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进行提取鉴定和蛋白组学。方法: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采用超滤序贯超离法提取外泌体,通过透射电镜、纳米颗粒跟踪分析、蛋白质定量、蛋白质印迹法及蛋白组学分析等技术鉴定。结果①所抽取的外泌体分散度比较好,而且均匀。②,外泌体粒径分布的高峰为(129.5+8.7) nm,它的膜表面是带有负电荷的,其浓度为8.375>109颗粒/ml,平均 zeta电位为(-28.1+3.6) mV。③ 外泌体中存在着一类特殊的膜蛋白,即CD9,CD63等。④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外泌体中的大部分蛋白都具有较高的活性,它们涉及到 RNA剪接、 mRNA加工、蛋白质折叠等生物学过程,涉及到 RNA/DNA等基因材料的合成、加工、降解等过程。结论:经研究发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与其母系细胞存在某种“同质”、“差别”,且这些“差别”的蛋白质功能与其自身的免疫学特性都不相关,从而证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具有较小的免疫学活性及较高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 该论文分别从肝爽颗粒的处方、临床应用及质量研究、肝病研究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发现肝爽颗粒临床应用过程中与其他药进行联合应用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有文献资料显示,肝爽颗粒临床应用研究较多,质量研究非常少。通过论文分析可为肝爽颗粒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脂肪肝患者肝功能指标、血脂水平、血糖检测水平等指标与脂肪肝之间的相关性,旨在为临床辅助诊断提供数据支撑。研究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期间接受检查的脂肪肝患者80名与健康体检者80名进行对比研究,最终将健康体检者80名作为健康组,脂肪肝患者80名作为脂肪肝组。收集两组资料采用常规分析方法分析肝脏功能及血脂变化情况。所有脂肪肝患者均分成三组,即脂肪肝轻度组、脂肪肝中度组和脂肪肝重度组,分别为:28人、27人和25人。针对脂肪肝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的不同患者分别进行生化检验,对比各项指标的高低。结果:脂肪肝轻度组和脂肪肝中度组,两组肝功能ALT、AST、GGT等检查指标具有差异性(P
简介:摘要:目的 对血清学肝功能的检查与血脂检查对脂肪肝的诊断价值评价,从而为脂肪肝的诊断提供有效的诊断参考。方法 本课题研究选择2022年7-2023年1月份住院的50名脂肪肝病人为观察组,同时选择50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了肝脏功能(ALT, AST)和脂肪代谢(TG, TC)的测定。结果 实验数据观察可得出观察组的 ALT和 AST水平在不同程度上都显著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C水平和TG水平都比健康组高,两组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P<0.05)。结论 肝功能检测和血脂水平检测在脂肪肝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为脂肪肝的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诊断的参考,是诊断脂肪肝的重要诊断指标。
简介: 摘要:本研究旨在于对比CT和MRI在明确肝脏血管瘤诊断中的检出率和准确性,选取100名患者,50名接受CT检查,并对其中50例无法明确诊断的患者进一步进行MRI扫描,并对两组的结果做对照。结果发现,CT和MRI对明确肝血管瘤诊断各有所长,但MRI在各方面均优于CT,尤其对于早期血管瘤明确诊断极具诊断价值,明确肿瘤分期并且检出率较高,对今后肝血管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简介: 摘要:对受检人员进行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水平比较,并分析比较采用肝功能与血清血脂相关指标联合检查、肝功能指标检查、血脂指标检查的阳性率相应分析上述指标对脂肪肝诊断产生的影响。采用肝功能和血脂联合检测筛查脂肪肝的效能高于单一检测,这表明联合检测脂肪肝具有易于操作和高检出率的优势。最近几年中,多种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在临床中有较广泛应用,其具有方法简单、操作快捷、成本低等特征。因此,在脂肪肝的诊断中,联合使用肝功能指标和血脂指标是至关重要的。
简介:摘要:选取 2022年6月-2022年12月濮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0位疑似嗜铬细胞瘤患者,年龄31岁-56岁,每组30例,分别采用 CT 与 MRI 检查方法,通过图像质量和检出率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显示,发现增强CT 扫描中对这些病灶部位的检出率明显优于 MRI 扫描,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嗜铬细胞瘤的 CT 和 MRI 表现各具有一定特点,结合临床生化检查,能做出正确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