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考察了钙皂和铬皂的形成条件及制革准备和鞣制工段中金属皂的生成情况;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金属皂形成的影响及对金属皂形成的抑制和脱除效果。结果表明,在制革pH范围(pH2~13)内,脂肪酸和钙离子有结合形成钙皂的可能,钙皂形成的最适pH值为7~11;铬皂形成的最适pH值为4.5~5.5,铬鞣后期提碱至pH4.0左右,适合铬皂的产生;具有较长碳链疏水基和较高EO值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加入能有效抑制金属皂的形成,并对金属皂有较好的分散效果;在浸灰、软化、浸酸和铬鞣等工序的前期加入适合的表面活性剂,可以抑制金属皂的形成,并对形成的金属皂有较好的去除作用。
简介:用荧光双标记技术研究了浸水、酶法脱毛、软化和鞣后酸性软化过程中蛋白酶的相对分子质量对其在皮/革内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水和脱毛过程中,由于牛皮厚度大、粒面附有表皮和毛、皮胶原纤维未分散,蛋白酶不能渗透整层牛皮,并且酶的相对分子质量对其在皮内的传质影响很小。软化过程中,由于表皮和毛去除彻底、胶原纤维分散良好,蛋白酶较易渗入裸皮,且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酶的渗透速率明显更快,故选用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酶对均匀软化具有重要意义。鞣后酸性软化过程中,尽管削匀蓝湿革薄且胶原纤维分散好,蛋白酶却不能完全渗透蓝湿革,酶的相对分子质量也基本不会影响蛋白酶在革内的传质。这可能是因为酸性蛋白酶的用量少、在浴液(pH3.5,铬含量27mg/L)中溶解不完全,且易与蓝湿革表层的铬结合。
简介:本研究在明确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意义的基础上,采用演示用的powerpoint软件,制作出了《皮革分析检测》教学用多媒体课件。该课件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声音、图片和录象等素材组合成多媒体教学课件,能够让教师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随时根据具体情况来调用和结合各种媒体为教学服务,使皮革分析检测这门课程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直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并增强了专业兴趣,对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起到了很显著的作用。
简介:1俞从正同志简历俞从正,男,1946年生,陕西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天津科技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博士生导师,中国皮革工业协会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国皮革工业标准化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皮革科学与工程"、"中国皮革"杂志编委,"北京皮革"名誉编委.1970年毕业于原北京轻工业学院,1993~1994年受国家教委公派,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从事皮革工业环境保护及清洁工艺的研究工作.1994年11月起任皮革工程系主任、皮革工程学院院长兼党总支书记,至2003年10月根据陕西科技大学处级干部任职年龄限制,退出所兼任的院长及总支书记职务.2004年5月在行政工作上兼任经教育部审批的、纳入本科第三批次招生的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副院长,负责党务、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