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是我国流域水环境管理的国控指标之一,为评估不同流域的基准差异性,以七大流域(松花江流域、辽河流域、海河流域、黄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水质参数对毒性的影响,借鉴USEPA(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局)水环境基准技术方法,分夏季和非夏季2种情况推算了各流域水生生物基准值.结果显示:a)流域和季节的不同导致基准值的差异均很明显,不同流域的基准值差异可超过6倍,同一流域不同季节的基准值差异可超过2倍。b)淮河流域夏季和非夏季基准值均为最低,夏季急、慢性基准值分别为0.37和0.06mg/L,非夏季分别为0.81和0.15mg/L。c)暴露生态风险初步评估结果表明,珠江流域风险较小;松花江流域、辽河流域、长江流域次之;黄河流域风险较大;海河流域和淮河流域风险最大,海河7个断面中有2个存在高风险,淮河27个断面中16个存在高风险.根据各流域不同季节基准值及暴露生态风险的差异,建议对不同流域、不同季节实行差异化管理。

  • 标签: 七大流域 氨氮 水生生物基准 生态风险评估 风险商值法
  • 简介:2015年5月7日、7月13日和9月10日,以太湖流域构建的平缓坡度人工林河岸缓冲带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不同宽度(5m、15m、30m和40m)、不同植物类型(杨树林、中山杉林和杨树中山杉混交林)、不同植物密度(400株/hm2、1000株/hm2和1600株/hm2)的河岸缓冲带对不同深度径流水中总(TN)、铵态氮(NH4+—N)和硝态(NO3-—N)的去除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缓冲带宽度的增加,对径流水中各形态的去除率增大。15m宽的河岸缓冲带已经能很好地去除各种形态的。在同一宽度和植物类型条件下,缓冲带对40cm深度的径流水中的铵态氮和硝态的去除率较大,对20cm深度的径流水中的总的去除率较大。种植混交林的缓冲带对总的去除率较高,种植杨树林的缓冲带对铵态氮的去除率较高。不同植物密度的缓冲带对各形态的去除率差异不显著。

  • 标签: 河岸缓冲带 宽度 植物类型 密度 去除率
  • 简介:以炉渣、木块、砾石和木块、炉渣、砾石两组基质配置方式,构建无植物水平折流式潜流人工湿地,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2d、3d和5d)条件下,比较两组湿地系统(HB1和HB2)对模拟生活污水中、磷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同时分析优化的基质配置方式和水力停留时间。结果表明,当水力停留时间为3d时,人工湿地系统的总去除率为71%~77%,当水力停留时间增加到5d时,其去除率为79%~80%,提高不明显;当水力停留时间为3d时,其总磷去除率达到最高值50%,继续增加水力停留时间,其去除率反而下降。因此,无植物水平折流式潜流人工湿地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3d。在进水端的前1/3基质区,HB1炉渣区和HB2木块区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3~17mg/L和18~19mg/L,硝态质量浓度为5.9~9.1mg/L和0.4~2.8mg/L。可见,炉渣能提高的去除率,木块有利于硝态的去除。HB1对污染物(尤其是)去除效果好于HB2,其基质配置方式为炉渣、木块和砾石;对磷的去除效果两种基质组合方式差别不大,木块、炉渣和砾石组合效果略好。

  • 标签: 水平折流式潜流人工湿地 基质配置 水力停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