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综合运用钻井岩心、测录井等资料,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和粒度分析等方法,对渤海湾盆地洼陷古近系沙中亚段深水重力流沉积类型及其沉积特征、沉积模式展开研究。研究表明,洼陷沙中亚段深水重力流沉积主要发育滑塌沉积、碎屑流沉积和浊流沉积3种成因类型。滑塌沉积以包卷层理、液化砂岩脉、阶梯状小断层、变形岩层与未变形岩层叠置为典型特征。碎屑流沉积中砂质碎屑流沉积分布较广,以突变的底部接触、块状层理、泥岩撕裂屑、土黄色泥砾、突变或不规则的上接触为典型识别标志。浊流沉积则以正粒序层理、底部冲刷和槽模、薄层砂泥互层、不完整的鲍马序列为典型识别标志。滑塌沉积主要发育在角洲前缘斜坡根部,在滑塌沉积前方形成碎屑流沉积,碎屑流向前搬运的过程中,流体被稀释逐渐转化成浊流。滑塌型深水重力流沉积整体分为近源沉积、中部沉积和远源沉积3个部分:近源沉积主要发育具变形构造的滑塌沉积和厚层块状砂质碎屑流沉积;中部沉积主要发育砂质碎屑流沉积及浊流沉积;远源沉积以薄层浊流沉积为主。

  • 标签: 沉积特征 沉积类型 沉积模式 滑塌型重力流 临南洼陷
  • 简介:苏里格气田是我国典型的致密气储层发育,苏里格气田东区储层砂岩较为致密,对盒8-山1段储层特征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通过岩芯观察、岩心物性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分析等分析手段,对区盒8-山1段的成岩作用,以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经分析得出结论,目的层段压实、交代、溶蚀、胶结作用等对研究区储层物性影响较大。

  • 标签: 苏里格气田 成岩作用 储层物性
  • 简介:本文介绍了作者所开发的一套实用型黄土坡体“维最危险滑裂”搜索和稳定性评价软件系统的核心思想,即采用MonteCarlo随机搜索法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优化方法,高效生成一系列接近(或包含)“最危险滑裂”的维滑裂,并以Hungr法所确定的稳定性系数最小为筛选依据,搜索确定任意形态黄土坡体的“维最危险滑裂”,进而基于已知的“维最危险滑裂”,进一步考虑各种可能的参数变化,进行严密的稳定性分析和评价。

  • 标签: 黄土滑坡 三维最危险滑裂面 稳定性评价
  • 简介:介绍了省市县一体化短预警业务系统的架构、流程设计、系统界面和关键技术,并且阐述了业务化效果。系统开发采用了一系列现代信息技术,包括了通过数据集成的预警判别技术、综合GIS层次化显示技术、多网页交互联动技术以及层次化多渠道提醒反馈跟踪技术。该系统实现了“平台一体化、业务集约化、岗位多责化”等综合业务功能,供省、市、县3级部门应用,实现省级监测、短预警产品对县市的直接指导,在短监测预警业务上较好地做到集约化、扁平化。

  • 标签: 短临 扁平化 集约化 监测 预警
  • 简介:针对航空重力向下延拓计算过程中的不稳定性,提出了扰动位空中球面边值问题,以航空重力测量数据作为扰动位在空中球面上满足的边值条件,得到扰动位空中球面边值问题,在球外部即为经典的球外边值问题,但对于球内直到地面则没有封闭的解析形式,给出了空中球面球内到地面区域的级数解,对于认识空中重力测量数据向下延拓特征和实际应用具有参考意义.利用地面实测数据计算结果表明,对于1km航高的测量数据,一阶解可满足厘米级高程异常的解算精度.

  • 标签: 航空重力测量 重力异常 空中球面边值问题 级数解 扰动位
  • 简介:2009年在安徽西梢地区铁矿普查过程中发现了地热异常,为了更加详细的了解地热异常信息判别断层含水性,2012年采用CSAMT法对异常区几条主断层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CSAMT法在覆盖区寻找地热资源中有很好的反映.

  • 标签: CSAMT法 地热勘探 断裂构造 低阻带 张性断层
  • 简介:浅水角洲储集层在陆相湖盆油气勘探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基于密井网资料的精细研究仍十分缺乏。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为指导,以松辽盆地扶余油田DT91区块白垩系泉头组四段第Ⅲ砂组14余口取心井的岩心资料和700余口密井网测井资料为对象,分析了高频基准旋回下浅水角洲及其砂体的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浅水角洲储集层主要发育在河道、漫溢砂、分流砂坝、天然堤、决口扇和席状砂等6种成因砂体,以河道砂体和分流砂坝砂体为主。(2)在岩心和测井曲线上可识别出河道底部冲刷、进积—退积作用、退积—进积作用和湖泛等4种基准旋回物理界面;并识别出3大类、7亚类超短期基准旋回类型。(3)高频基准旋回演化过程中,湖泊浅水角洲沉积区可容空间变化不大,沉积物供给通量在可容空间增长速率(accommodationincreasingrate,A)和沉积物供给通量(sedimentsupplyrate,S)的比值A/S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进而控制着成因砂体的数量和空间接触关系。当A/S值由小变大时,浅水角洲的规模快速变小,成因砂体的数量也相应减少;同时,成因砂体垂向接触方式由下切叠加式→加积叠加式→孤立式变化,砂体平面分布的复合连片程度也发生由高到低的变化。

  • 标签: 基准面旋回 浅水三角洲 成因砂体 发育规律 扶余油田 松辽盆地
  • 简介:本文通过卫星影像解译、地质地貌调查、地质探槽开挖、断错地貌测量和样品年代学测试,对迦巴瓦构造结谣侧的里龙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里龙断裂是一条以右旋走滑活动为主、兼有挤压逆冲的北北西向断裂,其最新活动时代为全新世;该断裂晚第四纪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3-4mm/a,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10-0.15mm/a。研究还表明,迦巴瓦构造结晚第四纪以来的向北俯冲运动已经停止,喜马拉雅构造结地区的构造变形主要受阿萨姆构造结的俯冲影响。

  • 标签: 南迦巴瓦构造结 里龙断裂 晚第四纪运动特征
  • 简介:为缓解宁油田合理开发与地质环境问题的矛盾,基于“3S”技术并现场调查宁油田的地质环境背景及特征,采用工程类比法参考临近油田评估结果,针对该油气田地质环境进行现状与预测评估,查明该油气田的开发主要造成土地资源占压与地形地貌损毁的不良地质问题,而其水文地质及地质灾害问题影响较轻。针对上述不同影响程度的地质环境问题,提出场地整理+植被绿化的综合治理方法进行治理,并开展水文地质监测工作,有利于该油气田的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治理,对其可持续开发具有重要实际价值与指导意义。

  • 标签: 矿山 地质环境保护 恢复治理方案 鄂尔多斯盆地 宁东油田
  • 简介:基于精密潮沙模型分析了略最低低潮面相对理论最低潮比值的空间分布,等值线图表明比值在空间上分布复杂,略最低低潮比值法的适用性不能以距离或潮没类型相似性作为判断标准.以中国沿岸3组典型验潮站为例,统计不同同步时长下的传递精度.统计结果表明,同步时长达到7d,传递误差已较稳定,但可能存在系统偏差,取决于该方法的适用性.文中给出了比值在中国近海的等值线分布图,可作为适用性判断的参考.

  • 标签: 深度基准面 传递方法 略最低低潮面 传递精度 同步时长
  • 简介:2015年1月9日,云南地区出现大幅度水位同步转折上升现象,而地下流体群体异常的聚集区可能是未来强震的孕育区,及时排除环境等干扰因素,对确定地震危险区很有帮助。本文选取澄江井和建水井的水位观测数据,分析降雨量与水位变化的关系,认为滇地区的水位年变化与雨季降雨量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本文对澄江井和建水井2012--2014年的水位异常信息进行提取,对其映震情况进行了总结,研究表明滇地区降雨量对水位引起的异常,主要表现在变化幅度和变化时间等方面。此次出现的水位同步转折上升现象多为降雨干扰影响。

  • 标签: 降雨量 水位变化量 澄江井 建水井 滇南地区
  • 简介:利用疆地区6个国家气象站1961—2016年汛期(5—9月)逐日降水序列资料,分析了疆地区降水集中度(PCD)和集中期(PCP)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56a来,疆地区汛期PCD平均为0.35,呈逐年微弱减小趋势(-0.02·(10a)^-1),表明汛期降水趋于均匀化;汛期PCP平均为35.0候,呈逐年推迟趋势(0.45候·(10a)^-1),表明汛期降水有所推后。汛期PCD和PCP空间分布不均匀,南部平原大、北部山区小,最小值均出现在天山北麓巴里坤。汛期PCD和PCP在整个时段内都存在13a左右的长周期变化,且前者在1996年发生突变,以下降趋势为主,表明降水集中度逐渐减弱,趋于均匀化。通过汛期降水量与汛期PCD、PCP的相关合成分析,发现少水年PCD较多水年偏大,而多水年PCP较少水年偏晚。

  • 标签: 汛期 降水 集中度 集中期 时空分布
  • 简介:为准确定量评价注水油藏吸水效果,引入新基尼系数,改进了传统基尼系数吸水剖面分析模型;定义吸水优劣分界点,区分原有基尼系数相同而吸水分布差异大的注水情况,简化了传统面积比值算法。将新模型用于滨649区块注水井吸水剖面分析,A井新基尼系数1.58,吸水优劣分界点在层厚百分比59.77处,每米吸水百分数33.60,A1层、A2层、A3层、A9层属于吸水较劣层;B井新基尼系数1.62,吸水优劣分界点在层厚百分比54.86处,每米吸水百分数25.94,B1层、B4层、B5层、B6层属于吸水较劣层。解决了传统基尼系数在两口井相同(0.37)而吸水分布差异大情况下无法量化区别的问题。

  • 标签: 新基尼系数 洛伦兹曲线 吸水均匀程度 滨南649区块
  • 简介:为探讨乐安岩体的岩石类型、岩浆来源和成岩构造环境,对其开展了岩石学及主、微量元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乐安岩体由乐安单元、太平单元和王元单元构成岩石序列,其岩石具片麻状构造、似斑状结构,塑性变形明显,常见微粒交生体、镁铁质包体和同深成岩墙;其SiO2含量变化大,弱过铝质,属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稀土元素含量高,稀土配分曲线右陡倾,轻重稀土分馏明显,Eu中等负异常,富集Rb、Th、U、Ce、Nd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P、Sr、Ba,属低Sr、高Y、高Ba花岗岩类。研究认为,乐安岩体属壳源或S型花岗岩,主要来源于砂屑质源区,但有明显的幔源岩浆混入,其形成于后碰撞局部挤压构造环境,经历了黑云母脱水熔融作用。

  • 标签: 乐安岩体 主量元素 微量元素 岩石学 加里东 花岗岩
  • 简介:南北地震带南段大震活动频繁。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震近场范围场点的地震危险性与地震破裂产状及其尺度密切相关。因此,在南北地震带南段需要考虑潜在震源维特征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区划研究。本文在充分搜集大震发震构造资料的基础上,在南北地震带南段构建了考虑震源尺度和产状的潜在震源模型,改进了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进而对该地区进行地震区划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潜在震源维特征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可以有效地反映南北地震带南段发震构造的产状和尺寸特征,提高地震区划结果的合理性。

  • 标签: 南北地震带南段 潜在地震破裂面源模型 地震危险性分析 地震区划
  • 简介: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在海南寨港红树林中的天然海莲(Bruguierasexangula)群落和人工无瓣海桑(Sonneratiaapetala)群落区,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和LI-8100A土壤碳通量测定系统,每月6~11日,在6块采样地,分别采集气样和土样,测定了土壤理化指标,测量和估算了土壤CO_2和CH_4排放通量。在研究中,对采样点的土壤进行了4种处理,分别为去除土壤中的植物根系、去除土壤中的凋落物、去除土壤中的植物根系+凋落物、保持土壤原状,对比了4种处理下土壤CO_2和CH_4排放通量,分析影响天然海莲群落和人工无瓣海桑群落区土壤CO_2和CH_4排放通量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天然海莲群落和人工无瓣海桑群落区土壤的平均CO_2排放通量为(420.0±26.1)mg/(m~2·h),平均CH_4平均排放通量为(29.9±1.4)mg/(m~2·h),人工无瓣海桑群落区土壤的CO_2和CH_4排放通量显著大于天然海莲群落区;植物群落类型,尤其是植物根系,能明显影响土壤CO_2和CH_4排放通量,土壤表面凋落物覆盖、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含水量、气温和降水量都能影响土壤CO_2和CH_4排放通量。

  • 标签: 红树林 土壤 二氧化碳 甲烷 排放通量 海南东寨港
  • 简介:利用2003—2013年湖北省峡谷地加密自动站资料、常规观测资料、NCEP/NCAR逐6h再分析资料,对峡谷地突发性中尺度暴雨过程进行分型,并从环流背景及天气系统、环境场、地形影响等方面分别进行分析阐述,确立有预报意义的概念模型。结果如下:2003—2013年间,峡谷地突发性中尺度暴雨过程分为西南低涡前冷暖切变结合型、东北冷槽尾部南北气流汇合型和副高内部边界层辐合型类。其中,西南低涡前冷暖切变结合型,以天气尺度强迫为主,低层冷暖切变结合区对中尺度暴雨预报指示意义强,地面上以北风气流为主,峡谷入口处南侧迎风坡抬升作用强,峡谷附近温度场呈Ω型,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形成后多沿峡谷向东移动;东北冷槽尾部南北气流汇合型,天气尺度系统明显,低层冷切变尾部辐合区对中尺度暴雨预报指示意义强,地面上、北两支气流并存,在峡谷入口处交汇进入峡谷,MCS形成后多由北向南移动;副高内部边界层辐合型,以边界层辐合和地形强迫抬升为主,边界层弱切变对预报指示意义强,地面上以偏南气流为主,进入峡谷后受地形阻挡作用,形成逆时针旋转的中尺度辐合中心,配合峡谷入口北侧迎风坡地形抬升作用,动力强迫达到最强,MCS形成后多由南向北移。在上述分析基础上,建立了峡谷地类中尺度暴雨概念模型。

  • 标签: 三峡谷地 中尺度暴雨 地形强迫 概念模型
  • 简介:宁波天一阁收藏的《诗音谱略》是晚清著名经史大家黄式的遗稿,历史上杭州丰华堂和萧山朱鼎煦都曾有过收藏。该稿本辑录的内容有些混乱,其前半部分并不是《诗音谱略》的,而是属于黄氏另一稿本《音韵部略》。稿本后半部分把《诗经》韵脚字进行排比归类,研究了《诗经》时代的古韵分部问题,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标签: 黄式三 稿本 《诗音谱略》 上古音
  • 简介:为探讨保山地块新生代岩浆侵位时代,揭示其成因和形成动力学机制,重建保山地块新生代演化历史,对保山地块东南缘沧源新生代岩浆岩中部分中酸性岩体和岩墙开展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沧源地区新生代中酸性岩体和岩墙均侵位于40-41Ma,与澜沧新生代花岗质侵入岩年龄相当,为保山地块新生代早期岩浆活动的重要组成。沧源和澜沧新生代岩浆岩总体具有较强的轻-重稀土、特别是中-重稀土分馏,无明显Sr、Eu负异常,具高的Sr/Y、La/Yb、Gd/Yb值,与C型埃达克岩类似。样品的^86Sri/^87Sr8为0.7065—0.7103,εNd(t)为-3.6--5.6。沧源新生代岩浆岩很可能来自石榴斜长角闪岩源区在30—40km深度的部分熔融。通过岩相学和地球化学分析,首次在沧源新生代岩浆岩中识别出-41Ma的A型花岗岩。结合区域构造一岩浆研究成果,认为沧源-澜沧新生代岩浆带与青藏高原碰撞导致的东部岩石圈块体东向挤出作用存在密切联系。

  • 标签: 保山地块 新生代 C型埃达克 A型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岩石成因
  • 简介:佛齐地处东西水道之要冲,是两宋时期南海强国及东南亚贸易中心。本文以《诸蕃志》《宋史》等文献为中心,结合国际学界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佛齐在10至13世纪称霸南海的主客观因素,考察它与宋代中国海上交往情况,探讨佛齐在中国与印度、中东海上贸易中所起作用,揭示佛齐对于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价值。

  • 标签: 三佛齐 宋代 海上丝路 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