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以酪蛋白为对照,研究大豆蛋白和花生蛋白对生长期大鼠体内锌、铜、铁、锰4种元素代谢的影响.方法:36只生长期雄性SD大鼠随机被分为3组--酪蛋白组、大豆蛋白组、花生蛋白组,分别饲喂含20%酪蛋白、大豆蛋白、花生蛋白的人工半合成饲料,28d后开始连续收集7d的粪、尿样品,35d后处死,取大鼠血、肝脏、肾脏和股骨,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其锌、铜、铁、锰含量.结果:大豆蛋白组尿铁、锰排量、锌和铁的表观吸收率和表观存留率以及肝锌、肝铜和肾脏锰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肾脏和股骨铜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花生蛋白组尿中各元素排泄量、铜和铁的表观吸收率、铜的表观存留率以及肝脏铁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粪铜排泄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豆蛋白质使大鼠对锌和铁的表观吸收率和表观存留率显著增加;花生蛋白质使大鼠对铜的表观吸收率和表观存留率以及对铁的表观吸收率显著增加,提示大豆蛋白质对改善机体锌和铁代谢、花生蛋白质对机体铜和铁代谢的调节具有积极意义.
简介:为了探讨超声波处理对低嘌呤脱脂豆腐粉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技术、红外光谱技术及动物实验分别研究超声波处理对低嘌呤脱脂豆腐粉微观结构、蛋白质二级结构及营养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的豆腐粉颗粒大部分呈球形体,且表面布满微孔;未经超声波处理的脱脂豆浆、低嘌呤脱脂豆腐粉和经超声波处理的脱脂豆浆、低嘌呤脱脂豆腐中蛋白质的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的总含量分别是59.64%,52.49%,65.46%,56.21%;低嘌呤脱脂豆腐粉的雄性和雌性小鼠蛋白质消化率分别是79.33%,70.03%。超声波处理改变了低嘌呤脱脂豆腐粉的微观结构,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改善了蛋白质的营养功能。
简介:采用高密度二氧化碳(DPCD)在8~16MPa范围,以2MPa的梯度逐步加压,每梯度压强下胁迫驯化8~10轮,筛选到1株残存率提高5.83个数量级的耐DPCD大肠杆菌突变菌株M8_5。采用气相色谱分析突变菌株与原始菌株细胞中脂肪酸的差异,发现突变菌株的棕榈一烯酸(C16:1)、十七烷酸(C17:0)、油酸(C18:1)和亚麻酸(C18:3)含量显著增加,其总脂肪酸含量也显著升高。通过双向电泳比较发现,突变菌株蛋白质组中含量差异3.5倍以上的蛋白质点有6个,其中DNA结合蛋白H-NS、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外膜蛋白F(OmpF)、30S核糖体蛋白S2、琥珀酰辅酶A合成酶含量上调,延胡索酸还原酶铁-硫蛋白簇含量下调。突变菌株十七烷酸含量增加与其DPCD耐受性提高有关,H-NS,MnSOD和OmpF蛋白含量上调有利于突变菌株DPCD耐受性的提高。
简介:以植物乳杆菌CCFM8661及其酸耐受突变株LPV-30、LPV-48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酸胁迫对其生理应激反应的影响而探索其可能的耐酸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酸胁迫引起H^+-ATPase活性提高,胞内ATP含量降低,植物乳杆菌利用H^+-ATPase,通过消耗胞内ATP,将胞内H^+排出,从而保持胞内pH的动态平衡。与原始菌株相比,突变菌株都保持了较高的H^+-ATPase活性和胞内ATP水平。细胞膜脂肪酸分析表明:酸胁迫引起总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减少,不饱和度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增加,并且突变菌株保持较高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植物乳杆菌的酸胁迫抗性机制。