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5 个结果
  • 简介:KelanaJayaMunicipalParkisapopularrecreationparkinPetalingJaya.Thefivelakes,locatedwithinthePark,wereex-miningponds,functioningasfloodretentionpondsandreceivingeffluentsfromnearbyhumanactivitiesmainlyfromresidentsandtransportation.Astudywasconductedtodeterminethedistributionandsourcesofheavymetals(Cd,CuandZn)inthesedimentsofKelanaJayaLakes.ConcentrationsofCd,Cu,andZnforsurfacesedimentweredeterminedbyusingaqua-regiamethodandsequentialextractiontechnique.TotalCdconcentrationsrangedfrom0.48μg/gto2.68μg/gdryweight(dw)foralllakes.TotalCdconcentrationsinsedimentofalllakesexceededCCME(CanadianCouncilofMinistersoftheEnvironment,2001)guidelines.TotalCuconcentrationsrangedfrom7.37μg/gto73.6μg/g(dw).OnlyCuconcentrationinonelakeexceededtheCCMEguidelinesbesideshavingthehighestmeanconcentrationamongall.TotalZnconcentrationsrangedfrom107μg/gto529μg/g(dw).Again,TheZnconcentrationsinthreelakeswerefoundtoexceedCCMEguidelinesforZnconcentrationinfreshwatersediment.GeochemicalstudyonsedimentrevealedthatnonresistantfractionsforCd,CuandZnforotherlakesthereCuandZnindicatedthatlakesinthepark,especiallynearoxidationpondandmonsoondrains,couldhavereceivedanthropogenicmetalsfromdomesticwastes.RehabilitationprogramandregularbiomonitoringatKelanaJayaLakesarethereforerecommended.

  • 标签: CD Cu ZN 沉积物 湖泊 重金属
  • 简介:本文重点研究了大别山潜山,牌楼地区榴辉岩P-T-轨迹,探讨了大别山地区榴辉岩成因,认为榴辉岩原岩主要是碱性玄武岩,少部分洋脊拉斑玄武岩岩浆早期结晶分异堆晶岩及部分钙质沉积岩。它们在华北与杨子板块碰撞时(260±30Ma),地壳向下俯冲到40-60km处,温度550°-830°C,压力1.1-2.1GPa的条件下形成的。在构造抬升过程中,榴辉岩产生了角闪岩相、绿片岩相退变质作用,角闪岩相温压条件:460°-570℃,0.4-0.7GPa。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流体包体成分主要为NaCl-H_2O,H_2O,NaCl-CO_2-H_2O体系,变质作用过程从早至晚由氧化向还原环境转化。熔融包体的发现表明:榴辉岩形成具有局部深熔作用。从榴辉岩产状、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本地区榴辉岩不是一种成因,同时具有B类、C类榴辉岩特征。

  • 标签: P-T-T轨迹 榴辉岩成因 大别山
  • 简介:1985年5月24日半夜至25日,兰州市出现了一场大—暴雨,日雨量达45.0mm。这是一次遍及青海、甘肃、宁夏、陕西的大范围降水,雨强中心在兰州、临夏。兰州市内又以七里河、城关区及榆中县的梁坪、上庄一带雨量为大,普遍达40—50mm,实属罕见。打破了兰州自1932年以来春季日雨量

  • 标签: 兰州暴雨 暴雨过程 过程分析
  • 简介:在扬子地台西缘松潘-甘孜复合造山带东部的丹巴地区,发育一系列穹状变质体。据近年的研究,这些变质体至少经历了四期变形及相伴随的三期变质作用。利用变质反应、角闪石和二云母的矿物化学,矿物地质温压计及相关的同位素年龄资料,建立了丹巴变质体演化的P-T--d轨迹。此轨迹呈顺时针形式,反映了变质分带属于叠加复合型,黑云母带-蓝晶石带属于中压型。矽线石带则属低压高温型,即变质作用曾经历了增温增压,增温降压和恒压降温三个演化阶段,表明变质体具陆-陆碰撞的地壳加厚和随后花岗岩浆活化上侵的回返上隆的演化特点,这和区域大地构造背景相吻合。

  • 标签: 变质体 P-T-t-d轨迹 陆-陆碰撞 深层次滑脱
  • 简介:主要对ZD8B与ZD-8地电仪在观测的精度及稳定性、动态范围、抗干扰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评价,并对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认为地电仪观测资料可作为地震预报的可靠依据之一。

  • 标签: ZDSB地电仪 性能指标 观测精度
  • 简介:一、地震基本参数表1 地震基本参数表发震时间年月日时分秒震 中 位 置微 观宏 观东经北纬东经北纬参考地名震级(MS)震源深度(Km)震中烈度 地震类型 1975042504061781182°256°1183°256°德化雷峰3289Ⅳ主震型  按微观震中定位,应在德化佛岭乡附近,宏观震中位于其东面10公里左右的雷峰乡附近。本次地震的震级为全省测定的平均数ML。二、地震烈度分布据调查,地震时有感人数较多的为雷峰乡一带,约占调查人数的20%左右,其它地点,约在10%以下,有的只是个别人有感。故圈定雷峰附近为震中区,烈度为Ⅳ度。地震时人们先闻到地声似闷雷呼呼响,后感觉到木板墙、床、门在摆动。本次

  • 标签: 地震基本参数 德化 地震目录 福建大田 前兆异常 地震类型
  • 简介:我们给出由核磁共振(NMR)测井曲线得到T1/T2app比值与T2app图像的二维反演方法,这些NMR曲线是用多等待时间(TW)采集的,这项技术对探测天然气和反凝析油特别实用可靠,我们能够用反演出的资料评价含气饱和度和凝析油饱和度,尤其是在有大的扩散反差情况下,而大的T1/T2~反差存在使这项技术更适合识别出液体(水和油)中的天然气。不用分别地反演一维T1和T2app,或者进行二维T1和T2的联合反演,采用直接反演T1/T2app与T2app会有一定的好处。第一,气体T1/T2app与液体T1/T2app的反差大能够在T1/T2app与T2app图像上给出有助于解释的清晰信号;第二,我们通过选择频率(或磁场梯度)和回波间隔TE,能够将气体的T2app限制在很窄的时间范围内,如50—150毫秒。因此,在T1/Tapp和T2app图像上气信号的位置总是定义窄的,这样会使解释更简单;第三,物理限制,如T1/Thapp能易于应用,因此减少某些因噪音引起的不确定性。而且,由基于预定时间(即bin)的T1和T2分布构建T1/T2app比值常常是困难的,因为反演的人为因素和噪音影响使逐bin计算几乎不可能,因此,仅计算有明显气显示的气井的bin与bin的比值,而新的处理计算即使在含气饱和度相对低时或回波信号相对嘈杂(例如饱和盐水泥浆井)时也能很好地进行。由反演的T1/Tapp,我们能从相应的T2app谱重建T1谱。两口气井实例证实了这种方法要比气井评价的其他1D和2D反演技术好。在第1个实例中,与在纯砂岩气井中测量的NMR数据组的SIMET反演做了对比;在第2个实例中,为复杂岩性,中子一密度交叉不明显。除此之外,我们能够用T1/T2app方法识别天然气,而且,我们通过设定T1和T1/T2app的阈值能够评价冲洗带含气饱和度和经过含氢指数校正的孔隙度。

  • 标签: 核磁共振 二维反演 T2app—R图 T1/T2app比值 回波串
  • 简介:一、地震基本参数表1 地震基本参数表发震时间年月日时分秒震 中 位 置微 观宏 观东经北纬东经北纬参考地名震级(MS)震源深度(Km)震中烈度 地震类型 19950225111508118°42′24°22′晋江海外5310Ⅵ主余震型  本次地震的宏观震中,未作推断,从图面的合理性考虑,应在微观震中的北偏西10余公里处。二、地震烈度分布由于震中位于海域,离震中最近的金井围头也有20公里左右。在所有的现场调查点中,最高烈度值只有Ⅴ度,故仅勾划出一条Ⅴ度等震线(图21-1)。图21-1 1995年2月25日晋江海外地震等震线图Ⅴ度区:Ⅴ度等震线在惠安的辋川、斗尾一带入海,向西南,经过南安的洪濑,安

  • 标签: 地震序列 震源机制解 方位仰角 地震基本参数 晋江 1995年
  • 简介:对产生“97-11-25”景德镇市大暴雨天气的环流背景、低空急流活动、假相当位温θse及本站要素变化做了初步分析。西南暧湿气流的向北输送,大气层结的不稳定是产生这次大暴雨和雷暴天气的关键。

  • 标签: 大暴雨 低空急流 假相当位温 分析
  • 简介:本文根据25米射电望远镜方位导轨水平度的检测数据,分析了天线在不同位置时指向误差的情况及其原因,为进一步提高天线指向精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测数据。

  • 标签: 射电望远镜 仪器误差 天线 导轨 水平度 指向精度
  • 简介:盛夏8月是冰雹、强降水和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多发月,其中雷雨大风占全年大风的32%.1965~1993年8月,测站观测记录到冰雹一次、强降水6次,雷雨大风9次.除一次强降水出现在9~10时外,其余15次强对流天气集中出现在15时30分~21时.1986年开展强对流天气短时预报业务以来,先后出现4次雷雨大风和一次冰雹,这5次强对流天气均未提前半小时报出,准确率为0.日常业务中,预报员仅凭经验和临近天气实况来制作预报,从未形成客观定量的强对流天气短时预报方法.现以1965~1991年为资料样本,在地区气象台8月强对

  • 标签: 强对流天气 短时预报 雷雨大风 强降水 预报指标 预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