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个:血液的瘀滞,血管内膜的损伤及血液的高凝状态。脑卒中患者特别是急性脑卒中患者是 DVT的高危人群。目的探讨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集束化护理措施及其效果 。方法 将 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对照组。常规组按照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常规施护,对照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取实施者定期培训,抬高患肢,肢体锻炼,机械性预防,药物预防,饮食指导,并发症预防等集束化护理措施。结果对照组无 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其并发症。结论实施集束化护理方案,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简介:摘要近年来,针对下肢截肢、肌肉损伤、肌无力、神经损伤患者,用于恢复行走能力或者主动辅助行走的康复辅助机器人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下肢假肢作为康复辅助机器人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与难点。下肢假肢可分为被动型与主动型。被动型下肢假肢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但是其不能产生主动机械力、不能自动适应使用者需求的变化、缺少人—机—环境信息的相互反馈。而主动型下肢假肢能够产生所替代肢体力的输出,实现上楼梯、奔跑、跳跃等需要主动力输出的运动,而且可实现人—机—环境深度共融,具有高效且多功能性的特征,在有效提升穿戴者运动能力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同被动型下肢假肢相比,主动型下肢假肢可减少能量消耗、提升速度自适应的行走能力、增加步态对称性,减少因补偿性运动过多造成的关节磨损引发的频繁拆装。
简介:摘要:灵敏度放大控制( Sensitivity Amplification Control, SAC)方法不需要在人机之间安置任何传感器,同时又能控制外骨骼机器人跟随患者运动。该方法是将患者作用到外骨骼上的力与外骨骼的输出的传递函数定义为灵敏度函数,传统的系统是将灵敏函数最小化,以增加系统对外界干扰等的鲁棒性,然而此处的控制目标却是设计合理的控制器使该灵敏度函数最大化,则就能够实现患者用很小的力带动外骨骼机器人的运动。患者主动机器随动模式下患者与外骨骼之间维持一定的小范围内的相互作用力,此时外骨骼与患者的运动数据相同,通过外骨骼上安装的角度传感器及力传感器等检查装置,可用于对患者进行康复评价。本论文从不同方面阐述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灵敏度放大控制研究,希望为研究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