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为准确表征煤层复杂的地质力学效应,根据多重孔隙介质力学特征和多过程运移特点,来构建煤层气藏三孔双渗全流固耦合数学模型,并基于所研发的全隐式有限体积数值模拟器,进一步研究地质力学效应对孔渗参数和煤层气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应力效应与基质收缩作用均可影响裂缝渗透率,且作用方向相反:有效应力效应的作用强度在开发初期大于基质收缩作用,但在后期发生逆转,导致渗透率先减小后增大,最终值甚至可达初始值的数倍;随着煤岩杨氏模量增大,有效应力效应减弱,煤层气日产量增大,产气高峰出现时机提前,随着Langmuir体应变量增大,基质收缩作用增强,同样煤层气日产量增大,产气高峰出现时机提前。全流固耦合数学模型能够更准确地刻画煤层复杂流固耦合作用,这对煤层气产能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湖南保靖页岩气区块地质构造复杂、岩石致密、断层和褶皱发育、地层倾角变化大、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地层分布广泛、有机质含量高但优质页岩层薄,水平井钻井存在水平段长、纵向靶窗范围小、埋深不确定、标志层不明显、可钻性差等困难,给井眼轨迹控制和地质导向钻井带来挑战,实钻中井眼轨迹存在脱靶和出层风险。针对上述难点,基于地震解释、邻井地层评价等资料,水平井段采用先进的旋转导向钻井系统,推广应用“钻前地质建模、随钻测量/测井、钻后综合评价”三大关键技术,即:钻前根据储集层特征,制定高自然伽马结合高气测全烃值引导钻头向前钻进的地质导向方案;钻井过程中利用随钻成像测井拾取地层倾角,结合录井岩屑和气测显示,对比地层,分析钻头和地层的切割关系,实现井眼轨迹精细化控制和储集层精准追踪、识别;钻后综合解释、全面评价划分有效页岩气储集层。完钻后统计储集层钻遇率100%,机械钻速7.36~8.88m/h,达到了优快钻井目的,实现了页岩气勘探高效、低成本开发。
简介:南鲍金根油田矿权区处于鲍金根构造南部相对较低部位,油气层处于油水过渡带附近,均不同程度地与边底水相关。应用气测录井资料,解释了南鲍金根油田各含油层组的储集层性质,并分析了每个油层组在气测录井解释参数方面的特征;基于气测录井组分比值的皮克斯勒图板指数法、三角形图板指数法以及综合气体指数法,通过分析曲线图以及交会图板反映油藏伴生气组分变化细节,区分不同性质的储集层流体性质,指示油水界面,并识别油气层中次生作用的存在;通过特征参数对比,反映出南鲍金根油田油藏次生作用程度依次是Ⅵ油层组>Ⅰ油层组>Ⅱ油层组、Ⅲ油层组>Ⅳ油层组。从气体比值特征看,尚有规律可循,虽然有次生作用影响气测组分,但各油层组气测组分均以热裂解烃为主;发生次生作用的油藏气测组分比值特征是I4+I5的值相对显著升高,这种现象是判断油气层是否存在次生作用的一个重要标志。气测录井资料不仅能评价储集层性质,还能在油藏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方面的研究值得进一步挖掘。
简介:辽河盆地红星地区在沙三中亚段发育的不同期次的火成岩储集层,在近年来出现了高产油流井。但由于该套储集层岩性致密坚硬,裂缝发育不均,且油质较轻,现场气测录井资料很难区分油水层,对以往的试油井资料进行分析也可以看出,该火成岩储集层的气测全烃值异常幅度与产能响应关系不明显,这给解释评价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了提高解释符合率,从气测录井的烃组分和派生参数特征分析入手,通过研究该地区沙三段火成岩储集层的气测全烃值、组分含量、含油性特征与油气产能的关系,提出了基于火成岩气测录井相关参数C2/C3及其与Wh和Bh关系的解释标准,并在H-15、H-11等6口井的验证中取得成功,解释符合率达85%以上。该解释标准对红星地区火成岩油气层的解释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简介:针对苏里格X区块盒8段致密气藏存在的气水关系复杂、无统一的气水界面、气水分布规律认识不清等问题,应用地质、测井、测试及生产动态等多种资料综合分析该区致密气藏地层水赋存状态及主控因素,将地层水划分为束缚水、毛细管水和可动水3种类型,确认盒8段致密气藏地层水主要受烃源岩生烃强度、储集层非均质性及局部微构造等多种因素控制,其中:烃源岩生烃强度控制区块气水分布的宏观格局,储集层非均质性决定区块局部的气水分布,局部微构造控制同一连通砂体内可动水的垂向运移。该研究为苏里格X区块致密气藏气水分布规律分析提供了可靠依据,并为该区块下步勘探开发选区、选井工作提供了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