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根据沈阳市72家供暖企业调研数据,利用IPCC温室气体清单方法核算供热企业碳排放量。结果表明:在151d供暖期内,不同热源形式碳排放强度差异显著,小型分散锅炉房平均碳排放强度为58.25kgCO2/m^2,区域锅炉房为53.42kgCO2/m^2,热电联产为49.87kgCO2/m^2,组合式热源(燃煤锅炉+热泵)为34.49kgCO2/m^2,清洁能源为21.58kgCO2/m^2。基于不同热源形式碳排放强度和清洁发展机制推荐的基准线确定方法,设置了实际排放、历史排放、单体容量40t/h以上区域锅炉房排放、热电联产排放、技术水平领先前30%和40%企业排放6种基准线情景。通过各个碳排放基准线值比较,结合沈阳市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未来碳交易市场计划,建议选择技术水平领先前40%企业排放情景下的碳排放基准值46.57kgCO2/m^2作为沈阳市2013年供暖行业的碳排放基准线。以此基准线为起始基准线,对2014—2020年的碳排放基准线进行了预测。

  • 标签: 供热行业 碳排放基准线 碳排放强度 碳排放计算 情景
  • 简介:干旱是一种损失最大、影响人口最多的自然灾害。陆面过程中,白天水分通常从土壤输送到植被与大气中,夜间相反,水分又部分回流到土壤中。这种水分在土壤、植被和大气之间的流动可以看作是一个回路,而构成该回路的土壤、植被和大气3个部件通过水分的纽带作用构成了一个表象上的完整开放系统,称为回路系统。由此系统可以对气象干旱、农业干旱和水文干旱进行统一研究,干旱是该系统内在矛盾运动状况的外在反映。对该回路系统的分析表明,该系统主要通过内外2个过程与温度控制过程维持。基于含水量、水分流量和热量3个物理量,给出回路各部件与系统统一的水分热动力学方程组,并给出描述无旱涝过程的正态方程与描述旱涝过程的差量方程。最后,在含水量不变、流量不变、无植被的裸地、植被覆盖密集的地方以及水分运动停止等特殊情况下对干旱进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1)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或无植被的裸地,干旱发生与否取决于水分源差量S'的符号;(2)对于湿润区或植被覆盖度很大的地区,干旱发生与否取决于S'和W'/t的符号,其中W'/t是含水量差量的时间偏导数。随后简单讨论了干旱检测的问题。总之,以回路系统和水分热动力学方程组可以对干旱进行系统和定量研究,这对于干旱的基础理论研究、干旱模式以及干旱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干旱 回路系统 内外过程 水分热动力学方程组
  • 简介:针对Notes系统在气象部门使用中频繁出现的一人兼顾多个账户,服务器空间频繁占满等问题,详细介绍通过配置自动转发规则、自动归档等技术手段,方便地解决了这两种问题,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 标签: NOTES 邮件 管理
  • 简介:为提高本刊编辑部稿件采编工作的效率,经过认真筹备,特决定于2010年6月1日起正式开通本刊网站并启用网络采编系统。本刊网站地址:http://qhqx.cbpt.cnki.net。自该日起,本刊不再接受纸质稿件投稿和基于Email的电子版稿件投稿。作者投稿前,请先登陆本刊网站进行用户注册,

  • 标签: 采编系统 网站地址 纸质稿件 用户数据库 http 采编工作
  • 简介:为提高本刊编辑部稿件采编工作的效率,经过认真筹备.特决定于2010年6月1日起正式开通本刊网站并启用网络采编系统

  • 标签: 采编系统 网络 公告 编辑部
  • 简介:文章系统基于地理信息技术支持,采用ArcGis地图引擎、VS2010、SQLServer2008软件开发,采用B/S+C/S的模式设计。集成葡萄气象指标、葡萄生产管理、气象条件分析和评价、信息化处理等现代化技术,开发乌海市葡萄特色气象服务系统软件。以葡萄气象指标为基础,深入调查了解葡萄生产与气象条件和气象灾害之间的关系;采用气象资料分析和评价的方法,开展当地葡萄特色产业气象信息服务;根据气象情况和葡萄实际生长发育信息,分析葡萄生长发育周期与气象条件的匹配状况,对葡萄生长发育将造成的影响或危害,给出相对应的葡萄生产管理对策措施;以此对葡萄种植产业建立多层面、全方位的气象信息综合保障,为乌海市葡萄特色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气象信息技术支撑,增强气象信息服务于葡萄特色产业的综合能力。

  • 标签: 葡萄 气象 信息 系统
  • 简介:ESD紧急关闭系统在收到第一个感应信号后3~5s内截止上游压力,从根源上避免井内油气流在没有控制的前提下释放至地面的可能性,减少对人员和财产的损坏,减少了失火、爆炸和环境污染的可能。从ESD系统的原理、组成及各部分功用入手,介绍了ESD系统的相关参数设定、安装及摆放。实际应用表明,ESD系统在生产运行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为确保从事施工的人员及设备的安全起到了非常积极有效的作用。

  • 标签: ESD系统 高温高压 硫化氢 远程控制 液压控制 紧急关闭
  • 简介:随着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平台(ASOM)的投入和使用,该系统的设备监控管理和信息填报工作已经纳入平时的业务工作中。通过对台站填报工作进行详解,以便更加完善填报信息。

  • 标签: ASOM 完善 填报
  • 简介:民航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具有资料收集、处理、发布、检索等功能。设计和开发时,采用了面向服务及多层架构相结合的原则,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灵活性和可扩展能力。系统基于.NETFramework平台的WCF及WPF技术实现,用户使用方便,便于维护,实时性强。系统包括资料收集处理子系统、服务子系统和信息服务客户端,能适应多种数据源,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

  • 标签: WCF WPF 民航气象 服务
  • 简介:利用WebGIS技术,在ArcGISServer平台下构建了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共享系统,通过局域网向局内用户提供地震应急数据服务,在客户端通过浏览器能够进行数据的浏览、查询、空间及统计分析等,系统不依赖于桌面GIS软件,具有成本低、跨平台、应用简单的特点,访问快速高效,使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地震局各部门参与抗震救灾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 标签: 地震应急 数据共享 WEBGIS ARCGIS SERVER
  • 简介:2016年,气候系统(极地气象)研究所在气候预测理论与方法、气候系统模式研发以及极地气候研究方面获得了显著进展。揭示了GPCP和CMAP资料在北半球夏季风降水年际变率上的不一致性,提出基于两者算数平均减小该不确定性的方法和理由。GPCP和CMAP降水资料因覆盖全球范围和时间跨度较长而广泛用于气候监测和气候变率研究中。资料对比分析表明,尽管GPCP和CMAP资料均可描述北半球季风区降水的季节循环特征,但两者之间仍然存在明显的绝对误差,这种差异在5—10月的西北太平洋(WNP)季风区最为明显,表现为CMAP资料中WNP季风区夏秋季降水较GPCP资料数据偏多。

  • 标签: 气候系统模式 气候变化 夏季风降水 极地气候 西北太平洋 季风区
  • 简介:无人机具有机动灵活、反应迅速、成本低等特点,且能在高危地带作业,已经成为测绘应急保障的重要手段。以樟木口岸应急为例,介绍了无人机系统的组成以及影像获取和处理的作业流程,并利用PixelGrid软件对该方法进行了论证,证明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 标签: 无人机 影像处理 应急
  • 简介:地下水系统的划分是正确评价哈密盆地新疆煤炭基地地下水资源的基础。以哈密盆地地下水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对该盆地地形地貌、区域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地下水系统理论对该盆地地下水系统进行了划分。据地下水系统划分原则和依据,将研究区划分为1个一级地下水系统;3个二级地下水系统;8个三级地下水系统;4个四级地下水系统。通过对该盆地地下水系统的划分,为新疆煤炭基地地下水资源评价和规划提供了科学评价和理论依据。

  • 标签: 系统边界 系统划分 地下水系统 哈密盆地
  • 简介:2016年3月2—4日,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lobalClimateObservingSystem,GCOS)“全球气候观测:通往未来之路”会议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艺术与科学学院召开。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佩特里·塔拉斯出席会议并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国气象局秦大河院士发表大会主旨演讲,来自气候系统观测相关领域与组织机构的近200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全面评估了GCOS计划的发展现状、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不足。作为一个国际协调性的观测系统网络。

  • 标签: 全球气候观测系统 阿姆斯特丹 荷兰 世界气象组织 艺术与科学 中国气象局
  • 简介:按照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项目业务流程和管理要求,基于.NET、OC4J开源框架,结合OmdeSpatial、0racleMapViewer等技术,米用B/S和C/S相结合的方式初步构架了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数据子系统业务运行平台(简称为“子系统”),包括数据管理、数据监控、数据服务等软件.详细分析了子系统业务需求,对软件功能模块、技术流程进行了详细设计,实现了数据自动汇集与人库管理、系统自主监控和动态信息服务,提高了数据管理的工作效率和规范程度,为各类用户提供数据、成果、信息的共享服务.

  • 标签: 陆态网络 数据管理 系统监控 共享服务 功能设计
  • 简介:1会议概况2016年4月18—22日,WMO信息系统中心专家组(ET—WISC)及其全球信息系统中心任务组(TT—GISC)联合会议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澳大利亚、巴西、中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摩洛哥、俄罗斯、英国、美国等GISC代表,以及ET—WISC成员、WMO基本系统委员会(CBS)信息系统和服务实施协调组组长和WMO秘书处官员共24人与会。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李湘、王鹏应邀参加了会议。

  • 标签: 全球信息系统 WMO 专家组 会议简介 中国气象局 气象信息中心
  • 简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首个建成的区域导航系统,其在电离层建模中的可行性和作用倍受关注.采用多项式模型构建区域电离层模型,利用IGSjfng和cut0两站观测数据,从穿刺点分布、单系统建模精度和BDS/GPS融合建模精度等方面分析了北斗区域系统对于电离层建模的作用.结果表明,利用北斗建立电离层模型,其残差标准差小于1.2TECU(1TECU=10^-16m^2),外符合精度优于4TECU,与利用GPS建模精度相当,但融合北斗和GPS数据相对于采用单系统建模精度无明显提升.

  • 标签: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电离层模型 穿刺点 电子含量
  • 简介:随着城市规划业务的发展,在室外环境中进行办公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为满足城市规划在移动端的工作需求,结合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设计了规划地理空间数据库和规划业务属性数据库,利用ArcGISServer及ArcGISAPIforiOS技术,实现了城市规划系统.

  • 标签: ArcGISAPIforiOS 移动GIS 城市规划 ArcGISServer
  • 简介: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智能移动终端技术和移动GIS开发技术,结合RS、GIS和GPS等先进技术,设计了可实时采集、操作简便、性能高效的时空信息调查智能移动终端系统,为智慧城市、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供准确及时的时空信息支撑.

  • 标签: 时空信息调查 智能移动终端 移动互联网
  • 简介:针对高铁沉降监测数据的海量特性,以及传统管理方式存在的效率不高、可视化效果不好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线性参照系统有效管理和显示高铁沉降监测数据的集成模型。该模型中,高铁路网以路径要素集存储,高铁沿线非空间数据以事件表的形式存储,由此实现高铁沉降监测相关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线性建模与集成。同时,使用ArcEngine组件与.NET平台实现了沉降监测数据空间查询和可视化表达功能,可形象地反映高铁线路与沉降监测点的分布状况,更易于进行沉降数据的可视化分析、预测和评估。数据集成模型实现了非空间数据和空间数据的一体化管理,有效地减少了数据存储冗余,提高了高铁变形监测数据管理的效率,对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与运营安全的海量监测数据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线性参照系统 沉降监测 数据集成 空间数据库 可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