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日本已经有富含共轭亚油酸的食用油商品。为了使共轭亚油酸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进行富含纯度共轭亚油酸食用油的食品安全性毒理试验研究。方法依据GB15193—94《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进行急性毒性试验、三项遗传毒性试验和30天喂养试验。结果共轭亚油酸对两种性别的SPF级昆明种小鼠经口毒性,一次灌胃量达20g/kg·bw两周内动物未见明显中毒症状,无动物死亡,按急性毒性分级标准规定,该受试物属无毒级。三项遗传毒性试验(Ames、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30天喂养试验结果表明:该受试物O.87、2.20、4.30g/kg.bw剂量(分别相对于推荐人群日摄影入量3.6g/kg.bw的20、50、100倍)对wistar大鼠的临床检查,血液学,生化学,脏器重量和系数以及病理组织多样指标无明显影响,未发现该受试物有明显的毒性作用。结论富含共轭亚油酸的食用油既无毒也无任何副作用。
简介:采用湿热法将绿豆分离蛋白(MBPI)与葡聚糖(Dextran)进行糖基化反应,并对MBPI-Dextran共价复合物的空间结构及乳液性质进行研究。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MBPI-Dextran共价复合物的接枝度先迅速增加后增速变缓慢。糖基化作用对MBPI的分子结构影响显著,这是由于Dextran分子对色氨酸残基的屏蔽作用导致糖基化反应后MBPI-Dextran共价复合物的荧光强度显著降低,最大吸收波长发生不同程度的红移,糖基化反应后MBPI的三级结构变得更加松散。这对功能特性的发挥非常有利。糖基化反应能够显著改善MBPI的乳化性能及乳液稳定性.80℃及90℃糖基化反应2h制备的MBPI-Dextran共价复合物乳液的平均粒径和乳析指数最低,乳液稳定性最好;而反应超过2h后,乳液粒径和乳析指数又增大,使乳液稳定性有所下降,这可能是由于过多的亲水基团的引入破坏了油-水界面平衡所致。
简介:随着基因技术发展,生命科学似乎已经发展到了"无所不知"的阶段,然而疾病的基因疗法抑或人体健康"命中注定"的真正破译还很遥远.专业人士估计,由目前的探索步入实用阶段,至少还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因此,21世纪人类应当现实地对待生命科学的具体实践,将精确食品的研究作为保证人体健康的前导性工作,从而更有目标地支持基因学科的完整理论.在一定的条件下,基因并非完全是固定而独立的概念,突变往往能改变其本来面目,为此在深入研究基因技术的同时,生命能量的构成和生物电能学说的认知和破译也处在同步研究之中,形成生命和保证生命的健康存在具有相关联的二部曲,在这个基点上我们已经感觉到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的今天,健康成了现代文明的突出标识,没有生命的健康,生命就没有意义.
简介:采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及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研究了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MTGase)聚合酪蛋白酸钠(Na—CN)生物聚合物的空间结构特征,并探讨了MTGase改善Na—CN乳化性能的作用机理。紫外光谱显示,MTGase聚合Na—CN生物聚合物的多肽链的Trp和Tyr残基的紫外吸收峰的强度明显低于Na-CN,说明生物聚合物的“空间结构效应”占较重要的地位。荧光发射光谱显示,Na—CN生物聚合物的Wrp和Tyr残基的荧光强度比Na—CN有显著的增强,表明生物聚合物的疏水性区域更加暴露。然而,MTGase长时间催化(12h)得到的生物聚合物的荧光强度反而有所下降(与4h的场合相比),这反映了“空间位阻效应”。红外光谱显示,Na-CN与其生物聚合物的酰胺特征峰相差不大,说明两者的二级结构基本上相近。此外,MTGase改善Na—CN乳化性能的机理是:MTGase催化导致Na—CN的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进而改变了蛋白表面的表面疏水性质,最终达到改善Na—CN乳化性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