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依据苏皖凹凸棒黏土成矿带西北区地质普查成果,结合邻区地层等相关资料,研究了该地区的矿层赋存特征、矿物成分、物理性质等,分析了其沉积环境、形成机制及矿物的物性差异。得出如下结论:①凹凸棒黏土是在碱性的介质条件下所形成的;②研究区内凹凸棒为淡水环境形成的,属内陆湖盆沉积;③玄武岩是形成凹凸棒的主要物质来源。

  • 标签: 凹凸棒石 混合黏土 成矿带 物性差异
  • 简介:上地幔地震波的速度和衰减的横向变化(耗散应变能)有望用来提取地球内部的一些关键特性,比如温度、主要元素组成、熔融分数和含水量。但要将这些数据转化为有意义的物理性质表示,则需要对影响地震波传播的微观机理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尽管传统观点认为名义上无水矿物中的结构水(羟基)能够显著影响矿物岩石的地震波特性,但还需要更多实验研究来量化这一影响。

  • 标签: 地震波传播 上地幔 特性 氧化还原 橄榄石 矿物岩石
  • 简介:铜矿床位于安庆-贵池矿集区内,是一个几经上下、近年找矿有较大突破的中型斑岩矿床。矿体赋存于花岗闪长斑岩体顶部及侵入接触带附近。矿床主矿体2个,编号为Ⅲ、Ⅳ。矿体呈不规则的透镜状产出,其形态、产状受岩体及接触带构造控制,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9°~33°。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其次为黄铁矿、辉钼矿、黝铜矿、白铁矿、闪锌矿、方铅矿、胶状黄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中—更长石、钾长石、石英等。矿石结构主要有自形—半自形晶、他形晶、乳滴状、压碎—碎斑、交代溶融结构等,矿石构造主要有脉状—网脉状、浸染状、角砾状、胶结、次块状构造等。矿体围岩蚀变有青磐岩化、泥化带、石英—绢云母化、钾质蚀变带,铜矿化与泥化带、石英—绢云母化蚀变带关系最为密切,表现为矿体中石英脉、石膏脉、钾化等很发育。矿床成因类型是斑岩型铜矿床,主要控矿因素是构造、岩浆岩。

  • 标签: 安徽池州 马石铜多金属矿 矿床特征 控矿因素
  • 简介:砂卵(砾)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是河谷地貌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的重要参数,对设计地震动参数的确定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商洛市地震小区划项目砂卵石的动三轴试验结果,结合其他砂卵(砾)动三轴试验结果,分组统计得到了稍密、中密、密实砂卵(砾)动三轴试验的推荐结果。建立了典型场地模型,研究了其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的不确定性对场地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动剪切模量比、阻尼比平均值±1倍标准差的不确定性对砂卵石场地峰值加速度的影响较小,说明了分组及统计结果的合理性;不同概率水平下,动剪模量比、阻尼比的变化导致高频部分反应谱有明显差异,0.04-0.1s的反应谱变化范围在20%左右,但对大于1.0s的长周期反应谱影响很小。针对砂卵(砾)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的研究对提高工程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砂卵石 动剪切模量比 阻尼比 不确定性 场地地震反应分析
  • 简介:凹凸棒黏土(凹土)对重金属类污染组分具有较强吸附作用,但受原状凹土固液难以分离的制约,目前尚未应用于实际工程。本文利用海藻酸钠对酸改性凹土进行造粒,通过静态批实验分析了其对Sr和Cs的吸附性能,并利用柱迁移实验分析动态迁移规律。结果表明,Sr和Cs浓度为100mg/L,投加量为10g/L时,120min内达到平衡,造粒后的凹土颗粒对Sr和Cs去除率分别为40.4%和45.9%,造粒作用引起吸附效能低于凹土原土,具有明显负效应;柱实验结果表明,吸附剂用量为10.0g、流速为10mL/min时Sr和Cs的去除率达到41.8%和61.5%,随流速增加或降低,去除率均减小。因此,海藻酸钠造粒改性凹土颗粒可作为含Sr和Cs废水处理的备选材料。

  • 标签: 海藻酸钠造粒 酸改性 凹凸棒石黏土 SR CS
  • 简介:为研究石笋δ~(13)C与δ~(18)O在千年尺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通过对比贵州将军洞SJJ-1笋的δ~(13)C与δ~(18)O变化发现二者之间既有相似性又不完全同步。千年尺度两者之间的相似性主要由δ~(13)C与δ~(18)O共同受太阳辐射驱动的东亚季风强度变化所致。通过中国地层孢粉反演的植被空间格局变化,碳氧同位素的滞后期与太阳辐射相对于植被变化的滞后时间一致。因植被中δ~(13)C随年降水量增加具有变轻趋势,因此,两者的不同步性更大可能是太阳辐射驱动的季风强度变化与植被变化的不同步性引起。

  • 标签: 石笋 δ13C Δ18O 滞后期 太阳辐射
  • 简介:为进一步厘清西秦岭阳山金矿带的成矿时代,本文对矿带内广泛出露、本身有矿化的花岗斑岩岩脉中大量存在的独居进行了显微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花岗斑岩中独居既有岩浆成因,也有热液成因。在背散射图像上,显示清晰成分分区的独居颗粒具有封闭的U-Th-Pb同位素体系,具有模糊或不规则成分分区的独居则具有开放的U-Th-Pb同位素体系。本文研究成果可作为选择合适独居颗粒进行有效U-Th-Pb同位素定年的矿物学基础。

  • 标签: 阳山金矿带 独居石 热液活动 背散射图像 U-Th-Pb同位素体系
  • 简介:地热水资源评价一直是地热水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中的难点和重点,目前尚无普适性的计算方法。本文以天长市梁地区为例,采用热储法估算地热储量。首先对梁地区评价范围进行划分,其次厘定各类计算参数,在此基础上用热储法估算其地热资源量,并对其进行评价,从而得出区内2000m以浅的地热水储量为8.06×10^9m^3,地热资源量为12.85×10^15kJ。可见,天长市梁地区地热资源潜力巨大,具有广阔前景,热储法估算简便可行,对类似地区的地热资源量的估算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地热资源量 热储法
  • 简介:在皖南泾县黄村芒坑百亩园志留纪地层中最新发现有较具规模的金矿,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找矿效果,安徽省金矿主要以伴生金或共生金为主,而本次发现的黄村芒坑百亩园的金矿则是以金为主,局部共生银、铜矿,该区金矿脉主要产于志留纪地层中,受构造、花岗斑岩脉作用控制明显,具有角砾岩型特征,该矿的发现对丰富该区成矿理论、地质找矿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 标签: 角砾岩型金矿 志留系 黄村石芒坑 江南过渡带
  • 简介:为探讨赣东北景德镇地区双桥山群的沉积时代与物质来源,对该区双桥山群安乐林组地层中发育的一套变火山碎屑凝灰岩夹层进行了年代学、地球化学及锆Lu-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该套火山碎屑凝灰岩的岩性主要为英安岩、安山岩,凝灰岩的LA-ICP-MS锆U-Pb年龄为(809±2)Ma,表明该套岩石形成于新元古代。凝灰岩锆的Hf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广,其中二阶模式年龄为1426~2313Ma,主要集中于1.7~2.3Ga之间,其ε_(Hf)(t)均为负值-2.6~-16.5,t_(DM2)模式年龄远大于U-Pb年龄,表明该组岩石的岩浆来源于元古代地壳物质的再循环。

  • 标签: 双桥山群 火山碎屑凝灰岩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 简介:结特库勒岩体位于阿尔泰山西段禾木乡南约20km的结特库勒-带,岩体主要岩性为片麻状白云母斜长花岗岩,锆U-Pb定年认为结晶年龄为(462±27)Ma,为晚奥陶世侵入岩浆作用的产物.主量元素表明岩石为碱性过铝质系列.微量元素表现为Ba,U,Nd,Sr,Ti元素呈明显的负异常和Rb,U,P,Hf,Y的正异常.稀土元素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具“V”型分布的特点.岩体为高温型SP花岗岩类,可能为碰撞造山过程中发生岩石圈的拆沉与热流圈的上涌,使地壳发生深熔、上涌混合成岩.岩体形成于碰撞造山环境,很可能为同碰撞-后碰撞环境.

  • 标签: 阿尔泰山西段 片麻状白云母斜长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特征
  • 简介:蚌埠地区广泛出露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包括新太古代-古元古代五河岩群、凤阳群以及少量的钾长花岗(片麻)岩。五河岩群上、下亚群的形成时间、沉积时限等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五河岩群上亚群殷家涧岩组内变晶屑凝灰岩夹层进行锆U-Pb年代学研究,获得成岩年龄为2140±17Ma,表明五河岩群上亚群形成于古元古代中期。结合区域年代学研究成果,认为在蚌埠地区存在~2.1Ga的构造-岩浆-热事件。

  • 标签: 华北陆块东南缘 早前寒武纪 五河岩群 古元古代 锆石U-PB测年
  • 简介:斯弄多铅锌矿床位于南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成矿带北缘铅锌银多金属矿带上,该矿床铅锌矿化与矿区花岗斑岩密切相关,为典型的热液脉型-矽卡岩型铅锌矿床。为厘定其成岩成矿时代,本文对矿区花岗斑岩进行了锆LA-ICP-MSU-Pb年龄测定。结果得到2组年龄,一组年龄介于(75.1±1.8)~(77.7±1.8)Ma之间,加权平均年龄为(75.7±0.9)Ma(MSWD=0.27,n=11),可能反映岩浆在岩浆房演化过程中结晶的锆年龄;另一组年龄为(67.5±1.4)~(69.4±1.4)Ma,加权平均年龄为(68.8±1.2)Ma(MSWD=0.31,n=6),代表花岗斑岩真实的结晶年龄,这一花岗斑岩的年龄(68.8±1.2)Ma明显早于冈底斯带内主碰撞期形成的矽卡岩型矿床。结合该成矿带其他矿床的成岩、成矿年龄,本文认为南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成矿带在印-亚大陆碰撞早期或新特提斯洋壳俯冲晚期,也伴有较强的铅锌多金属成矿作用。

  • 标签: 花岗斑岩 锆石U-PB年龄 斯弄多铅-锌矿床 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成矿带 西藏
  • 简介:为揭示松潘-甘孜造山带构造演化及花岗岩成矿作用特征,对太阳河岩体进行了锆U-Pb定年及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岩性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闪长岩,锆U-Pb年龄为(206.7±1.3)Ma,表明岩体形成于中生代印支末期。岩石的A/CNK为1.01~1.15,具有较低的Sr含量,Rb/Sr值较低,为0.12~0.36。大离子亲元素Rb、Ba相对富集,Sr元素则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负异常。高场强元素Nb、Hf、P亏损,La、Ce、Nd、Sm、Zr等呈正异常而明显富集。岩体稀土总量为238×10^-6~1057×10^-6,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LaN/YbN值为39.85~192.16,δEu=0.64~0.92,δCe=0.89~1.06。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岩体具有过铝质S型花岗岩特征,源区为杂砂岩,形成于陆内汇聚一推覆造山阶段的后碰撞环境。

  • 标签: 松潘-甘孜造山带 太阳河岩体 锆石U-PB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 简介:一直以来,寄存在橄榄自形晶中的熔融包裹体被认为是代表了初始熔体的岩浆珠滴,可以从岩浆喷发所经历的近地表过程中完好的保存下来。然而,对于熔融包裹体内被捕获熔体的来源,则一直存在多种观点:(1)代表了地幔中熔体组分的最新再平衡;(2)记录了岩浆通道系统的相互作用;(3)代表局部、颗粒尺度的溶解-反应-混合过程。

  • 标签: 橄榄石 熔融包裹体
  • 简介:认识驱动太古代地壳形成和分异的地球动力学过程及垂向构造过程(地幔上涌)相对于水平构造过程(如俯冲作用)的重要性,是地球科学领域的一个根本性的、高度争议的科学问题。由于O同位素可在岩石和液态水的低温反应过程中发生分馏,其为精确限定上地壳岩石的循环和再造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研究工具。近日,《地质学》杂志报道了西奥大学JohannesHammerli团队关于上述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

  • 标签: 太古代 麻粒岩 克拉通 黄石 证据 锆石
  • 简介:安徽北淮阳构造带鲜花岭找矿远景区发育中酸性侵入岩相关的铜铅锌矿化,本次研究选取铜铅锌矿化相关的鲍冲二长岩开展锆LA-ICP-MSU-Pb年代学及LA-MC-ICP-MS锆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锆Th/U比值为0.54-1.33,属于典型岩浆成因锆。鲍冲二长岩锆U-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24±2)Ma(n=10,MSWD=3.2);结合锆自形、发育岩浆环带等特点,该年龄是鲍冲二长岩的结晶年龄。这一形成年龄对应于大别造山带构造垮塌事件,因此,北淮阳构造带鲜花岭地区铜铅锌矿化可能形成于早白垩世后岩石圈减薄环境。原位锆Lu-Hf同位素研究显示,鲍冲二长岩的εHf(t)在-15.7~-10.2之间,两阶段锆Hf模式年龄为1.82~2.17Ga,指示岩浆源区为古元古代的基底。结合前人资料,安徽北淮阳构造带成矿作用可以划分为三期:第一期晓天盆地的火山热液型金矿化(130Ma),第二期鲍冲岩体有关的铜铅锌矿化(124Ma)和第三期的斑岩型钼矿化(114Ma)。

  • 标签: 铜铅锌矿化 鲍冲二长岩 LA-ICP-MS锆石U-Pb定年 锆石HF同位素 早白垩世 造山带构造垮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