副热带高压东移南下,云团逐渐进入到甘南地区,且强度不断增大;在降水天气出现的过程中,700hPa处的降水落区存在较强的辐合中心,说明这里汇聚有充足的水汽,为暴雨天气的出现提供了必要的水汽支撑;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使得上升运动发展加强,为暴雨天气的出现提供了动力条件。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自动气象站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相关气象资料对2020年8月11-13日新疆一次雷暴天气过程展开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雷暴天气发生之前,500hPa形势场大气环流形势为“2槽1脊”型,冷涡中的空气柱位于“上层冷下层暖”的不稳定态势,冷涡后部持续有一些冷空气南下,并且冷涡移动非常慢,促使在高空冷涡作用的地方产生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在此次天气发生之前,对新疆造成影响的系统为锋面气旋。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面气旋主要受高空气流的作用,发展速度放缓。触发此次雷暴天气的关键机制是地面风场的辐合线。在本次雷暴天气发生过程中,有大量水汽由巴湖不断朝新疆一带输送,为本次雷暴天气的产生给予了丰富的水汽条件;新疆雷暴落区上空存在很强的上升气流,在垂直上升运动的作用下,低空能量以及水汽不断朝新疆上空输送,促使湿层越来越厚,从而推动了雷暴天气的产生。中高层能量持续向低空积聚,低层大气层结不稳定,促进了雷暴天气的发生发展。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自动气象站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相关气象资料对2020年8月11-13日新疆一次雷暴天气过程展开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雷暴天气发生之前,500hPa形势场大气环流形势为“2槽1脊”型,冷涡中的空气柱位于“上层冷下层暖”的不稳定态势,冷涡后部持续有一些冷空气南下,并且冷涡移动非常慢,促使在高空冷涡作用的地方产生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在此次天气发生之前,对新疆造成影响的系统为锋面气旋。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面气旋主要受高空气流的作用,发展速度放缓。触发此次雷暴天气的关键机制是地面风场的辐合线。在本次雷暴天气发生过程中,有大量水汽由巴湖不断朝新疆一带输送,为本次雷暴天气的产生给予了丰富的水汽条件;新疆雷暴落区上空存在很强的上升气流,在垂直上升运动的作用下,低空能量以及水汽不断朝新疆上空输送,促使湿层越来越厚,从而推动了雷暴天气的产生。中高层能量持续向低空积聚,低层大气层结不稳定,促进了雷暴天气的发生发展。
简介:摘要:从2016年前后开始兴起的轨道交通建设热潮使得我国的轨道交通进入到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然而2018年下半年国务院的一纸《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3】81号)令这股热潮获得了一次放缓脚步冷静思考的机会。轨道交通的建设在给城市带来各种发展与便利的同时,也会给城市带来债务负担,轨道交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多年来难以解决的问题。在等待轨道交通“上线”的同时,该如何缓解日渐增长的城市交通压力,如何准备替代方案,都值得规划人员深入思考并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