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西岭金矿是世界级的巨型单体金矿床,该金矿含金3.81 g/t,回收价值大.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矿物自动分析仪(AMICS)等技术手段,对西岭金矿的矿石成分、矿物组成、金及其载体矿物的嵌布粒度和赋存状态等工艺矿物学特征进行分析,明确了西岭金矿的选冶特性.结果表明,矿石中金主要以自然金和银金矿的形式存在;金属矿物大部分为黄铁矿,少量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毒砂等;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其次为白云母、斜长石、钾长石等;矿石中金矿物主要以裸露金形式产出,其嵌布粒度主要集中于10μm以上;金矿物与黄铁矿的嵌布关系较为紧密,黄铁矿的嵌布粒度相对较粗,在合适的磨矿细度下,较易通过全硫化物浮选方式对金进行回收.在工艺矿物学分析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全硫化物浮选工艺对西岭金矿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合适的磨矿细度和药剂制度条件下,全流程闭路试验获得了...
简介:以云南滇西某复杂难选铁矿为研究对象,采用X-荧光光谱分析(XRF)、化学多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该矿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铁矿所含回收价值最高的金属元素为铁,矿石中的铁元素主要以磁铁矿形式存在,硫化矿主要包括磁黄铁矿、黄铁矿和闪锌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蛇纹石和滑石等.基于该矿的矿石性质,采用阶段磨矿阶段选别、磁选和浮选脱硫的联合选矿工艺对铁矿石进行选别,通过研究磁场强度、磨矿细度、活化剂种类、捕收剂种类以及起泡剂种类等工艺参数对铁矿石磁选提质及浮选脱硫的影响规律,获得最佳工艺参数条件并依据获得的最佳工艺条件开展闭路试验,最终获得S品位为21.90%、S回收率为68.52%的硫精矿,以及TFe品位为61.56%、TFe回收率为67.41%、S含量为0.67%的铁精矿.结果可为该铁矿石资源高效利用提供支撑.
简介:摘 要:在现阶段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经济发展持续稳步推进的大背景下,我国的钢铁工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在国内,各个钢铁企业随着稳步发展的进行,其对于矿石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提升,但是国内的矿山生产总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钢铁企业的需求。基于此,我国钢铁企业就需要依靠国外的铁矿石资源进口来满足自身的需求。但是依靠国外的铁矿石资源就导致其发展会受到国外铁矿石供应量的影响,甚至是控制。因此,为了尽量减少这种问题得出现,就需要对于国内生产的铁矿石资源进行更好的利用,使得钢铁企业的铁矿石可以尽量实现自给自足,进一步缓解进口铁矿石所给钢铁企业带来的各方面的压力。而想要尽量维持住在现有铁矿石总量的基础上的利用率和生产质量,就必须要依靠科技的进步和在企业中的更好的应用。这就要求提升铁矿的选矿技术以及在现有的科技水平基础之上,尽量快速高效的提升所适用的工艺方法。
简介:老挝某硫氧混合型铜矿矿石铜品位1.23%,铜氧化率为26.02%,含金3.03 g/t,大部分金以粒间形式和包裹形式存在.矿石中含有10%明金,可采用重选将其预富集,硫化铜矿物及其它形式金矿物占比大,宜进行浮选.采用重浮联合流程对铜、金进行综合回收,避免明金的损失,获得技术指标为:重选精矿金品位高达915.50 g/t、金回收率12.09%;在活化剂采用硫化钠1 000 g/t+硫酸铵500 g/t、捕收剂采用戊基黄药60 g/t+丁基铵黑药60 g/t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下,浮选精矿中铜品位达27.48%、作业回收率为91.38%,金品位为59.25 g/t、作业回收率为90.93%,很好地实现了对铜、金的综合回收.
简介:摘要:我国作为世界上的工业大国,近年来工业发展迅速,而工业作为第二产业,在新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引入高新技术,提高生产力以及生产效率。钣金加工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一环,钣金也是许多工业发展的基础材料,本文通过对钣金加工阻焊工艺进行研究,以期为钣金组焊工艺的进步,工业生产效率贡献参考。
简介:微细粒矿物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采用常规选矿方法浮选效率低.载体浮选作为一种有效的微细粒矿物浮选技术,通过采用合适的载体,可显著提高微细粒矿物的浮选效率.阐述了微细粒矿物的表面性质与浮选行为,以及载体浮选的基本原理,载体与微细粒矿物的相互作用机制.分析了微细粒矿物载体浮选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对载体浮选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针对同类载体、异类载体和分支载体三种载体浮选,指出了各类载体浮选的特点和优缺点,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载体浮选的进一步工业应用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铁矿选矿工艺的优化和改进对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以及减少环境污染至关重要。本文综合分析了传统选矿工艺流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首先,针对技术方面,新型选矿设备的应用和先进测控技术的采用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其次,环保方面的改进措施包括生物浮选和废水处理技术的应用,以及废渣资源化利用,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最后,经济效益改进方面,节能减排措施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将促进选矿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案例分析与对比,本文验证了这些改进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这些研究成果将为铁矿选矿工艺的改进提供理论指导,并推动铁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