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通过对白银地震台洞体应变观测资料趋势变化的分析,发现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和2016年门源6.4级地震前均出现了趋势变化异常,认为该地震台洞体应变观测能够很好地记录到当地的地壳变化信息。
简介:在我国各地区承灾体特征差异性明显,且西南地区经历多次灾后重建,承灾体种类及其脆弱性呈多元化趋势的情况下,传统的通用数据标准已不再适用。此外,传统手工填写的数据采集方式导致数据汇总耗时耗力,且无法保障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和时效性,严重影响了震害预测和灾后应急响应等工作的开展。本文以城镇规划数据为基础,依托智能移动终端,构建数据采集与动态更新一体化系统。系统通过对数据采集条目与流程进行定制优化,使其适应西南地区县城情境,实现了数据的标准化采集和实时录入。同时系统与城镇规划数据有机结合,利用实时采集的承灾体数据对城镇规划数据进行动态更新。其次引入智能化的承灾体数据交叉自动检验模块,确保数据准确。四川省丹棱县的应用示范表明,本系统显著改进了承灾体数据采集的准确性、一致性与更新速度,极大地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为灾情获取和评估打下坚实基础,有效提高了西南县市震害防御和应急救援能力。
简介: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处于地震灾害高风险区域的城镇数量也不断增加。在城镇防震减灾工作管理体系中,市县地震部门的防震减灾工作是关键。然而,这些基层部门在推进防震减灾工作中面临着公共服务科技含量不高、工作手段缺乏、基础数据缺乏等难题。本文针对城镇地震防灾与应急处置的关键环节和薄弱部位,研究针对性强、操作简便的城镇地震防灾与应急处置一体化服务系统,为市县地震部门平时的震害防御、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应急准备以及震时应急响应和震后应急处置提供重要依据、工具和手段,全面提高市县防震减灾能力。从而提高为城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能力,为城镇化建设营造安全的抗震环境。
简介:为探讨乐安岩体的岩石类型、岩浆来源和成岩构造环境,对其开展了岩石学及主、微量元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乐安岩体由乐安单元、太平单元和王元单元构成岩石序列,其岩石具片麻状构造、似斑状结构,塑性变形明显,常见微粒交生体、镁铁质包体和同深成岩墙;其SiO2含量变化大,弱过铝质,属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稀土元素含量高,稀土配分曲线右陡倾,轻重稀土分馏明显,Eu中等负异常,富集Rb、Th、U、Ce、Nd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P、Sr、Ba,属低Sr、高Y、高Ba花岗岩类。研究认为,乐安岩体属壳源或S型花岗岩,主要来源于砂屑质源区,但有明显的幔源岩浆混入,其形成于后碰撞局部挤压构造环境,经历了黑云母脱水熔融作用。
简介:刘村岩体岩石类型主要为中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部分为粗中粒二长花岗岩,两者呈渐变过渡关系。具准铝质-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特征。其LREE/HREE、LaN/YbN值较大,显示其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富集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岩石总体具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Th富集,sr、Ba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U、La、Ce、Nd、Hf、Zr富集,Nb、Ta、Ti亏损,岩体整体亏损HFSE,富集LILEi,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刘村岩体206Pb/238U年龄为123.2±2.2Ma,属早白垩世岩浆活动产物,代表刘村岩体的成岩年龄。刘村岩体富集一强富集的元素有W、Mo、Zn、As、Sb、Hg、Cu、Au等,表明该岩体是铜及多金属富集成矿的有利地段。
简介:浅水三角洲储集层在陆相湖盆油气勘探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基于密井网资料的精细研究仍十分缺乏。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为指导,以松辽盆地扶余油田DT91区块白垩系泉头组四段第Ⅲ砂组14余口取心井的岩心资料和700余口密井网测井资料为对象,分析了高频基准面旋回下浅水三角洲及其砂体的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浅水三角洲储集层主要发育在河道、漫溢砂、分流砂坝、天然堤、决口扇和席状砂等6种成因砂体,以河道砂体和分流砂坝砂体为主。(2)在岩心和测井曲线上可识别出河道底部冲刷面、进积—退积作用面、退积—进积作用面和湖泛面等4种基准面旋回物理界面;并识别出3大类、7亚类超短期基准面旋回类型。(3)高频基准面旋回演化过程中,湖泊浅水三角洲沉积区可容空间变化不大,沉积物供给通量在可容空间增长速率(accommodationincreasingrate,A)和沉积物供给通量(sedimentsupplyrate,S)的比值A/S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进而控制着成因砂体的数量和空间接触关系。当A/S值由小变大时,浅水三角洲的规模快速变小,成因砂体的数量也相应减少;同时,成因砂体垂向接触方式由下切叠加式→加积叠加式→孤立式变化,砂体平面分布的复合连片程度也发生由高到低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