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最大程度地控制我国食源性疾病发生,"食源性疾病监控技术研究"于2001年被列入"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食源性疾病监控技术研究"项目建立了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分析了1992年至2001年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对2002年部分个案进行了监测与分析.在常见食物病原菌DNA指纹图谱技术研究,PCR快速检测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满意结果.建立了鸡蛋中沙门氏菌危险性评估模型,对牡蛎中副溶血性弧菌进行了定量监测与危险性评估.建立了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库及信息系统.该研究将有效地提高我国食品卫生监督检测系统对食物中毒致病菌快速检测和鉴定水平,为全国系统监测提供技术支撑,为缩小我国食源性疾病监控技术与发达国家差距,科学地监控食源性疾病迈出了重要一步,为政府及国际食品法典提供了有价值政策依据.

  • 标签: 食源性疾病 危险性评估 监控技术 中国 监测数据库 信息系统
  • 简介:目的分析2010—2012年浙江省食源性疾病事件流行学特征,提出当前防控重点。方法对2010—2012年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报告系统上报食源性疾病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学分析。结果2010—2012年浙江省共上报食源性疾病事件95起。以微生物类事件为主,占58.9%,其中又以副溶血性弧菌为最常见,占23.2%;5~9月为食源性疾病事件高发月份,占66.1%,微生物类事件夏秋季发生更为频繁,在确定中毒食物种类中,以肉与肉制品最多,且每个季度均较多,以副溶血性弧菌、非伤寒沙门菌污染为主;其次是水产品,在二、三季度较多,主要是受到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误食毒蕈、误将亚硝酸盐当成食盐等调味品引起食源性疾病事件仍有发生。结论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重点是肉与肉制品、水产品及亚硝酸盐监管;落实食品安全健康教育,减少蕈类中毒发生;防控重点场所为宾馆饭店、集体食堂,重点类型为副溶血性弧菌等常见微生物污染事件。

  • 标签: 食源性疾病 浙江省 流行病学分析 食品安全
  • 简介:目的了解苏州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故流行学特征和趋势。方法收集2001—2013年苏州市各地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并进行描述性流行学分析。结果2001—2013年共发生食源性疾病暴发343起,发病7213人,无死亡病例。总体呈下降趋势;食源性疾病暴发高峰期为第三季度,占总起数46.9%(161/343);食源性疾病暴发多发生在集体用餐场所,占总起数56.6%(194/343)。报告明确或可疑致病因子214起事故中由微生物或可疑微生物引起占70.1%(150/214),毒素引起占16.4%(35/214),化合物引起占13.6%(29/214)。在实验室检出致病因子168起暴发事故中,83.3%(140/168)事故由10种致病因子引起,其中副溶血性弧菌导致最多,达61起(36.3%),发病人数达1436人。2009—2013年食源性暴发事故报告109起中查明原因食品共72起(66.1%)。原因食品被归因为5类食品,分别为水产品(33.3%,24/72)、肉制品(23.6%,17/72)、其他食品(15.3%,11/72)、混合食品(13.9%,10/72)、蔬菜(13.9%,10/72)。在暴发事故中较明确致病因子-食品组合有:红细胞凝集素和皂甙-蔬菜(菜豆)、毒蘑菇及其他植物毒素-野生植物、组胺和河鲀鱼毒素-水产品、农药-蔬菜、亚硝酸盐-调味料、副溶血性弧菌-水产品、金黄色葡萄球菌-肉制品。导致暴发污染环节最多是交叉污染(44.2%,50/113)。结论对苏州市13年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分析有利于加深对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学特征了解,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可以利用此资料预防食品生产或经营中污染,减少食源性疾病发生。完善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有助于提高报告率。

  • 标签: 食源性疾病 暴发 流行病学分析 预防对策
  • 简介:人体是一个"灵活"有机体,它能够应对正常情况和每天所遇到挑战。人体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生物系统。它具有消化、吸收、调节和反调节功能,能够改善和运行复杂新陈代谢过程,并能够为人体每个细胞提供生命所需

  • 标签: 新陈代谢过程 反调节 INTESTINE 营养问题 OSTEOPOROSIS 健康功效
  • 简介:目的概率评估上海市非伤寒沙门菌(以下简称"沙门菌")感染流行学负担,为上海市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60个街道/乡镇,通过入户问卷调查获得居民急性胃肠炎的人年发病及就诊情况。随机抽取上海市23家监测医院,获得患者采样率、检测率、阳性率等数据。从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获得沙门菌感染病例报告率。根据疾病发病与报告金字塔建立模型,采用蒙特卡洛模拟,从主动监测和被动报告两种方法估计上海市沙门菌流行学负担。结果上海市居民急性胃肠炎人群调查获得年发生率为23261例/10万,患者就诊率为20.47%(26/127)。监测医院腹泻病例粪便采样率为21.66%(5974/27587),沙门菌阳性率为3.53%(211/5974)。沙门菌阳性报告率为81.04%(171/211)。根据被动报告病例直接计算年发病率仅为5例/10万。被动报告概率估计上海市沙门菌年发病率为270例/10万[95%可信区间(95%CI):185~399],估计每年发病人数6.21万(95%CI:4.25~9.18),总低估系数为60∶1。主动监测估计沙门菌感染年发病率为686例/10万(95%CI:549~843),估计每年发病人数为15.78万(95%CI:12.64~19.42),总低估系数为154∶1。经过比较,主动监测估计结果为被动报告估计结果2.54倍。沙门菌感染具有较明显季节性,每年5~8月是沙门菌感染高发期。结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估算沙门菌感染年发病率远高于被动报告估算年发病率,说明主动监测在掌握疾病发病、就诊和流行学负担估计方面具有较好优势,同时发现患者就诊率是影响沙门菌感染总病例数估计最大因素。本研究进一步证明疾病负担金字塔模型在我国食源性疾病疾病负担领域可行性。

  • 标签: 沙门菌感染 流行病学负担 金字塔模型 食源性疾病 概率评估
  • 简介:为了预防和控制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疾病暴发流行,对567例散发性肠道门诊腹泻病人粪便标本进行了分析和对一起食物中毒进行了调查.检出嗜水气单胞菌51株,其中检出含有气溶毒素Aero基因菌株18株,占35.3%.用流行学方法对其病原学进行分析,同时针对近几年来腹泻病人嗜水气单胞菌检出率增高趋势,开展嗜水气单胞菌对人类致病性研究和疫情监测,提出进一步认识和评价嗜水气单胞菌引起人类腹泻流行学意义,以指导对该病防治工作.

  • 标签: 腹泻病人 检出 流行病学 嗜水气单胞菌 人类 粪便标本
  • 简介:目的通过对南京城北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食源性疾病控制和早期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4年南京城北1家哨点医院主动监测病例信息和粪便标本,对标本中肠道病毒、非伤寒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等病原体进行检验,对监测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583份标本中,病毒检出率为31.73%(185/583),其中诺如病毒110份;病原菌检出率为2.57%(15/583),其中副溶血性弧菌8份;不同季度之间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原菌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44岁年龄组为高发人群,第二季度、第三季度为发病高峰期;可疑食物中肉与肉制品所占比例最大。结论南京城北地区食源性疾病感染主要病毒为诺如病毒,其次为轮状病毒;病原菌感染主要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应加强健康宣教和卫生管理,完善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监测制度,提高监测水平,增强食源性疾病防控能力。

  • 标签: 食源性疾病 哨点医院 监测 诺如病毒 副溶血性弧菌 食源性致病菌
  • 简介:目的了解上海市居民面制品中铝暴露水平,评估上海市面制品铝污染健康风险。方法对上海市面制品铝含量进行监测,结合上海市居民面制品摄入量调查,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食品中化学物风险评估原则和方法》推荐概率评估法,进行上海市居民面制品中铝暴露评估。结果上海市居民平均每周从面制品中摄入铝3.51mg/kgBW,为暂定每周可耐受摄入量(PTWI)3.51倍;其中〈3岁婴幼儿、3~17岁儿童青少年、≥18岁成人、孕妇平均每周从面制品中摄入铝分别为5.93、3.30、1.80、1.78mg/kgBW,分别为PTWI5.93、3.30、1.80、1.78倍。上海市居民每周从面制品中摄入铝P90为8.26mg/kgBW,为PTWI8.26倍;其中〈3岁婴幼儿、3~17岁儿童青少年、≥18岁成人、孕妇每周从面制品中摄入铝P90分别为13.86、7.68、4.23、4.12mg/kgBW,分别为PTWI13.86、7.68、4.23、4.12倍。结论上海市居民从面制品中摄入铝量已大大超过PTWI,存在很大风险,其中以婴幼儿风险最大、儿童青少年次之。

  • 标签: 面制品 膳食暴露 概率评估 食品污染物 食品安全
  • 简介:一起镉污染引起食物中毒黄剑屏侯为道徐东唐晓成都市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610021)1994年3月9日,某地矿局机关幼儿园在食用奶糖后发生食物中毒,经调查及试验证明系奶糖加工生产时所用脱膜剂污染所致。1流行学调查1994年3月9日,该幼儿园幼儿午...

  • 标签: 食品卫生 镉污染 食品添加剂 金黄色葡萄球菌 奶糖 人民卫生出版社
  • 简介:1998年12月25日,江西省定南县和龙南县发生进食工业猪油引起食物中毒恶性事件。该起恶性食物中毒事件,暴露了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薄弱环节,认真总结该次食物中毒经验和教训,对提高食品卫生监督水平,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意义。1中...

  • 标签: 食物中毒事件 食物中毒报告 食品卫生监督员 食品原料 食品生产 卫生防疫站
  • 简介:自80年代后期以来,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速冻食品生产企业数量和产量连年成倍增长,分散在食品、粮食、轻工、外贸、街遭、个体等各个部门和领域。目前,速冻食品产销正在形成一个具有独自特点产业部门,但在政策法规、管理体制、投资计划、产业布局、技术开发等方面尚缺乏整体考虑。这是改革原有计划经济体制,实行以市场为导向重新配置资源阶段性现象。

  • 标签: 速冻食品 北京 战略 产业部门 产销 部门
  • 简介:一起误用含砷石膏制作豆腐引起食物中毒调查报告陈太书周燕勤张小林陈雪仙福建省古田县卫生防疫站(352200)1995年5月30日,我县卓洋乡沽洋仔村长岗自然村与毗邻闽候县洪山村过岭自然村,在短时间内发生13人食物中毒。经现场调查,临床特征以及实验室检...

  • 标签: 食物中毒 自制豆腐 石膏粉 混合粉剂 临床分析 含砷量
  • 简介:本市某医院婴儿室发生一起吃严重污染牛奶引起婴儿食物中毒。从婴及牛奶中分离出沙门氏菌、绿脓杆菌及变形杆菌,是一起混合型细菌感染严重食物中毒事故。婴儿发病率为100%(36/36)。实验证明,所分离汤卜逊沙门氏菌,绿脓杆菌及奇异变形杆菌均有毒力,可以认为是引起此次食物中毒病原菌。这类情况,过去国内外文献不多见。兹将发生经过及实验室检验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细菌感染 病原学分析 奇异变形杆菌 检验结果报告 兔肠结扎试验 菌株数
  • 简介:意大利速冻食品消费持续增长达20年,市场日益扩大。2004年意大利共消费速冻食品76.7万吨,比2003年增长3.1%,2005年1~9月速冻食品消费量比去年同期增长9%。造成速冻食品消费持续增长主要原因是产品质量和创新,以及对营养保存和对环境保护,

  • 标签: 食品消费 速冻食品 持续增长 意大利
  • 简介:以枯草芽孢杆菌为抑菌试验指示菌,采用从凤凰单丛茶中分离到内生细菌FH01无菌发酵液进行抑菌试验,对内生细菌FH01发酵条件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出,对抑菌活性影响较大因素为碳源、氮源、初始pH、发酵温度、摇床转速、发酵时间。根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方法对FH01发酵条件进行六因素三水平试验。结果表明:FH01最佳发酵条件为麦芽提取物用量1.43%(m/v),大豆蛋白胨用量1.67%(m/v),初始pH5.0,发酵温度36.78℃,摇床转速129.52r/min,发酵时间67.36h。在此条件下,FH01酵液对枯草芽孢杆菌抑菌圈直径为22.10mm,与预测值24.10mm相比,相差仅为2mm,比优化前抑菌圈直径平均值14.50mm(n=3)提高了34.39%。

  • 标签: 内生细菌FH01 抑菌 发酵条件 响应面优化
  • 简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根据食品专项整治中发现部分抗疲劳类保健食品涉嫌添加药物情况,我部2005年12月14日发出紧急通知(卫发电[2005]7.1号),要求产品标识生产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立即对生产企业或进口代理商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并严禁食品经营单位销售这些批次产品。经核查,“帅克胶囊”等7种食品违法添加了“西力士”等化学药物(具体情况见附件)。为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根据《食品卫生法》和《保健食品管理办法》规定,现通知如下:

  • 标签: 食品卫生监督管理 保健食品 化学药物 卫生部 添加 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