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地质环境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基础,阜阳市人口众多,地质资源丰富.本文根据取样测试结果,结合阜阳市区域地质环境特征,分析阜阳市存在的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深层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水土污染和地质灾害等环境地质问题及其成因,旨在为国土规划、开发整治、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防治,以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

  • 标签: 阜阳市 城市地质环境 现状
  • 简介:城市浅层地震勘探数据采集中,地震测线经常会遇到河流、桥、交叉路口等地表障碍。为了尽量减小地表障碍造成的影响,需要对观测系统作变观设计。作者分析总结了城市浅层地震勘探中常见障碍以及过障碍变观模式,并开发了浅层地震过障碍变观设计软件,利用此软件可在采集现场快捷地进行过障碍变观。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有效减小了资料缺失造成的影响,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该软件能够根据实际工作环境和设备条件在野外现场对观测系统进行灵活变观,设计出合理的过障碍观测系统,有效地提高了变观设计的效率。

  • 标签: 城市活断层探测 观测系统 地表障碍 变观设计 覆盖次数
  • 简介:2016年起我国的城市规划管理开始实行“开放社区”的政策,城市规划向街区转型,新建住宅也要推广街区制。针对城市街区单位获取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矢栅一体化的城市区域分割技术流程。首先将矢量形式的路网数据转换为栅格数据,随后利用数学形态学运算去除碎屑多边形,其次运用Hilditch图像细化算法提取路网骨架,最后通过两次扫描算法标记连通区域,提取路网分割的城市区域。该操作流程简便、高效,结果实用性强,可为后续城市空间分析提供一种有意义的基础底图数据。

  • 标签: 街区 路网分割 数学形态学 线转多边形
  • 简介:城市区域地质条件适宜性评价,是指为了满足城市布局选址、规划建设、安全运行、转型升级对地质资源及地质环境的需求,特别是对城市地质工作成果明确、定量化需求而开展的各项地质要素评价,主要包括保障城市发展的地质资源和制约城市建设发展的地质环境问题,对特定城市某些地质因素在选址布局、规划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城市区域地质条件适宜性评价工作,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本文拟通过大量城市地质工作实践,对国内外相关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初步建立了一套地质要素进行定性、定量的评价方法,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发展需求。

  • 标签: 城市地质 区域地质条件 适宜性评价 地质环境 地质资源
  • 简介:本文在大量钻孔测温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河南省城市浅层地温场分布特征,分析了不同地貌类型城市恒温带特征.全区地下水恒温带深度平均深度24.8m,温度-般15.5℃~17.5℃;冲积平原区松散层恒温带深度最浅、温度最高,内陆河谷盆地区松散层恒温带深度最深、温度最低.近山前地带基岩浅埋区,地温梯度低;沿深大断裂带和构造隆(凸)起区,地温梯度高;济源-商丘断裂的新乡-延津段、内黄凸起和通许凸起地温梯度高.通过分析地温增温率特征和地温恢复能力,得出颗粒越粗地温恢复能力K值较大,富水性越强、水力坡度越大K值越大.对影响浅层地温场的多种因素的系统研究表明,该区浅层地温场受城市、人类活动、地下水流场、地下水埋深、构造、地下水补给、排泄等因素影响明显.

  • 标签: 浅层地温场 恒温带 增温率 地温恢复能力 影响因素 河南
  • 简介:随着城市建设快速发展,考古勘探的工作量增大,而且时间周期变短,传统的考古勘探难以适宜城市快速建设发展的需要,同时洛阳铲对文物也会造成轻微损害.本文以北京市通州城市副中心工程建设项目为例,论述了探地雷达法通过电磁波的反射波原理,提取地下地层介质的物理性质信息,经综合分析,划分出异常区和非异常区.在异常区可能存在古墓、遗址等,通过进行洛阳铲验证,确定是否为古墓、遗址等;非异常区为自然沉积地层,不存在古墓、遗址,通过洛阳铲验证,确定非异常区不存在古墓.采用这种探地雷达和洛阳铲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快速圈定面积较大的非异常区,提高勘探效率,缩短勘探时间,减少对文物的损坏.

  • 标签: 探地雷达 通州城市副中心 洛阳铲 考古勘探
  • 简介: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地下空间资源被广泛的用于城市交通、商业、仓储、防空等各个领域,为了合理利用和开发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需要对城市地下空间已利用资源量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本文以城市区域性地下空间资源量估算为例,通过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建筑物高度,并根据高度数据推算建筑物对其地表以下影响深度,作为已利用(一般不再利用)资源量,按照不同深度进行统计,并将统计结果进行叠加分析,估算地下空间资源量,为总体规划提供数据支撑。在区域性总体规划数据精度要求下,该方式是一种节省人力、物力,缩短工作周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总体规划 地下空间 影响深度 资源量 叠加分析
  • 简介:利用2014年9月—2015年8月环境保护部对外发布的兰州市6种污染物实况监测数据,对同时期CUACE模式的24h预报结果进行误差分析,并通过误差滚动线性回归订正方法进行检验订正。结果表明:(1)兰州市的首要污染物以PM10为主,其次是PM_(2.5);(2)CUACE模式对SO2的预报及对O_3、NO_2、PM_(2.5)和PM_(10)预报为2级时,等级预报准确率较高,预报结果可直接使用;(3)模式对O_3和CO预报1级时,采用10d误差滚动订正后等级预报准确率可提高1.1%~5.5%;(4)模式预报其它要素的其它级别时采用5d或10d误差滚动订正后再加上或减去一定值后,等级预报准确率可提高8.7%~75%。

  • 标签: CUACE模式 误差分析 检验订正 兰州市
  • 简介:利用深圳市2013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结合景观格局指数与InVEST模型,构建适合快速城市化地区的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深圳市湿地生态安全。研究结果显示,深圳市湿地破碎化严重;大鹏新区湿地的生态安全值为0.88,表明该区的湿地安全;盐田区湿地的生态安全值为0.62,表明该区的湿地较安全;坪山区、南山区、福田区湿地的生态安全值分别为0.48、0.44和0.43,表明该区的湿地处于低度预警状态;新宝安区、新龙岗区、罗湖区、光明新区、龙华区湿地的生态安全值分别为0.39、0.36、0.33、0.28和0.21,表明该区的湿地处于中度预警状态。深圳市湿地的生态安全受人为胁迫严重,亟待加强对深圳市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

  • 标签: 城市湿地 生态安全 景观格局 InVEST模型 深圳
  • 简介:以哈密市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为研究对象,采集了275个样品进行测试分析和处理,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水质影响因素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地下水水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以Na+、Ca2+、Mg2+、Cl-、SO42-、pH值、TDS为主要代表变量的溶滤作用;以总硬度为代表的蒸发作用;以HCO3-为代表的天然背景值的影响.

  • 标签: 地下水 水质 因子分析
  • 简介: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运用RS与GIS技术对合肥市近20a的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4年间,合肥市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其中城市绿地面积连续增加,所占比例由12.3%上升至25.8%。城市绿地景观格局也有着明显变化,城市绿地斑块数和斑块密度有所增加,破碎化程度加强;而2002~2014年,城市绿地斑块数和斑块密度均表现为下降趋势,表明城市绿地斑块分布趋于聚集。

  • 标签: 城市绿地 景观格局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 简介:影响能见度的不仅仅是大气污染物,雾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用能见度反映空气质量,需要考虑水汽的作用。在已有的研究结果基础上,构造空气污染指数(API)与能见度和空气相对湿度的数学关系。依据全国10个代表城市2001—2012年逐日API资料和同期08:00(北京时)地面气象资料,运用线性回归方法,确定公式中的待定系数,从而建立利用能见度和相对湿度估算API的统计方程。结果表明:(1)当空气相对湿度小于78%时,能见度主要受空气污染物浓度影响;当空气相对湿度大于96%时,能见度主要受空气湿度影响;当空气相对湿度介于78%~96%时,能见度受空气污染物浓度和空气湿度共同影响;(2)除拉萨和兰州外,其余城市API与能见度和相对湿度的相关程度都通过了α=0.00001的显著性水平,并且相关程度冬半年好于夏半年;(3)API与能见度和相对湿度拟合关系中的参数b0和b,除拉萨、乌鲁木齐和兰州以外,其余城市的变化幅度都比较小;(4)回代检验表明,除个别月份外,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都相对较小,说明API与能见度和空气湿度的数学关系式可以拟合API。

  • 标签: 10个代表城市 API 能见度 相对湿度
  • 简介:城市不同下垫面与建筑物空间形态对近地表气温等微气候要素产生了重要影响。开展城市气温时空变化模拟与影响因素分析,对于城市热环境评价与城市规划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高空间分辨率Geoeye-1立体影像,在建筑物高度、下垫面覆盖类型信息提取的基础上,选择南京一中、光华东街、玄武湖、头陀岭4个区域,采用ENVI-met微气候模式,以城市基本气象站南京站的实时气象数据作为背景气象场,模拟不同区域近地表气温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区域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在时间变化上,ENVI-met模拟气温与实测值之间吻合程度较高;在空间分布上,南京一中与光华东街区域气温时空分布规律总体相似,但城市空间形态的差异使得局部区域气温变化不同,玄武湖区域气温由陆地中心向外围呈递减趋势,而头陀岭地形复杂多变,白天气温变化剧烈,夜间空间变化较小。

  • 标签: 近地表气温 ENVI-met模式 微气候 城市空间形态 模拟
  • 简介:随着数码影像设备的普及,高校的图片生产已经分散到各二级学院和部门中。利用网络云存储平台,建立图片管理系统来有效管理、利用这些图片意义重大。本文就建立云端图片管理系统开展路径研究。文中设计的云端图片管理系统,不仅具备传统图片库的基本功能,还在"多用户管理""图片收集激励""图片使用情况统计"等方面提出了创新设想。

  • 标签: 图片 数字摄影 云存储 管理系统
  • 简介:目前影像存储与管理方式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传统的文件系统时影像进行存储和管理的效率较低,难以适应海量影像数据存储管理的需求。同时传统方式的数据共享效率低,基本靠存储介质共享传递数据,共享过程中会带来额外的存储开销。而云计算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克服了传统文件系统的不足,所以本文研究搭建基于开源云计算平台Hadoop的分布式集群,研究海量的遥感影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套海量影像云管理系统,进一步提高海量影像数据存储性能与管理效率,推动影像数据在各行业的分发应用。

  • 标签: HADOOP 海量影像 云计算
  • 简介:从组织管理职责、总体架构、技术路线等方面介绍陕西省气象云管理平台如何实现,从主要功能、平台应用等方面介绍陕西省气象云管理平台如何使用,从而实现全省基础资源的集中管理、动态分配、自助申请,并支撑数据处理、分析、交换、管理和各业务支撑系统等多种不同的系统。

  • 标签: 陕西省 气象云 管理平台
  • 简介:随着浙江省各地对人影业务的需求日益提高,人影作业量逐年增加,这对浙江如何科学管理人影业务提出了新挑战。基于B/S模式建设一套面向省市县的人影业务管理系统,解决了人影业务操作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科学化,信息数据化,信息口径统一化等问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人影业务现代化发展的目的。另外,系统还具备对业务工作实时监管和弹药安全审批等功能,增强了人影安全生产的监管能力。

  • 标签: 人工影响天气 业务管理 浙江
  • 简介:分析在大数据时代下陕西气象档案数据管理与应用工作面临的挑战,从气象档案数据的存储管理、开放共享、平台研发、安全防范系统构建、人才队伍建设几个方面提出了在大数据时代下做好陕西气象档案数据管理与应用的方法和思路。

  • 标签: 大数据 气象档案数据 管理与应用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了地球物理场流动观测数据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关键技术。本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流动地磁观测基础信息管理、数据入库、数据目录总览、数据浏览及备份、备份数据入库、数据库检查等。通过本系统的数据备份和备份数据入库功能,可按观测任务期次进行数据备份,并较好地解决了单位间的数据交换问题。数据目录让用户和管理者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库里的数据内容。数据库检查则可以定期对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进行检查,以清除数据垃圾,保持数据库的健康性。

  • 标签: 地球物理场 流动观测 信息系统
  • 简介:根据小城镇智慧规划管理的需要,设计了一个众包数据动态接入与存储处理平台框架;探讨了众包数据采集与分类、存储与管理、时空索引与检索、并行处理等关键技术,形成了一套技术方法,为小城镇智慧规划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 标签: 小城镇 智慧城市 智慧规划管理 众包数据 采集与分类 存储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