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比较84消毒剂和市售低温消毒剂在低温条件下的杀菌效果,评估消毒剂检验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法,选用如35%乙醇水等为浴媒,模拟低温环境,观察在不同作用温度下,84消毒剂和市售低温消毒剂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效果。84消毒剂在20℃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5 min,平均杀灭对数值>5.00,在-20℃、-40℃时因悬液凝固结冰,无法继续试验;市售低温消毒剂在20℃、4℃、-20℃作用10 min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平均杀灭对数值 > 5.00,在-40℃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15 min,平均杀灭对数值分别为4.97、4.75。在低温下,上述方法检测低温消毒剂有良好的试验结果,因此认为此方法可用于一般低温消毒剂的微生物试验。
简介:摘要:我们将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如何通过严谨的质量管理流程,确保外来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首先,接收与检查阶段是至关重要的,中心需要对送来的器械进行详细检查,确认无破损、污染等状况。例如,可以采用5S管理方法,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以提高器械接收的效率和准确性。接着,清洗与消毒阶段,应遵循严格的清洗程序和消毒标准,可能涉及到使用超声波清洗机和高效消毒剂。在包装与灭菌阶段,使用专用的无菌包装材料,并通过蒸汽灭菌器或环氧乙烷灭菌器进行灭菌。每批器械灭菌后,都会进行生物监测,以验证灭菌效果,确保无菌屏障的建立。在储存与发放阶段,应保持储存区域的恒温恒湿,定期检查包装的完整性,防止二次污染。通过条形码管理系统,可以追踪每件器械的流向,确保其在有效期内使用。回收与再处理阶段,需要对使用后的器械进行再次清洗、消毒、灭菌,形成一个完整的质量管理循环。同时,根据PDCA(计划、执行、检查、行动)原则,持续改进工作流程,降低医疗器械处理过程中的风险。在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实践中,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确保他们具备处理医疗器械的专业知识。同时,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校准,使用合格的消毒材料,以保证医疗器械处理的质量和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口腔器械消毒灭菌集中管理效果。方法于2016年7月-2017年4月选取我院口腔科回收的386份口腔器械为研究对象,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对比组实施常规处理,观察组实施集中管理,比较观察消毒灭菌口腔器械集中管理工作开展前后取得的效果情况。结果77.20%为实施前灭菌消毒的总疗效率,显著低于实施后的95.08%(P<0.05);病菌防护意识缺乏和灭菌不达标、消毒意识薄弱和设备相对落后等,均是现下口腔器械化灭菌消毒中存在的常见问题。结论:加强口腔器械消毒灭菌集中管理等工作的开展,对口腔器械消毒灭菌的效果的提升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能有有效降低口腔器械化灭菌消毒等情况的发生,值得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医疗器械是医疗保健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们在诊断、治疗和监测疾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这些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被污染,从而引发感染风险。据统计,医疗器械相关感染是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的安全和生命。因此,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洁和杀菌是至关重要的。清洁旨在去除污物和有机负荷,而杀菌则旨在彻底灭活潜在的病原体。合理选择和应用消毒方法,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保障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也为医疗保健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卫生和安全的工作环境。然而,目前存在多种不同的消毒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因此,准确评估和比较不同消毒方法对医疗器械的清洁和杀菌效果,对于指导临床实践以及制定适当的消毒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为对饮用水之中浑浊度对余氯消毒效果的影响进行探讨。在 2017年到 2019年之间对某市的供水单位供应的生活饮用水进行卫生监测,一个月对该供水单位的各个供水点末梢水进行一次采集,对并水质中的细菌总数、浑浊度以及余氯进行检测,并且对水质的浑浊度和细菌总数存在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游离余氯在 0.05到 0.1mg/L和 0.1到 0.2mg/L的情况下,水质的浑浊度和细菌总数呈正比例的关系,游离的余氯在 0.2到 0.3mg/L和大于 0.3mg/L的情况下,水质的浑浊度和细菌总数不存在统计学相关。由此得出:在游离余氯的含量在 0.05到 0.2mg的情况下,减低水质的浑浊度可以有效的实现水质中的细菌总数的减少,有利于氯化消毒作用的发挥;在游离余氯的含量超出 0.2mg/L的情况下,对水质的浑浊度进行控制对于水质中的细菌总数减少并没有显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建设基于消毒质量、操作规范、设备性能和科学管理的4项保障体系的医院消毒设备质量控制管理体系,探讨其在提高器材消毒质量和科学管理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消毒灭菌质量、设备操作规范、设备性能安全和管理科学高效4个方面调研分析2016年医院消毒设备质量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修订完善4项保障体系。将2016年医院消毒设备消毒质量、设备性能及人员管理等数据纳入对照组,2017年的4项保障体系应用后数据为观察组,评估对照组和观察组设备使用情况,分析研究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应用前后差异性。结果在质量控制管理中共修订完成制度规范21项,培训合格人员31名,观察组消毒设备应用的医疗器材清洗合格率、消毒灭菌合格率、包装合格率、设备故障率、设备管理成本、操作人员考核成绩及消毒物品供应满意度等7项评估指标数据均好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68,F=49.28,F=62.14,F=59.64,F=18.58,F=203.44,F=44.08;P<0.01)。结论基于4项保障体系的消毒设备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可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提升消毒灭菌、技术操作和管理等方面的业务水平,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