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前 言地震的发生,给人们提供了揭开地下奥秘,认识地震这一自然现象的绝好机会,当然,大地震的发生则将巨大的灾难带给人类。随着认识的不断提高,就能为减轻地震灾害制订出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地震的现场考察工作,就是认识这一自然现象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为地震的成因研究、地震预报及工程抗震诸方面积累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也是开展相关学科研究的基础工作及必不可少的实践。我省地震队伍成立以来,曾先后对此发生的二十余次有感地震做过现场调查,并编写了现场调查报告。但由于以往重视不够,归档制度不严(历史的原因),以致这一重要资料未能集中保管,有些早期资料已逐渐流失。近几年来,有关人员在进行地震预报、震害预测、工程
简介:增产处理方案设计必须实现完井效率和经济可行性的平衡。服务公司已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资金,用于研制适用于致密含气层的高成本效率的处理液。这方面的研究重点一般是压裂液和携带支撑剂的粘滞液。实践已证明稀驱油液(Thinbankingfluids)是适用于阿巴拉契亚盆地致密气层的最高成本效率的压裂液,但由于其携砂能力差,因此很难获得更长久而且更有效的支撑裂缝。影响裂缝中支撑剂输送的因素有多种,但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因素是支撑剂的密度。人们已把研究重点从流体性质对携砂能力的影响转向支撑剂特性对携砂能力的影响,由此而开发出的新技术已用于解决阿巴拉契亚盆地降低成本一提高产量的难题。在组约、宾夕法尼亚、俄亥和西弗吉尼亚北部地区的几个详细的实例中记载了,为在很紧的经济条件下获得更高效益的裂缝,采用了一种新型的轻质支撑剂。本文将分析用这种新型轻质支撑剂处理的有效性,即根据气井的经济效益来判断运用这种新技术于最难对付的盆地之一是否真的既具有成本效益又提高天然气产量。运用斯托克斯定律计算表明,比重1.25g/cc的轻质支撑剂的终端沉降速度只有筛目尺寸相同(20/40)的白色渥太华砂的四分之一。采用简单的单相气体模拟模型确定不同裂缝长度条件下的初产量和累计产量。模拟结果表明,如果能够获得比较长的视有效裂缝长度,那么产量将提高,储采比则降低。
简介:阿曼石油开发公司(PDO)采用欠平衡钻井(UBD)技术要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他们偶尔在一些项目中采用该技术,但直到最近才得以实际应用。尽管UBD带来的效益在北关已被广泛接受,但由于种种原因它至今尚未在国际上得到充分的利用;特别是在面对直观的“难以确定的”利益方面此技术难以证明增加钻井成本的合理性。在缺少有关增产的具体生产数据时,资产经理和油井设计人员尤其很难证明其合理性。阿曼石油开发公司着手集中进行一次会战来试用UBD,并且评价它作为可使用技术的适用性。此次会战引进了一项“实现零成本”法,2002年6月开始钻井。在赛赫劳尔油田,油井把欠压产层作为目的层要在7-in主衬管外钻成注采成对的五腿柱井。这些油井通常都是用电潜泵完井的。在赛赫劳尔油田UBD项目的工程技术中着重执行资产管理班子下达的避免油层损害的指令。就这样,选择了相应的设备并且研制了一套方案,即通过同心套管注入油田气来确立UBD的条件。因此项技术是新近才再次引进的,所以在钻探第一口井时采用了循序渐进法,而且最终显示了UBD的效益。就评价其技术的适用性而言,钻井后的引流试验证明它非常宝贵,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油层中相距约200m(762ft)的相临井产量明显增加。各种设计问题得到了解决,而且一般都认为SR153井的结果是成功的。
简介:从80年代早期北美就开始采用以液态二氧化碳为基础的压裂液系统泵入油藏进行储层改造,1994年开始采用以液态二氧化碳\氮气为基础的压裂液系统进行压裂。此压裂液已广泛应用于渗透率值在0.1—10达西之间的各种地层中,在1000多口井中进行了应用,其井深超过3000米,井底温度在10°~110°之间。此压裂液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非常有吸引力。以前我们曾做了一些增加液态二氧化碳粘度的尝试,可都没有成功。本文描述了一种即能增加粘度又能保持液态二氧化碳非破坏性的新型压裂液,此压裂液是在液态二氧化碳中形成氮的泡沫。该压裂液使用的是一种不损坏地层的可溶性二氧化碳发泡剂,可以释放在大气中而不会污染环境。此压裂液不包括其它压裂液,如水、乙醇或碳氢化合物。泡沫的形成遵循常规的发泡物理原理。由于只使用数量有限的液态二氧化碳(对于内部质量为75%-80%的泡沫大约占20%-25%的体积),大多数工作能在一天内处理,使该系统比典型液态二氧化碳压裂系统成本效率更高。本文叙述了液态二氧化碳非常规发泡技术在加拿大浅层油气藏应用的实例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