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对卡伯值为11.4的深度脱木素硫酸盐竹浆分别进行了DQP、D0(EOP)D1和CEH3种不同漂序的漂白。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漂白剂用量下3种漂白竹浆的白度均达到80%,以DQP和D0(EOP)D1为代表的ECF漂白具有很好的白度稳定性。打浆后发现,这3种漂白竹浆的强度性能都较好,其中D0(EOP)D1漂白竹浆的各项强度性能最佳。达到相同的漂终白度80%时,DQP和D0(EOP)D1漂白废水的污染负荷均比CEH漂白废水低得多,其中AOX仅为CEH漂白废水的1/10左右,说明ECF漂白具有更好的环境友好性。综合考虑漂白浆的白度、白度稳定性、强度和对环境的友好性,D0(EOP)D1漂序是硫酸盐竹浆ECF漂白的较佳选择。
简介:采用酸性、中性及碱性纤维素酶对漂白硫酸盐思茅松浆的酶促打浆进行研究,探讨了各种酶在不同反应体系下对漂白硫酸盐思茅松浆打浆性能和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碱性纤维素酶预处理对纸浆的打浆度提高不明显,因此该酶不适合用于酶促打浆;用适量酸性和中性纤维素酶预处理后,纸浆物理性能有所降低,但打浆度得到明显提高,可降低打浆能耗,因此酸性和中性纤维素酶适用于酶促打浆。最后选择酸性和中性纤维素酶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温度和pH值对酶促打浆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性和酸性纤维素酶处理的最佳温度均为45-50℃、最佳pH值范围分别为4.8-5.8和2.8-5.8。
简介:为获得较高的还原糖转化率,用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优化了弱碱性亚硫酸盐预处理蔗渣的工艺条件并将预处理后的蔗渣进行高浓磨浆后再进行酶解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比了蔗渣原料纤维、预处理后和酶解后蔗渣纤维的结晶度和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在NaOH用量1.5%(化学品用量对蔗渣绝干质量而言)、Na2S03用量10%、液比1:5、蒸煮最高温度160℃、升温时间1h、保温时间1h的预处理条件下,酶解后的蔗渣还原糖转化率较高,为61.1%(对蔗渣原料)。预处理后蔗渣纤维素的结晶度由预处理前的57.1%变为63.3%;酶解后蔗渣纤维素的结晶度由预处理后的63.3%变为55.6%。蔗渣纤维经预处理后和酶解后,各晶面的晶体尺寸增大。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预处理后和酶解后的蔗渣纤维在1037cm^-1处出现了磺酸基的特征峰,说明预处理后蔗渣纤维的部分木素被磺化。预处理后蔗渣纤维表面形成许多微孔,暴露出大量的细小纤维,纤维比表面积增大;酶解后,蔗渣纤维的结构被破坏.有大鼍的残余块状木素。
简介:对硫酸盐竹浆包含漆酶/天然介体漂白段的全无氯(TCF)漂白各段的残余木素进行了GPC、TGA、FT—IR、‘H-NMR和”CNMR分析,主要探讨漆酶/天然介体体系(LMS)漂白的机理。分析表明,随漂白的进行,竹浆残余木素的总体变化趋势为分子质量降低;经LMS处理后,竹浆残余木素的热稳定性变差,更易在较低温度下热解;竹浆木素为GSH型,结构单元以G为主,苯丙烷单元之间的连接以β-O-4’为主,此外还有β-1’和β-5’连接。原浆木素中的羟基以酚羟基为主,苯丙烷单元中S的含量(以物质的量计,下同)少于1/3;0段残余木素中,脂肪族羟基比酚羟基多,且有少量-COOH、-0CH3被脱除,苯丙烷单元中G〉H〉S;LMS段残余木素中的羟基以脂肪族羟基为主,S单元含量增加,H单元含量减少,β-1’连接增加,β-5’连接很少。
简介:聚木糖酶(EC3.2.1.8)能专一性地催化水解硫酸盐浆中的聚木糖而提高硫酸盐浆的可漂性.聚木糖存在于浆中的形式有:聚木糖衍生有色物、木素-聚木糖复合体、机械性缠绕木素的聚木糖及影响纤维润胀的聚木糖.聚木糖酶在硫酸盐浆含氯漂白流程中的作用底物可能不同于过氧化氢漂白流程中的.聚木糖酶在硫酸盐浆含氯漂白流程前可能作用于机械性缠绕木素的聚木糖或与木素化学键连接的聚木糖,从而改善浆的漂白性能;而聚木糖酶处理过氧化氢漂白的硫酸盐浆可能作用于与木素化学键连接的聚木糖或聚木糖衍生有色物,直接漂白硫酸盐浆.聚木糖和木素在纤维细胞壁和不同的纤维类型中的分布,对聚木糖酶辅助漂白硫酸盐浆起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