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海洋潮汐和大气、海洋、海冰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它对地球气候有复杂而深远的影响。海潮对流经大陆沿岸或大陆架的洋流有很强烈的作用。潮汐流产生混合湍动;潮汐耗散和内潮波效应对海洋环流的传输和循环也有一定的影响。1995年前后,使用TOPEX/POSEIDON测高卫星资料,建立了十多个海潮模型。研究表明,1994—1996年期间发展起来的正压波海潮模型在深海的精度为2~3cm,空间分辨率为50km量级,在浅海区域的精度显著下降。近年来运用更加成熟精细的流体动力学理论模型,在数据同化技术中使用时间跨度更长的测高资料,已经建立了一些改进的海潮模型。该文使用验潮站潮汐常数、测高资料以及交叉点资料,评估了6个海潮模型在浅海区域(包括中国海海域)的表现,以应用于今后对海平面的研究。初步分析表明,浅海区域的海平面高度的误差仍然相当显著。要发展海洋潮汐模型需要进一步减小潮汐混淆效应,提高长周期潮汐的精度,尤其在浅海区域。模型的改进必将增进对潮汐现象的认识,促进学科间进行相互融合和相互渗透的研究(例如潮汐摩擦引起的月球自转的长期缓慢减速、地球内部结构的物理学研究等)。
简介:从1990年以来,以阿纳达科(Anadarko)为首的合作项目已经在阿尔及利亚的伯开恩(Berkine)盆地发现了超过20亿桶油当量的油气储量。自1986年项目开始实施,到1998年HBNS油田首次投产,共经历12年的经营历程。阿纳达科公司是1986年进入阿尔及利亚的,当时其前身潘汉德勒东方(PanhandleEastern)公司与阿尔及利亚国家油气公司(SONATRACH,本文译为索那恰奇)签订的液化天然气合同刚刚失败。那时,由于旧的石油法限制了合同的执行,许多外国公司都撤出了阿尔及利亚。阿纳达科却认为在伯开恩盆地存在一个储量丰富而未勘探的含油气系统,但由于地表沙丘和地下盐层的影响,使地震剖面难以识别,钻探难以开展。1990年1月,根据新油气法签订了一个产量分成合同,使阿纳达科有权勘探5百万英亩(2百万公顷)的土地,作为交换,阿纳达科要投入1亿美元的义务工作量。阿纳达科的首口探井经1991年11月的测试是口干井。此后对运移通道的研究以及新的二维地震数据的采集,使该公司在1993-1998年期间发现了9个重要油气田(单井自喷产量达到21,395桶/日)。自HBNS油田在1998年5月首次投产以来,原油日产量在3万桶至7万桶之间变化。随着其他油田的开发,到2003年原油日产量将超过30万桶。阿纳达科合作项目的成功应归于管理层的远大目标和承担风险的勇气、对富有远景但尚未勘探的含油气系统的深刻认识、项目的有利时机(在比较有利的新油气法出台前夕进入合同谈判)、与索那恰奇建立的良好关系、应用新技术(地震和钻井)以及履行长期的义务勘探工作量。未来的挑战集中在为了阿尔及利亚和外国投资者的共同利益,有效而及时地开发所发现的油气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