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定西地区种植胡麻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海拔1700—2000米、年降雨量400毫米左右、无霜期120—130天的地方。年播种面积58万多亩,占全省播种面积的40%以上,是我省主要油料基地之一。为了充分利用胡麻生产过程中的有利气象条件,探讨新的增产途径,我们于1988—1989年进行旱

  • 标签: 胡麻油 气象条件 主要油料 播种面积 分枝数 增产途径
  • 简介:我省辽西、辽南地区经常发生春旱,其他地区亦有时发生.春旱给农业生产和农事活动带来较大影响,农业有关领导机关、生产单位及农民在3-5月迫切需要了解土壤湿度变化情况,以便科学安排农业生产.春播气象服务是气象台站的一项重

  • 标签: 土壤湿度 辽南地区 上壤 农事活动 农业生产 毛管上升水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随着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加剧,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在中国,作为一个生态环境资源相对脆弱的地区,新疆的生态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其中,林业作为重要的生态环境资源之一,在新疆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新疆地区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对于保护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新疆干旱地区 生态修复 模式探析
  • 简介: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水资源逐渐缺乏,对我国农业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对旱地农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些许建议,以期我国旱地农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旱地农业;保护性耕作;节水灌溉    我国的旱地农业产区分布较广,北方地区及南方丘陵山地都是以旱地种植为主。所以在目前水资源紧缺的环境下旱地农业如何长远发展成为农业技术研究的重要方向。     1 旱地保护性耕作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是为了促进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作物更好的生产而研究的土地保护技术。它通过减少土壤耕作的时间来避免人们对耕地的过度使用。一般情况下,人们用秸秆和作物残茬对地表进行覆盖,以此来增强土地养分,防治病虫草害的发生,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提高了耕地的抗旱能力。首先,保护性耕作有一定的保水作用。水分是农业生产的必要条件,对于旱地来说,蒸发是土壤水分流失的重要原因。利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将秸秆等物品覆盖于耕地表面,可以遮挡阳光,起到降温作用,有效减少蒸发造成的损失。同时,对土地的少耕免耕也能够增加土壤渗水,有一定的储水功能。其次,保护性耕作能够有效减少土地扬尘。在旱作地区,土壤干燥稀松,翻耕后土壤浮在地表,容易被风吹走。但通过秸秆等的覆盖,能够降低风速,加强水分的存储,有效避免土地扬尘。而且,秸秆等产于土地,还于土地,可以避免焚烧对空气的污染,秸秆在土地中分解后还会成为土地的养料,增强土地的肥力。最后,保护性耕作还可以有效降低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节约耕作成本。因为,传统的耕作方法要进行秸秆收获、翻地、耙地等多项工作后才能继续耕种,而利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直接将秸秆置于土地中,不仅可以减少作业,还能有效增加土地中的水肥含量,以此达到了降低成本,提高产量的效果 [1] 。     2 节水灌溉    旱地农业地区降水偏少,灌溉水资源有限,为了保证农业的稳定发展,要采用节水灌溉技术进行农业生产,防止旱情的发生。首先,应加强农田中的水利设施建设。对于旱地来说,水利设施的建设要以微型设施为主,因为其制作工程简单、造价低、蓄水能力强且便于管理,如利用蓄水池、水窖等微型水利设施进行集雨节灌,可以有效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十分适合农民们使用。其次,可以运用地膜覆盖及膜下滴灌技术。其不仅能够对农作物增温保湿,也是用水最少的灌溉方法。利用局部灌溉的方法可以减少棵间蒸发,有效节水。同时肥料通过滴水进入与作物最接近的土壤中,也可以充分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膜下滴灌采用对水源密闭输送的方法,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随水传播。覆膜周围的土地较为干燥,可以减少病菌、杂草以及害虫的生成,能够降低农民对农药的使用,也保护了土地的生态环境。最后,还可以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来进行节水。这种技术是利用压力系统将水肥融为一体,然后进行滴灌。这是一种最为科学的灌溉方式,能够保证作物的水肥均衡,而且把肥料和水直接送到植物根部,可以减少水肥的使用,节水省肥。同时,相较于传统的施肥与灌溉,水肥一体化可以有效节省耕作时间,还可以减轻土傳病害的发生率,从而达到提升产量的目的。     3 作物的遗传改良    为了增加干旱地区农作物的产量,一方面必须改良农作物生长环境,另一方面要将作物的基因遗传进行优化,以此把干旱地区可种植作物的生长潜力发挥到最大。运用作物遗传改良技术,最重要的就是要强化作物对抗病虫害的能力。经研究表明,旱地农业的作物大都以抗旱和高产为主要目标,而忽视了作物抗病虫害的能力,导致作物多受病虫害的影响,产量降低。因此,培育种子时要加强对病虫害防治的重视。研究人员要采用遗传基因组合和控制方法加强基因工程,在对抗旱和高产作物进行融合时,再加入抗病虫害的因素,通过科学的分析,使抗旱、高产及抗病虫害这三个特征融入到一个品种之中。利用遗传改良技术培育出的新品种如果应用,就可以有效提高旱地农业作物的生长能力,增加农产品产量,促进旱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     4 加强化学调控技术探究    对于化学调控技术的探究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就已经开始,并研究出了一批较为符合我国旱地地区农业发展的化学物质,如赤霉素、缩节胺等。这些物质的应用使我国旱地农业的产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实际上对于化学调控的研究还是存在一些不足,有待完善。首先,研究人员要充分考虑到旱地农业生态条件的复杂性和农作物生长的独特性,有针对性的进行节水抗旱研究,使化学药剂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其次,在以往的化学试剂研究中,总是以抗蒸腾为主要目标,来达到节水的目的。研究人员应该放宽视野,从多种角度分析旱地农业的特点,在增强水分吸收、提高作物耐力等多方面进行探究,以此来提高旱地作物抗旱节水的能力。最后,研究人员在对化学药物进行推广的同时,也要注重生态效益,最大程度的将化学药物给土地带来的污染降到最低,以促进旱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旱地农业要想保持长远发展,就要积极的对农业技术进行提高。要充分利用保护性耕作技术、节水灌溉技术、遗传改良技术以及化学调控技术的优势,提高作物节水抗旱能力,推进旱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山仑 . 旱地农业技术发展趋向 [J].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 07 ): 848-855.     [2] 阿卜杜外力 · 如则 . 分析旱地农业技术发展趋向 [J]. 农家致富顾问, 2017 ,( 2 ): 8. DOI : 10.3969/ j.issn.1003-9902.2017.02.007. 

  • 标签:
  • 简介:Thispaperpresentsanextendedmodelpredictivecontrollerformaximizingtheabsorbedpowerofapointabsorberwaveenergyconverter.Owingtothegreatinfluenceofcontrollerparametersupontheabsorbedpower,theoptimizationoftheseparametersiscarriedoutforthefirsttimebyafireflyalgorithm(FA).Error,thedifferencebetweenoutputvelocityofbuoyandinputwavespeedwhichleadstopowermaximizationintheoptimizedMPCiscomparedwiththeclassicalMPC.Simulationresultsindicatethatgiventhehighaccuracyandacceptablespeedofthealgorithm,itcanadjusttheparametersofthecontrollertothepointwheresystemerrordecreasedeffectivelyandtheabsorbedenergyincreasedabout4MW.

  • 标签: wave energy POINT ABSORBER PREDICTIVE controller
  • 简介:湿地—大气之间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并相互作用形成特有的区域小气候特征,本文采用小气候梯度观测法对比分析了2015年辽河三角洲芦苇湿地与同纬度锦州地区玉米旱地的近地层(0—30m)小气候特征。结果表明:2015年辽河三角洲芦苇湿地年平均气温为9.91℃,比玉米旱地年平均气温低0.58℃,湿地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具有降温作用,冬季具有保温作用。芦苇湿地和玉米旱地年平均气温的日变化范围分别为7.50—12.92℃、6.16—15.59℃,芦苇湿地平均气温振幅和层次间气温差小于玉米旱地,玉米旱地存在明显的逆温现象;芦苇湿地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4.58%,比玉米旱地年平均相对湿度高7.97%,芦苇湿地月相对湿度主要受水文和植被蒸腾作用的综合影响,芦苇湿地和玉米旱地平均相对湿度的日变化范围分别为51.78%—74.38%、41.00%—73.00%,二者均存在逆湿现象但高度不同;芦苇湿地春季风速为玉米旱地的两倍以上,风速随高度升高呈指数增大,芦苇生长季湿地具有较高的粗糙度,随高度降低风速下降明显,挡风作用明显好于玉米旱地。太阳辐射影响地表湍流是玉米旱地风速日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芦苇湿地风速日变化体现了海陆热力差异的特点。芦苇湿地由于地表有水层覆盖,植被蒸散能力较强,叶面积指数较高,减小近地层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变化速率,可有效降低风速,调节区域小气候的生态功能比玉米旱地强,本文研究可为辽河三角洲湿地对区域气候形成的影响及其生态环境效益评价提供参考。

  • 标签: 芦苇湿地 玉米旱地 近地层 小气候
  • 简介:摘要:本文对农艺节水的内涵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在我国干旱地区推进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农艺节水的策略及具体措施,以期为干旱地区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干旱地区 水资源利用 农艺节水 策略 具体措施
  • 简介:摘要:非洲干旱地区因其独特的自然环境,给道路施工带来了诸多挑战。这些地区常年高温、低湿度,水资源匮乏,地质条件复杂,给道路施工的材料选择、储存以及施工技术都提出了特殊要求。本文将深入探讨非洲干旱地区道路工程的特殊施工技术,以期为提高这些地区的道路施工质量提供参考。

  • 标签: 非洲 干旱地区 道路施工
  • 简介:礼县是个农业县,全县94.64%的作物无灌溉条件。冬小麦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45—52%,占总产50%左右。冬小麦的丰欠直接左右我县粮食产量的高低。长期以来,冬小麦平均产量徘徊在100—120公斤。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冬小麦播种盲目追求季节性,很少考虑气候和品种条件。在海拔较高的地区8月下旬就开始播

  • 标签: 旱地冬小麦 播期试验 冬小麦产量 产量关系 小麦播种面积 灌溉条件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干旱地区水利工程的应用及其对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干旱地区因水资源的极度匮乏,往往面临严重的生态问题和经济挑战。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水利工程,如灌溉系统、水库建设、雨水收集与利用,以及地下水管理等,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工程在确保水资源供应、改善生态环境、支持农业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方面的显著效果。本文还将讨论未来水利工程的发展趋势,如科技创新、国际合作以及可持续性策略,以应对干旱地区的持续挑战。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为干旱地区水资源管理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 标签:
  • 简介:根据我县新垦红壤棉地棉花全生育期水分供需特征的分析:我地7、8月份降水少,需水量大,供需矛盾突出,多数年份难以充分满足棉花正常生长、发育。经1990~1992年棉花分区灌溉试验,1991年起用DTS-1型土壤湿度仪跟踪了各灌区的土壤水分变化动态,同时观测了棉花产量形成过程。试图分析花铃期的临界土壤湿度指标。为新垦红壤棉地节水灌溉提供依据。

  • 标签: 土壤湿度 红壤旱地 棉花花铃期 土壤水分变化 灌溉试验 产量形成过程
  • 简介:干旱是长期因扰我区农业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特别是春旱更为严重。农业化学抗旱节水技术针对性强、适应性广、应急性好,以其见效迅速、使用简便、投入经济、无毒无害的特点,能发挥独特作用而为其他常规农业措施难以替代。近年来,自治区农牧业气象中心的科技人员在我区...

  • 标签: 抗旱剂 农业化学 干旱 干热风 农作物 施用方法
  • 简介:针对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和半干旱的气候特征,以及相对简单的地表覆盖特点,论证了互补相关模型计算西北地区蒸发量的可行性。通过中国科学院山东禹城试验站农田观测资料,分析了植被多样性分布对互补相关模型的影响。得出植被的多样性以及植被物候变化的非同步变化是造成互补相关模型中关键参数——大尺度平流参数季节变化的重要原因。并利用遥感反演参数和气象台站观测数据计算了覆盖类型相对单一的西北地区蒸发。结果表明,蒸发与地表覆盖类型的空间分布一致,与气象台站20cm蒸发皿观测数据呈现空间互补特征,其季节变化与区域降水、温度和植被物候变化相吻合。

  • 标签: 互补相关 大尺度平流 蒸发
  • 简介:利用青海共和地区2003~2013年连续11a的马铃薯生育期(4~9月)观测资料和1961~2013年4~9月地面平行观测气象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相关分析、积分回归等方法,对共和地区马铃薯生育期主要气候因子的变化规律及其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3a来青海共和地区马铃薯生育期平均气温、≥0℃积温呈极显著上升趋势,降水量、日照时数则表现为不显著下降趋势。热量和日照时数是影响该区马铃薯生长发育的主要气象因子。其中温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是出苗前期为正效应,现蕾至开花期为最大正效应,成熟期为最大负效应;降水对其产量的影响是现蕾前期为正效应,现蕾后期至成熟期8月中旬为最大负效应,9月为最大正效应;日照时数对产量的影响是播种期为负效应,现蕾至开花期为正效应,成熟期为最大负效应。

  • 标签: 马铃薯 生育期 气候因子及其影响 高寒半干旱区
  • 简介:在总结欧美洲等发达国家气象产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从我国国情和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出发,对气象局、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民营产业之间的关系在中国气象事业未来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对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气象产业发展道路进行初步探讨.

  • 标签: 气象产业 天气气候资料 气象信息价值 大气资源
  • 简介:不同类型的页岩,微观物性特征差异明显,本文针对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进行岩石物理建模及VTI各向异性参数反演。首先,基于前人对粘土矿物的定向排列是产生页岩固有各向异性主要原因这一地质认识,在岩石物理建模过程中引入粘土矿物压实指数CL参数描述粘土矿物的弹性各向异性。之后,基于岩石物理模型开发反演算法,计算页岩储层CL参数及Thomsen各向异性参数,解决了由于无法测得与井壁垂直方向上的声波速度,各向异性直接测量存在困难的问题。计算结果表明,通过在岩石物理建模中引入粘土压实参数,反演方法能够合理估计龙马溪页岩储层的弹性各向异性,反映了龙马溪页岩的微观物性特征。进一步分析发现,龙马溪页岩中粘土含量与参数CL相关性较弱,表明粘土矿物的多少对其压实或各向异性程度影响较小。同时,参数CL在目标层龙马溪组底部和五峰组具有高异常值,反映了储层微观结构与含油气特征具有关联性。最后,基于模型构建了岩石物理模板,可用于储层测井数据与多物性参数关系的定量解释。测井数据在岩石物理模板上的合理分布也验证了岩石物理建模方法的有效性。

  • 标签: 龙马溪 页岩 各向异性 岩石物理 压实指数
  • 简介:摘 要:文章通过物探法和野外调查法的适用性比较,得出了野外调查法在此次的抗旱救灾中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同时对昭通地区部分抗旱水井相关资料的分析,总结出野外调查法的相关技术要点。为继续推进该地区的地下找水提供一定的经验技术指导。

  • 标签: 物探法 野外调查法 影响因素
  • 简介:目前,全球数百万居民饮用水中的砷(As)和氟(F)含量超标。虽然许多学者们已对砷和氟的单一毒性效应进行了分析,但有关砷和氟共存及水处理方案的研究却非常少。在拉丁美洲干旱、半干旱地区开展的多项研究表明,饮用水中砷和氟的共存与黄土或冲积物中的火山碎屑颗粒、碱性pH值和有限回灌有关。砷和氟污染主要由水一岩交互作用引起,而且,地热和采矿活动以及含水层超采也可加剧这种水.岩交互作用。这些污染物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尤为显著,而高砷浓度通常与高氟浓度存在直接关系。氟的富集通常与氟石分解有关,也与高浓度的C1(氯)、Br(溴)和V(钒)有关。目前,在拉丁美洲不同规模和情况下普遍采用的砷和氟的去除方法是化学沉淀然后进行过滤和反渗透。虽然在拉丁美洲这些技术非常有效,但仍迫切需要开发能够同时监测和去除饮用水中这些污染物的技术和方法,尤其是小规模乡村饮用水中污染物的去除。

  • 标签: 拉丁美洲 地下水 饮用水 去除技术
  • 简介:采用超高分辨率的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技术,结合常规的色谱质谱分析,对鄂西地区震旦系陡山沱组和四川盆地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抽提物中NSO极性大分子化合物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有机杂原子类型和分布的研究发现,2个层位中均缺少含氮化合物,且因为成熟度过高,DBE(等效双键数)值普遍较低,陡山沱组页岩中极性大分子化合物是以O3S类化合物为主,而龙马溪组则以O2类化合物为主;陡山沱组沉积环境相对闭塞,有一定的蒸发量,而龙马溪组沉积环境相对开阔,这是导致震旦系O3S类杂原子化合物含量远大于龙马溪组的原因;由于出露地表,可能遭受生物降解,龙马溪组中杂原子化合物含量远高于陡山沱组。

  • 标签: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杂原子化合物 陡山沱组 龙马溪组 沉积环境 中国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