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断层封闭性是控制断层油气藏形成和保存的关键因素,研究通天断层封闭性在海上油气勘探及开发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明确通天断层的封闭性能,避免通天断层发生溢油事故,以渤海湾ZD油田为研究对象,对应用Yielding等提出的断层泥比率(SGR)法及其与断层封闭性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研究,计算了该油田通天断层ZD1、ZD3、C5的断层泥比率,并结合吕延防等提出的盖层封闭性评价标准对这些通天断层在主要目的层的侧向封闭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通天断层ZD1、ZD3、C5在Nm组地层封闭性能好,Ng组地层封闭性能差,通天断层ZD3在Es组和Mz1组地层封闭性能均很差。
简介:柴西南地区剩余油气资源巨大,是岩性油藏勘探的重要领域,但由于岩性油藏勘探起步晚、其形成的地质背景和成藏关键因素研究不够深入,制约了岩性油藏勘探进展。近年来,围绕柴西南富烃生油凹陷,加强基础研究,整体认识,精细评价,深入系统开展岩性油藏形成的地质背景和岩性圈闭的识别等研究工作,充分利用柴西南大面积三维连片地震资料开展精细构造解释和精细储层预测,明确了扎哈泉为岩性油藏勘探的有利区带,圈定了有利相带和落实了优质砂体分布,并准确预测“甜点”分布区,发现和落实了柴达木盆地首个亿吨级岩性油藏规模储量区。通过扎哈泉岩性油藏勘探实践,探索形成一套适用于柴西南地区岩性油藏地震勘探评价思路和技术方法,对深化柴西南地区岩性油藏立体勘探具有指导作用。
简介:低渗透性油气藏储集层孔隙极其微小,层内流体被毛细管力和黏滞力等束缚而难以流动,故其储集层评价和有效开发成为重要研究课题。可动流体是评价低渗透油气田开发潜力的重要岩石物性参数,通过核磁共振分析技术获取的可动流体与采油测试参数初产液量间的关系研究,建立了核磁共振可动流体储集层评价方法,将储集层划分为4类,相关系数为0.6027。为进一步定量评价储集层,引入评价参数P,进行初产液量预测,把可动流体、孔隙度评价数据直接与初产液量拟合,提出了计算模型与校正方法以及相关系数求取方法。通过在镇泾油田延长组储集层评价的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能够现场随钻预测储集层初产液量,对油气层进行有效评价,提高解释精度,为完井方案的确定、测试选层、制定早期开发方案提供技术支持。
简介:渤海SZ36-1油田具有原油黏度较高、单井注水量较大和储层胶结疏松、非均质性强、渗透率较高等特点,注水开发引起高渗透层岩石结构破坏、突进现象严重,亟待采取液流转向措施。以注入压力、含水率和采收率为评价指标,开展了“堵水+调剖”联合作业增油降水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堵水剂优化组成为“4%淀粉+4%丙烯酰胺+0.036%交联剂+0.012%引发剂+0.002%无水亚硫酸钠”,堵水剂段塞优化组合为“0.05PV前置段塞(淀粉4%)+0.025~0.075PV堵水剂+保护段塞0.025PV(淀粉4%)+顶替段塞0.05~0.10PV(聚合物溶液,CP=1500mg/L)”,调剖剂溶液的组成和段塞组合为“0.05~0.10PV调剖剂(Cr3+聚合物凝胶,CP=3500mg/L)”。随着储层非均质性和原油黏度的增大,采收率增幅增加,这表明“调剖+堵水”联合作业措施具有较强的油藏适应性。
简介:针对华北油田油气勘探复杂程度逐年增加,寻找油气藏的难度越来越大的现状,为提高油气层录井综合评价符合率,该文对华北油田储集层热解气相色谱录井技术、快速色谱录井技术、荧光显微图像分析技术、地化录井评价技术、气测图版评价技术等多项油气层录井单项评价技术进行了概要介绍;详细阐述了油气层综合评价方法的流程与步骤,并用实例进行了说明;提出了影响油气层评价的主要因素有油气丰度、油气性质、储集层物性及其相互关系;单一录井项目不能完成储集层各项参数定性定量描述,必须充分发挥各项录井的优势,进行综合评价的观点。为如何合理利用各项录井资料,进行综合解释提供了经验。
简介:针对国内现有的页岩气录井、测井解释方法和手段相对单一,解释结果存在多解性、甚至相互矛盾的现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页岩气多参数定量类比评价方法。具体作法是:选择同一地区或不同地区已有试油气结论的典型页岩气层作为参照层,将符合页岩气特征的待评价层与参照层进行参数对比,以此为基础,通过系列参数运算与相关参数的交会分析,分别求得类比评价指数和相关系数的平方,建立类比评价指数与相关系数平方的交会图板,参照试气结果,将该图板划分为气层、含气层两个区域,用于表征待评价页岩层解释结论。实践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提高页岩气层的解释评价符合率,特别是在四川盆地涪陵页岩气层评价中效果良好,较常规油气解释方法适用范围广,解释精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