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堤防堤基分布的软土是堤防边坡稳定的关键性控制因素,软土具有高含水率、大孔隙比、高压缩性、低强度、低渗透性、高灵敏度、流变性的特点,使得软土边坡的破坏形式也区别于一般粘性土边坡。从工程实例出发,通过软土流变试验研究软土的长期强度衰减特征,并将试验结果引入工程实际计算中,提出堤防工程软土边坡稳定计算过程中强度参数应采用长期强度指标作为边坡稳定计算参数。该研究成果对堤基下分布软土的堤防边坡的稳定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 标签: 堤防边坡 软土流变 强度衰减 变形特性
  • 简介:对湖北堤防现在和将来面临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概括地提出了堤防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区。提出要从更高更广泛的角度把握全局,开展地震、岩溶地面塌陷、崩岸等专题研究,加强堤防管理,建立堤防险情监测和预警系统,运用现代探测技术进行勘测检测,为预防和治理险情提供依据。

  • 标签: 堤防险情分析 工程地质分区 专题研究对策
  • 简介:府滚河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堤身散浸和沉降变形稳定问题,堤身的治理措施采用锥探灌粘土浆、迎水面粘土铺盖或垂直防渗墙,是经济有效的;府渌河部分堤段上部堤基土为湖积和冲湖积相淤泥或淤泥质土,容易发生裂缝或产生不均匀沉陷,在进行整险加固时,应进行沉降稳定验算,必要时对大堤堤身填土进行换填或改良,及地基加固处理。举水河堤防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渗透变形。渗控处理措施应根据各堤段工程地质条件、险情和施工条件的不同,分别采取截渗墙、粘性土铺盖、减压井(沟)等措施。

  • 标签: 堤防 工程地质问题 处理措施
  • 简介:本文介绍了四维向量、微地震两种裂缝监测技术的监测原理和现场应用情况。通过对裂缝监测结果的分析研究,深化了人们对煤层井裂缝展布规律的认识,便于研究人员评价压裂效果、优化工艺和施工参数。

  • 标签: 煤层气 裂缝监测 四维向量 微地震
  • 简介:本文主要围绕煤层气井压裂裂缝导流能力实验评价展开介绍。煤层气井水压裂裂缝导流能力实验表明,与砂岩地层不同,煤层的硬度较小,压裂中支撑剂嵌入情况较严重,导致导流能力降低,加大铺砂浓度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煤层裂缝的导流能力。实验中,煤层闭合压力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实验对比了在不同闭合压力下,支撑剂颗粒的破碎与嵌入、铺砂浓度、石英砂支撑剂粒径的选择等因素对煤层导流能力的影响。本文所得出的结论对今后煤层气的研究工作及现场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煤层气 水力压裂 导流能力
  • 简介:本文通过对常规煤岩裂缝扩展监测方法优缺点进行分析,从煤岩无损化角度出发,提出了应用CT扫描技术对煤岩裂缝扩展进行分析的新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天然裂缝和割理等弱面对水力裂缝扩展有重要影响;水力裂缝在穿透弱面扩展过程时压力曲线存在明显的憋压,产生沿割理方向的水平缝,沟通割理过程中压力曲线上下波动明显。

  • 标签: 煤岩 裂缝扩展 CT扫描分析
  • 简介:对桂中坳陷DS1井岩心裂缝方解石脉体样品开展了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和气体成分激光拉曼光谱分析以及岩石热声发射最高古地温测定,结果发现裂缝脉体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在97~225℃,部分流体包裹体为含甲烷盐水包裹体;中泥盆统样品最高古地温约为210~240℃。结合DS1井一维地层埋藏—热演化成熟史模拟和裂缝方解石脉形成温度—深度及期次研究,表明在距今230Ma时应堂组和东岗岭组一段碳酸盐岩地层热成熟度Ro达到3.0%~3.5%,处于高演化过成熟干气阶段;应堂组和东岗岭组一段裂缝方解石脉形成的深度约在4000~7500m,形成的地质年龄在距今230—1Ma。研究认为在距今230Ma以来的印支期—喜山期地层抬升剥蚀过程中,发生了多期的裂缝方解石脉的形成和对保存条件的改造。由此推测印支期抬升剥蚀以来多期构造运动、多期次的裂缝形成及成脉古流体活动可能已对该区原有的天然气藏的保存条件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 标签: 桂中坳陷 泥盆系储层 裂缝方解石脉 流体包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