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一、前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土部门的资料管理逐渐由纸质向信息化过渡,但这并不表明纸质图件在实际应用中全无用武之地,相比数字化电子图件,纸质图件有更加符合人体习惯的良好视野的特点。在具体到某个工程的前期现场踏勘中,人们往往携带纸质图件前往实地,直接在纸质图件上勾绘出大概的位置轮廓,进行简单的定位和分析等等。所以电子图件的出现并不意味着纸质图件从此淡出视野,纸质图件因为其自身的特点依然活跃在各种实际应用中。在纸质图件的绘制过程中,图面整饰是其中最重要的课题。

  • 标签: GIS空间分析 注记压盖 MAP 地图 利用 计算机技术
  • 简介:为解决气象影视服务同质化问题,浙江气象影视服务借鉴市场营销战略,提出按需布局的基本思路,整合内外部资源,梳理和整合气象服务产品,分析用户的气象服务需求特点,规划和部分实现“一台一品一特色”,从而构建了具有浙江特色的“平战结合、平灾兼容”的影视气象服务系列。

  • 标签: 气象 影视服务 差异化 策略
  • 简介:本文研究了在挪威大大陆边缘一线长2000km区域内分布的上侏罗统富有机质硅质碎屑岩的地震成像资料。这些岩石被视为北海和挪威海大部分大油气田的主力烃源岩。我们研究了富有机质地层围限的薄皮重力滑脱构造的典型地震响应。最典型的构造是铲状断层,它们在富有机质地层的上段出现分支并旋转,而在其底部附近则滑脱。这种现象可能在较大范围内可见(10,000km^2),但更常见的情况是仅限于掀斜地区。断层的走向与沉积物质下倾移动方向垂直,因此断层的走向可用于指示古倾向。我们观察到了几类收缩构造,其埋深最大只有几百米。尽管它们不仅限于富有机质页岩,但这些地层围限的构造可能有助于确定盆地中是否存在富有机质层段。我们认为,粘土中有机质含量的增加会减少渗透率。与压实作用有关的垂向流体流动可能在埋藏早期在渗透性较差的富有机质层的底部形成流体超压。这样的超高流体压力层构成了低摩阻拆离面,拆离面上覆沉积层滑动形成了典型的薄皮变形构造。

  • 标签: 有机质含量 变形构造 页岩 滑脱构造 硅质碎屑岩 主力烃源岩
  • 简介:研究了将地面激光技术应用于地铁隧道变形监测,运用基于点云法向量差异的点云分割算法对点云数据进行抽稀,使用抽稀后点云数据构建地铁隧道模型,对隧道进行整体变形分析,构建地铁隧道三维模型不仅提高了变形监测精度,而且能够反映隧道整体变形趋势。将此方法应用于天津地铁一号线隧道变形监测,通过与光纤位移计结果对比,变形监测精度在4mm以内,能够满足地铁隧道变形监测的需要。

  • 标签: 地面激光 变形监测 地铁隧道 矢量分割 隧道模型
  • 简介:简述了通过摄像机、照相机、测量机器人、三维激光扫描仪和其他图形图像采集设备采集隧道变形数据的方法,提出了多媒体变形监测数据的数学处理流程,讨论了多媒体变形监测数据的存储、查询调用、分析和管理方法。研究表明,采用现代多媒体数据采集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建立隧道变形监测系统,能以数字、曲线、图形和图像等方式,来反映隧道的实时变形情况并随时提供预报报警信息,确保了隧道安全。

  • 标签: 地铁隧道 变形监测 多媒体应用 数据库 图形图像
  • 简介:黄山韧性剪切带位于东天山秋格明塔什-黄山韧性剪切带东部,是东天山地区最重要地质构造之一。分析其在黄山东一带表现出的构造形迹,并对该区构造变形期次作初步探讨。黄山韧性剪切带在黄山东一带构造形迹总体显示右旋剪切特征,后期存在左旋剪切,变形期次共4期,剪切应变值为2.4~0.73,有限应变分析认为,变形机制以压扁变形为主。

  • 标签: 黄山 韧性剪切带 构造形迹 变形期次
  • 简介:通过统计铜川单站53a历史气候,用Spss11.5对铜川站历史各项气象要素与各月平均气温、降水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找出前期各气象要素与预报的降水、气温相关性好的因子,用逐步回归方法进行模拟,得出铜川站的月平均降水、气温预报模型,用可视化语言VisualBasic6.0程序设计中的Adodc数据库技术方法,分别建立了铜川站的降水、平均气温预测因子数据库,63个相关性较好的因子进入模型,实现自动预测,并以Datagrib表格显示预测结果和预测因子组合。从近三年预测结果看,降水距平百分率在20%以内的准确率为30.6%;气温预报误差在1℃以内的准确率为50.0%。需要在实际业务中进一步检验,找出预报和实况的误差关系。

  • 标签: 气候预测 数据库 VISUAL BASIC6.0 铜川
  • 简介:龙门山地区不仅地表地质条件复杂,地腹构造及其断裂体系也复杂多样,使构造地震成像困难。因此,近十几年开展了一系列地震勘探研究工作:首先通过在矿山梁、天井等复杂构造区的二维地震勘探攻关,形成了基于地表条件的动态观测系统设计和宽线组合高覆盖采集技术,发现了一批潜伏构造,但是其构造复杂带的准确成像仍然存在问题;2007年,开始对三维勘探“禁区”的龙门山南段莲花山-张家坪地区开展三维地震勘探攻关,逐渐形成了有效的复杂山地三维地震采集、资料处理及解释的配套勘探技术,使山前带逆掩推覆构造成像问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加强钻井跟踪地震地质评价工作以提高钻探成功率。从而加速了龙门山前带油气勘探开发的过程。

  • 标签: 龙门山 复杂构造 地震勘探 构造成像 钻井跟踪评价 进展
  • 简介:一、露天矿边坡变形监测目的、内容1.露天矿边坡变形监测目的(1)提供矿山滑坡恶意警报,保障工作人员及设备安全,且在变形趋稳时解除警报,以利组织生产。(2)提供可靠监测资料以识别不稳定边坡变形和潜在破坏机制及其影响范围,以制定防灾、减灾措施。

  • 标签: 露天矿边坡 变形监测 GPS 应用 设备安全 工作人员
  • 简介:讨论了如何利用最小二乘曲线拟合对井架变形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并通过试验得到了拟合精度最高的多项式阶数和拟合曲线。最小二乘曲线拟合有效地消除了观测数据的偏差,准确地反映了井架的变形量,是井架变形监测数据处理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最小二乘 拟合 变形监测 井架
  • 简介:GM(1,1)具有要求样本数据少,运算方便,短期预测精度高等优点,因此而得到广泛应用;但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主要适用于单一的指数增长的模型,对序列数据出现异常情况很难预测。为了改善这一局限性,将其与多项式拟合进行组合,通过实例分析证明组合模型比单一模型拟合精度更高,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 标签: GM(1 1) 多项式拟合 预测
  • 简介:利用天气形势图、物理量场和雷达回波资料,对2008年53日下午武当索道一次雷击事故的天气条件和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成本次雷击事故的雷暴天气的大尺度环流背景是高空低槽和中低层低涡的共同作用。同时大气不稳定层结导致大气能量的不断积累是引起此次雷暴天气的直接原因,雷达上主体回波的移动位置与雷暴发生的时间基本吻合.同时武当特殊的地形作用也在此次雷暴天气中有着重要影响。

  • 标签: 雷击事故 气象条件 环流背景 物理量场 雷达回波
  • 简介:为了分析国家气候中心(NCC)气候预测产品对陕西各气候区域和不同月份的预测能力,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利用现行评分方法和同号率统计方法,对2000--2010年NCC气候预测产品对陕西降水和气温预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降水及其异常级评分多年平均值分别为57.9和63.4,同号率56.3%和57.7%。3、5、7—9、11和汉中、安康、商洛的评分及同号率较高。气温及其异常级评分多年平均值分别为74.3和76.4,同号率70.8%和72.0%。3、6—7、11和榆林、延安的评分和同号率较高。异常级预测的漏报率较高。

  • 标签: 月气候预测 异常级预测 漏报率 国家气候中心 陕西
  • 简介:凤凰铜矿是典型的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矿床,本文结合危机矿山最新成果,分析该矿的地质特征,总结成矿规律,指出下一步的找矿方向。

  • 标签: 地质特征 成矿规律 找矿方向
  • 简介:选取武夷甜槠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对其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枯枝落叶层、土壤层进行了碳贮量研究.结果表明:乔木层不同器官的含碳率表现为:C皮〉C叶〉C干〉C枝〉根,灌木层不同器官的含碳率表现为:C干〉C枝〉C根〉C叶,草本层是地上部分含碳率大于地下部分,枯枝落叶层的含碳率表现为:C叶〉C枝〉C果,土壤层的含碳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0~10cm和10—20cm土层之间土壤含碳率的差异性最显著.甜槠天然林生态系统现存碳贮量为315.13t·hm~,碳贮量主要集中在乔木层和土壤层中.甜槠天然林年净生产力是13.05t·hm^-2.a^-1,年固碳量是6.18t.hm^-2.a^-1.

  • 标签: 武夷山 甜槠天然林 含碳率 碳贮量
  • 简介:新疆哈密东天山构造岩浆带位于尾亚-罗布庄磁力高带上的喀拉塔格磁场小区,该带发育幅值在200~300nT的正磁场区,封闭磁异常对应于石炭纪石英闪长岩或隐伏基性侵入岩体。钳子C07-2磁异常为该区带高磁异常,最高幅值2340nT。经钻探验证,打出3层低品位含铜钛磁铁矿,总厚119m。据81个化学样分析,TFe约3.6%~28.80%,平均品位13.5%,TiO21.31%~2.33%。ZK0701-10/5层(111~113m)见有2m厚具工业品位的铜矿体和磁铁矿体,分析结果为Cu0.4%,TFe28.8%。该钻探成果为在哈密玉西地区寻找岩浆型钛磁铁矿提供了有力依据。

  • 标签: 哈密 钳子山 高磁异常 钻探验证
  • 简介:依据城多金属矿化区地质特征,结合已知矿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了矿区地球化学成矿环境,矿化地球化学判别指标,对区内新发现的异常进行了地球化学成矿环境分析和异常识别,提出了区内有寻找热液型多金属的找矿靶区。

  • 标签: 长江中下游 城山多金属矿化区 地球化学勘查 远景预测评价
  • 简介:2012年316日~17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河南省测绘局与平顶市、郑州市人民政府分别在平项、郑州市召开数字平顶、数字郑州建设项目验收与成果发布推广会。平顶、郑州市被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授予“全国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市”称号。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维森、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大卫、副秘书长胡五岳、河南省测绘局局长贾志伟、郑州市市长马懿、平顶市副市长王富兴等出席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高俊等有关专家与会。河南省人民政府、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河南省测绘局、郑州市、平顶市人民政府及各县区政府、各市直有关局委、各省辖测绘主管部门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 标签: 平顶山市 郑州市 “数字城市” 建设项目 中国科学院院士 地理信息
  • 简介:通过对2009年79日姚安6.0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前兆和宏观异常及其特征分析,认为前兆和宏观异常同步出现,对楚雄地区及邻区的中强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 标签: 姚安6.0级地震 前兆异常 宏观异常 云南省
  • 简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916—19日渭河流域致洪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结果发现:巴湖横槽、乌拉尔阻塞高压、低涡切变和副热带高压为连续暴雨的产生提供有利的环流天气背景条件。低涡切变的维持为大降水的产生提供了充分的动力抬升条件。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的有利配置加上旺盛深厚的垂直上升运动,将低层高温高湿的水汽抽吸到雨区上空。雨区位置随200hPa急流南压而南移,暴雨区与850hPa偏东急流位置对应较好。巴湖横槽转竖,引导冷空气大举南下,预示着持续阴雨天气结束。

  • 标签: 渭河流域 致洪暴雨 诊断分析 低涡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