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园区的结构也在不断调整,而产业园区的发展作为地方政府产业政策的重要抓手,园区的结构和路径选择就尤为重要。一个地区产业园区发展可能选择的两种路径:IP-SP-HTD(工业园区一科技园区一科技新城);IP-BP-CBD(工业园区-商业园区-中央商务区),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取决于一个地区的自身条件,包括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园区结构等。国内外案例的研究表明,产业园区发展路径选择不可逆,非中心区域最优选择是HTD;HTD形态是多元并存的形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看,产业园区是调整地区产业供给能力和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必须避免商业地产和过度商务化发展对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挤出效应。在以劳动力为代表的要素结构调整过程中,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工业园区应向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科技园区转型,智能制造、企业创新中心等都是可行的推动方式。
简介:大城市较高人均产出的原因除了集聚效应,还源于高技能转移人口选择资源集中的大城市。随着市场规模增大,竞争选择加剧,仅有较高效率企业(人才)能保留下来,结果这类城市平均生产率更高,并进一步影响集聚经济。本文尝试以双边市场思想探讨新型城镇化大转型背景下转移人口与城市匹配问题,在运用新结构计量方法克服选择、集聚与城市生产率三者间内生性问题后,由中国24座城市微观劳动力市场匹配数据发现,目前大城市高、低技能两种极端劳动力互补性逐渐增强。随着城市集聚效应与城市成本差距逐渐变小,人口(尤其高技能人才)迁移选择所引起的较小生产率变化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市规模。
简介:本文利用2012年世界银行中国制造业企业调查数据,研究金融抑制对制造业企业融资渠道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金融抑制对制造业企业融资渠道选择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极大地提高了企业运营资本中非正规金融融资比例,降低了正规金融融资比例。对非正规金融融资组成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金融抑制显著提高了非正规金融中商业信用以及非正式民间借贷比例。分样本分析结果显示,金融抑制具有“所有制歧视”特征,其中拥有外资、国企成分的企业在融资渠道选择上不受金融抑制影响;此外,金融抑制导致正规金融融资成本上升,使得企业选择非正规金融渠道进行融资,其中大型企业趋向于选择非正规金融中的商业信用进行融资,小型企业选择非正规金融中的民间信贷进行融资,中型企业则是选择两种融资渠道,这体现了金融抑制的“规模歧视”特征。
简介:600年前的郑和将军下西洋,可以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可以实现三个主要目标:经济多元化、政治稳定和一个多极化世界秩序的发展。在实施一带一路进程中,中美之间就中国东南沿海问题产生的冲突依然是不可避免的。然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韩国欧亚倡议存在着很多的合作领域。例如,通过共同努力,可以进行诸如在东北亚建设高速铁路网络,在黄海上建立一个中韩之间的火车轮渡服务。中国在东北亚的合作设想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组成部分,可以通过跨欧亚带发展项目推进实现世界陆地桥的白令海峡海底隧道项目的建设目标。在这一倡议中,韩国的经济利益在于能够获得更多的商业投资机会,尤其在物流、港口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对朝鲜半岛而言,蕴育着新的中韩合作机遇,但它同时也将与韩国的"欧亚倡议"极有可能形成巨大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