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梁启超以政治家的视角和胸怀从事报刊活动,他的报刊思想和实践,为中国新闻事业掀开了崭新的一页。本文从新闻实践和新闻思想、新闻活动的特点和影响方面分析了梁启超在中国新闻史上的地位。
简介:2012年,我省全面启动实施"浙商回归"工作之后,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广大浙商积极响应,回归氛围日益浓厚,回归项目和资金逐年增加,阶段性成效明显。据省经合办统计,2014年前8个月"浙商回归"到位资金1435.53亿元,同比增长23%,全年有望超额完成2000亿的年初确定目标。浙商回归重大项目到位资金比重不断攀升,2014年1至8月到位资金1048.53亿元,占比73.04%。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纷至沓来,有的已成为当地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引领项目。2014年以来,省外浙商还积极参与"五水共治",已落实治水项目投资、捐资额9.16亿元。
简介:“人不能没有良心”。良心,就是美好的善良之心。古人所谓的“良心”,指的是本然之善心、仁义之心,亦即存在于人的内心的是非、善恶之认识。西方人们对良心的关注也很强烈。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的菲尔西和英国哲学家密尔论述说:“纵使在一个法纪最松驰的国家里,一个有良心的人也不会胡作非为的;他会替自己订出立法者所忘记订的法律。”“人们之所以做出恶劣的行动,不是因为他的欲望强,而是因为他们的良心弱”。这就是说,提倡良心,是恪守道德的表现,是维护民主、自由和法制的需要。“有良心,讲良心”,是做人的立足之本。一个人有善良之心,就会珍惜国家赋予他的某项事业,对工作就会自觉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地凭着一颗平常的善良之心,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家庭、对社会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与人和睦相处,处处与人为善,起码是“畏法自重”,不欺人害人,不做亏心事。一个人有善良之心,就能是非分明,疏恶避丑,嫉恶如仇。于是就会“路见不平”,仗义执言,或“拔刀相助”。
简介:从科学与人文关系的辨证视域重新探究梁启超,打破传统的围绕政治、历史、文学等固定、单向度视角来研究的束缚,能够使我们对这一历史人物的理解更加立体、健全和多元化。由相关文献可知,在当时科技文化于人类社会发展中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背景下,梁启超结合自身长期的经历和思考,敏锐地意识到文化历史转型下科学与人文日益分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他力主抵制科学漫无边际地扩张,并倡导用中国的传统人文精神来弥合西方科学在文化上的缺陷,进而将科学观与人文精神统一于"文化理性"的建构之中。正是这种"文化理性"构成了梁启超后期在中国文化思想及民族精神领域的深刻影响力。同时,梁启超后期在著作和实践中侧重于对科学作形上、形中层面的阐释,重科学的实质而轻其结果,是对五四后期科学启蒙与现代性启蒙的有益引导。尤其在晚年,虽因标榜人文精神而被视为科学的反对派受时人诟病,但他的科学观已日趋成熟和辨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