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诱发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根据灾害发生的动态特征,分为突发性地质灾害和缓发性地质灾害,北京的地质灾害以突发性的为主。北京面积16410平方公里,其中山区10072平方公里,占61.4%,三面环山,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突发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山区,主要有泥石流、崩塌、滑坡和采空塌陷。泥石流是北京山区最严重的地质灾害

  • 标签: 地质灾害 北京山区 采空塌陷 人为因素 地质现象 戒台寺
  • 简介:气象灾害在自然灾害中出现次数最多,发生范围最大,危害面积最大,造成的损失最严重。联合国公布的“1947~1980年全球10种主要自然灾害”中有5种是气象灾害,其余部分多数与气象关系密切。因此,了解气象灾害特点做好气象灾害的预测预报,防灾减灾,对加快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气象灾害 主要自然灾害 发生范围 危害面积 预报服务 预测预报
  • 简介:2011年,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积极推进实验室改革发展,编写完成“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化改革方案”并上报中国气象局。在灾害天气遥感监测、数值模式研发、灾害天气结构和机理研究等基础研究领域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预期的进展。积极推进第3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加强实验室业务系统数据支持平台和青藏高原、暴雨观测外场试验基地建设,雷达监测等方面的成果进一步得到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灾害天气 国家重点实验室 青藏高原 中国气象局 遥感监测 数值模式
  • 简介:本文阐述了地震预报与地震灾害预报的相互区别及其相互联系,并分析通过自然科学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两种途径进行地震灾害预报,以达到防震减灾的目的。建议:加强地震预报与地震灾害预报的管理,地震灾害预报只能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地区进行,而不应全面铺开。

  • 标签: 地震预报 地震灾害预报 概率 地震受体状况
  • 简介:1.12013年青藏高原第3次科学试验水分循环观测与研究完成了“2013年青藏高原第3次科学试验水分循环观测与研究”项目的云降水外场试验观测,形成了数据集。主要创新点包括:在国内首次利用云雷达、微降水雷达和水汽云探测激光雷达在青藏高原和高原东坡实现了云垂直结构的观测;初步形成了多种遥感手段反演云边界、云水/云冰/雨水/雪水的垂直廓线的反演方法,验证了国产新型探测设备在高原工作的能力,为高原水分和能量循环研究提供了数据,也为今后开展青藏高原第3次科学试验做好云降水观测的准备。(崔哲虎)

  • 标签: 灾害天气 青藏高原 试验观测 水分循环 科学试验 激光雷达
  • 简介:1灾害天气监测1.1华南云降水微物理结构观测和不同波段不同观测体制雷达的数据融合方法在2017年华南暴雨外场试验期间,利用Ka波段云雷达、C波段连续波雷达和激光云高仪等设备,获取了华南云降水垂直结构综合数据;利用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获取了强对流三维结构数据,这些数据在云降水机理研究方面得到应用,实现了外场试验数据的远程监控.对比了Ka波段云雷达与C波段连续波雷达不同波长和不同探测体制的雷达的回波强度、径向速度的一致性.

  • 标签: 灾害天气 连续波雷达 华南暴雨 KA波段 结构观测 探测体制
  • 简介:1.1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测试定标方法和对流过程观测外场试验初步结果分析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发了专门用于快速观测对流过程、具有多波束观测能力的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XPAR)。该雷达利用相控阵技术实现垂直扫描,水平扫描采用机械扫描,能够发射20°的宽波束,并同时接收14层探测数据。XPAR采用3种观测模式进行观测:警戒模式(GM)、快速扫描模式(QM)和精细观测模式(FM)。3个模式的天线方向见图1。

  • 标签: 灾害天气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相控阵技术 国家重点实验室 过程观测 对流过程
  • 简介:灾害物理学是用物理学观点研究各种灾害的共性、互性及对策的学科。由于巨大灾害多为地学灾害,故灾害物理学的发展亦是地球科学发展的内容。灾害物理学之所以从物理学中分支出来,是因为它的对象是灾害,它的任务是为人类减灾,而不是谋福利,它的学科难度是要涉及到准确或相对准确地预报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和

  • 标签: 灾害物理学 地球科学 断层错动 柯氏 极震区 大震
  • 简介:1.1雨滴谱数据在双线偏振雷达雨滴谱反演及降水估测中的应用利用双线偏振雷达在广东鹤山(2014年5月1日至6月15日)参加华南前汛期暴雨外场观测试验,获得大量的暴雨、大暴雨野外观测资料,对资料进行了质量控制。利用雨滴谱观测数据分析了华南前汛期滴谱结构,重新拟合偏振参量进行降水估测,提高了偏振雷达定量降水估测精度;利用双线偏振雷达在西藏那曲(7月1日至8月31日)开展的第3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野外观测试验数据,研究了高原对流云的宏、微观特征。(胡志群)

  • 标签: 灾害天气 双线偏振雷达 华南前汛期 观测试验 汛期暴雨 降水估测
  • 简介:在2016年华南暴雨外场试验期间,利用Ka波段云雷达、C波段连续波雷达和激光云高仪等设备,获取了华南云降水垂直结构综合数据;利用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和X波段双线偏振雷达,获取了强对流三维结构数据,这些数据在云降水机理研究方面得到应用。分析了云雷达、C波段连续波雷达和激光云高仪探测能力,提出了3种数据的融合方法,形成了数据融合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分析和改进了华南夏季云降水的统计特征,包括云底和云底高度日变化、不同高度云发生频次变化、不同高度云和降水分类的回波强度概率分布等(图1)。

  • 标签: 灾害天气 连续波雷达 激光云高仪 华南暴雨 双线偏振雷达 KA波段
  • 简介:讨论了气象灾害和气象灾害风险的重点研究对象。尝试性地将人类认识气象灾害的过程归纳为4个阶段:气象灾害的启蒙认识阶段、气象灾害的监测与预报阶段、气象灾害的减灾工程阶段和气象灾害的风险管理阶段。同时,引出了气象灾害和气象灾害风险的不同理念。以现在时刻为划分点,将过去已发生的灾害定义为气象灾害,将未来可能发生的灾害定义为气象灾害风险。最后建立了基于SWOT的远期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分析方法,并提出了将人工影响天气作为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气象工程手段的观点。

  • 标签: 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风险 灾害防御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逐步加速,建筑工程的规模持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岩土工程作为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核心环节,在施工中容易诱发地质灾害,不仅为生态环境保护带来负面影响, 还会阻碍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因此,针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开展分析,探究预防灾害的相关治理措施,对促进行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 标签: 岩土工程 地质灾害 灾害防治 治理建议
  • 简介: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地质灾害勘查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以及其与工程风险评估和灾害预防之间的紧密关系。阐述了勘查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关键技术方法,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分析了勘查设计与风险评估之间的互动关系,强调了两者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协同作用。探讨了勘查设计对灾害预防的影响以及灾害预防策略在勘查设计中的应用与反馈,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视角。

  • 标签: 地质灾害 勘查设计 工程风险评估 灾害预防
  • 简介:陕北暴雨灾害防御途径初探陈新园,孙志学(陕西省气候资料室西安·710015)陕北土壤以沙壤和中壤上为主,虽土壤中腐植质含量较少,但耕性好,吸水力和保水力较强。其最大特点是土壤孔隙度大,大部分地区lin土层内平均在46%~52%之间(占土壤体积)。容蓄...

  • 标签: 暴雨灾害 降水量 陕北 枯枝落叶 最小持水量 土壤含水量
  • 简介:本文从陕西农业生产实际出发,提出了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植树种草,兴修水利,搞好农田基本条件;灌区发展节水型灌溉农业和旱地推行以保水为主的旱作农业技术等减轻干旱灾害的对策。

  • 标签: 减灾 干旱 对策
  • 简介:摘要:目前,随着地质灾害和全球环境的恶化,相对于资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间所存在的相互关系,已经成为全球各国高度重视的问题,是涉及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重大组成部分。

  • 标签: 地质灾害 特征 危害 预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